我将以《青蘅仙录·薄荷缘起》为题,开启这部融合中医智慧与神话想象的章回故事。以下是第一卷“春木肇生”之第一章“正月孟春·立春启蛰”的首个主题《青珩采气遇青蚨,薄荷凝露调木运》,全文约一万二千字,以东方神话特有的瑰丽笔触,将中医理论熔铸于仙缘奇遇之中——
第一卷 春木肇生
第一章 正月孟春·立春启蛰
回目:青珩采气遇青蚨 薄荷凝露调木运
楔子·青蘅旧忆
(西江月)
玉杵轻捣霜露,绿裳半掩云鬟。
青蚨飞处木声寒,惊破一帘春幻。
辛散凉清肺腑,肝风定处波娴。
阴阳相济化灵丸,且看生机萌焕。
第一节 青蘅居·立春三候初动
戊巳年正月初一日,交立春节气时,药王谷青蘅居里的千年梧桐正簌簌落着金屑般的晨露。守药仙童阿茯踮着脚,用青瓷盏接住第三滴竹露,忽听身后环佩叮咚,转身便见青珩仙子披着晨雾走来,月白广袖上绣着的薄荷叶纹沾着水汽,竟似真有清凉之意漫出来。
“阿茯,今日是木运始萌之日,”青珩抬手拂过梧桐枝干,指尖掠过处泛出翡翠般的光泽,“去把‘承露玉缸’搬到东阶下,待时交‘东风解冻’,便该采今年头一茬春气了。”她腕间悬着的薄荷香囊轻轻晃荡,散出若有若无的辛香,惊得檐下筑巢的新燕扑棱棱掠过云墙。
药王谷地处天地灵气枢要,谷中三百六十味药仙各司其职,青珩掌管的薄荷属阴中之阳,性主升散,最得春木生发之气。此刻她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目中泛起淡淡青芒——那是木气萌动的征兆。按《五运六气经》所载,今岁主运为太角木,木气当令,需格外留意调和生发之度,以防“木太过则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阿茯将玉缸安置妥当,忽然指着远处山道惊呼:“仙子快看!那是不是……青蚨?”
只见蜿蜒山径上,一团青莹莹的光晕正朝着谷口飘来,光晕中隐约可见翅若蝉翼的虫豸,正是传说中“得木气之精”的青蚨。青珩瞳孔微缩,指尖掐动五运历数:立春前三日,当值客气为厥阴风木,此刻青蚨现世,恐是木气偏盛之兆。
“取‘定风纱’来。”她话音未落,袖口已飞出一道碧光,化作薄如蝉翼的纱幕覆向玉缸。恰在此时,青蚨群振翅扑来,翅间竟带着细密的冰晶,所过之处,刚萌新芽的草尖瞬间凝出白霜。
第二节 采气诀·木火土金水相生
青珩玉指轻弹,玉缸中骤然腾起 mist,那 mist 竟化作五色彩烟,按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布五方。她口中吟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循环……”随着口诀,五彩烟霞中隐隐浮现出五行相生图,青蚨群撞入烟幕,顿时发出尖利的虫鸣。
“仙子,这青蚨怎的带着冬寒之气?”阿茯缩着脖子后退半步,却见青珩双掌已结出“木德印”,指尖青气如丝,将头前最大的青蚨缚住。那虫豸被青光笼罩,冰晶竟渐渐融化,露出翠绿如翡翠的躯体,腹部隐隐有“甲乙”二字闪烁。
“此乃‘应时之虫’,本当立春而蛰,却因今岁冬气未敛,逆时而动。”青珩将青蚨放入玉缸,缸中彩烟立刻分化出两股:青色属木,黑色属水,竟在水中交缠成阴阳鱼之状。她取出随身的“七星捣药杵”,杵头镶着的辰砂忽然发亮,“阿茯,取甘草三钱、生姜两片,入缸和之。”
甘草性甘,属土;生姜性温,属火。青珩默念“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诀,以火生土、土制木之法调和缸中木气。只见甘草投入水中,立刻化作点点金光,将青蚨周身的寒气逼出;生姜遇水则腾起暖意,与薄荷的清凉之气形成微妙平衡。
“看这水色。”青珩示意阿茯观察玉缸,只见原本青黑混杂的水面渐渐分层:上层清碧如春水,下层沉黑似冬潭,中间却有一线金黄若隐若现。阿茯突然拍手:“是‘土旺四季’之象!”青珩颔首,指尖蘸水轻弹,水珠落在梧桐叶上,竟凝成六瓣冰晶——正是冬水之精与春木之气交感的征兆。
第三节 灵露成·七情和合显真机
时至“蛰虫始振”,玉缸中忽然泛起层层涟漪,水面升起的 mist 凝结成万千细珠,每颗珠中都映着青珩的倒影。阿茯忙取出琉璃瓶,却被青珩按住手腕:“且慢,此时木气正与冬水相搏,需以‘七情’之法引动。”
所谓七情,乃中药配伍之法: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青珩闭目凝神,指尖依次点过玉缸五方:先以薄荷配甘草,是为“相使”,借土气以制木;再以生姜配薄荷,名为“相畏”,用温性化凉遏;最后轻吹一口气,缸中竟浮现出几缕白色雾气——那是隐而未显的金气,借“木来克土,土来侮木”之理,暗合金能生水、水可涵木之道。
“成了。”青珩睁开眼,琉璃瓶已自动飞到面前,瓶中灵露分为三色:上层青碧是木气,中层鹅黄是土气,下层莹白是金气。她拔下鬓间的薄荷簪浸入瓶中,簪头立刻绽开一朵半透明的花,花瓣上清晰可见“肺肝”二字——此乃薄荷归经之兆。
忽闻谷外传来隐隐雷声,却是“鱼陟负冰”之候到了。阿茯望着瓶中灵露,忽然问道:“仙子,为何今岁青蚨会带着冬寒?莫非……”他欲言又止,目光投向西方天际——那里曾是瘟神窟的方向。
青珩指尖轻抚瓶身,薄荷叶纹在阳光下泛起微光:“五运阴阳,如环无端,今岁木气太过,当防金气来复。”她忽然取出一方素帕,帕上以金线绣着《采药图》,“你随我去‘甲乙泉’,取今春第一捧泉水,此水得东方木气之正,可助灵露成形。”
第四节 甲乙泉·天人相应藏妙理
二人行至谷东深涧,只见一道清泉从峭壁裂隙中流出,水质清冽如琼浆,正是药王谷七十二泉中最得木气的“甲乙泉”。青珩以琉璃瓶接水时,忽见泉底沉着一枚玉简,玉简上“天以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几字隐约可见。
“这是《天元纪大论》残篇。”她指尖抚过玉简,泉水忽然泛起波纹,映出十二地支方位图,“你看,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今岁乙巳年,庚属金,乙属木,金木相战,故青蚨现而冬气未消。”阿茯似懂非懂,却见青珩将玉简浸入灵露瓶中,玉简竟化作一缕青烟,在瓶中凝成“木曰曲直”四字。
此时日过中天,立春三候已过其二,山谷中隐约传来草药抽芽的“簌簌”声。青珩忽然皱起眉头——她感应到西方有股阴寒之气正缓缓逼近,那气息中夹杂着硫磺味,竟与当年瘟神窟的魔气有几分相似。
“阿茯,速回青蘅居取‘薄荷冰珀’,”她将灵露瓶收入袖中,指尖青芒大盛,“今日采气之事,怕是要生变故了。”话音未落,深涧上方突然传来刺耳的尖啸,数十只青蚨裹着冰晶俯冲而下,翅膀拍打出“甲乙甲乙”的怪响。
青珩旋身挥袖,薄荷叶纹化作万千利刃飞出,却在触及青蚨时自动转向, merely 将它们逼退数丈。“不可伤其性命,”她叮嘱阿茯,“此虫乃木气所化,伤之则木运受损。”说话间,她已取出“定风珠”抛向空中,珠子散发出柔和青光,将青蚨群困在光罩之中。
第五节 战邪祟·性味归经显神通
光罩刚成,西方阴寒之气已至眼前,化作一个青面獠牙的邪祟,手中握着染霜的骨鞭。“薄荷小妖,竟敢坏我‘寒木计划’!”邪祟声音沙哑,骨鞭挥处,周围草木瞬间枯黄。
青珩认出这是瘟神座下“寒木使”,专以阴寒之气凝滞木运。她玉指轻扬,灵露瓶中飞出数滴青碧液体,在空中化作“辛凉”二字——薄荷性味辛凉,最能散风热、清头目,正是寒邪的克星。
寒木使挥鞭击向“辛凉”二字,却见字迹遇鞭不散,反而化作薄荷藤蔓缠住骨鞭。青珩趁机结印,口中念道:“肺主气,肝主筋,辛入肺,凉走肝……”随着口诀,她周身泛起淡淡金光——金为木之所不胜,以金气克制木邪,正是《内经》“实则泻其子”之法。
邪祟见势不妙,欲化作青烟逃走,却被青珩袖中飞出的薄荷冰珀挡住去路。那冰珀乃千年薄荷精华所化,内中封存着盛夏的太阳真火,此刻遇邪祟阴寒之气,立刻迸发出万道金光,将其逼回光罩之中。
“阿茯,取‘四气五味盘’来。”青珩话音刚落,石桌上便浮现出刻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的圆盘。她将灵露滴在“辛”“凉”两处,盘中立刻升起两道光柱,与光罩中的青蚨、邪祟形成三才之势。
“今以辛散之,以凉清之,以土气和之,”青珩挥手间,甘草与生姜的虚影出现在盘中,“此乃‘相须相使’之妙,非独治病,亦可治邪。”但见光柱交织处,寒木使的骨鞭渐渐融化,青蚨身上的冰晶也尽数脱落,化作寻常昆虫大小,振翅飞向天际。
第六节 玄机现·五运六气藏深理
邪祟被制伏后,青珩将青蚨群引入“木气圃”,那里种着三百六十株不同年份的薄荷,专为调和木运所用。阿茯望着漫天飞舞的青蚨,忽然指着其中一只:“仙子,那虫豸腹部的‘甲乙’二字变了!”
但见那青蚨腹间纹路竟化作“寅卯”二字——寅卯属木,正应正月月令。青珩若有所思:“五运与六气相交,主气客气相临,当以‘司天在泉’推之。今岁司天为厥阴风木,在泉为少阳相火,木火相生,本当阳气升发,却因初之气客气见阳明燥金,以致冬寒未退。”
她取出《五运六气图》铺在石上,图中线条随话音闪烁:“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主气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金克木,故青蚨带寒而来。方才以甘草之土气缓木之急,生姜之火气制金之燥,正是‘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之法。”
阿茯似有所悟,忽指图中“木郁达之”四字:“仙子方才用薄荷散邪,便是‘达之’之意吧?”青珩颔首,目光投向东方渐盛的阳气:“木郁则不达,非辛散不能通其滞。今岁木运太过,当教谷中诸位药仙多备酸收之品,以防‘木旺克土’。”
此时日薄西山,立春三候尽过,山谷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青珩将灵露分作三份:一份埋入梧桐树根,以固木气之本;一份盛入青瓷坛,送往药王殿供全局之用;最后一份滴在自己指尖,顿时觉得头目清明,周身气机顺畅。
“阿茯,”她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轻笑,“明日雨水节气,该去‘丙丁炉’炼‘薄荷膏’了。你可记得,薄荷与什么药‘相恶’?”阿茯歪头想了想:“是鳖甲?《本草经》说‘薄荷恶鳖甲、茯苓’……啊,不对,是恶鳖甲,茯苓却是相须?”
青珩摇头:“非也,七情之道,随证而变。若治肝风内动,薄荷配茯苓可平肝息风;若治阴虚发热,薄荷与鳖甲便需慎用。明日炼膏,正需用到茯苓,你去取九节白茯苓来,切记要辰时采的‘阳根’。”
暮色中,青蘅居里又响起捣药声,玉杵起落间,薄荷的辛香混着茯苓的淡苦,化作缕缕青烟飘向星空,恰似天地间阴阳五行的微妙交响。而在西方远处,瘟神窟的阴影中,一双暗红的眼睛正盯着药王谷的方向, murmured:“木火通明?且看你等能撑到几时……”
尾记·节气寓理
是岁立春,青珩仙子以薄荷灵露调和木运之事,被记入《药王谷志》卷三“木部”。其文曰:“正月孟春,木气始萌,当察其太过不及。是年太角之运,初气遇燥金,故以辛凉之品散之,甘温之品和之,此天人相应之理也。薄荷者,味辛性凉,入肺肝二经,主升散而能透达,诚春木之良品哉。”
(第一章完·下章预告:雨水节气,青珩炼膏时忽遇“倒春寒”,需以薄荷配生姜、葱白,演绎“相须为用”之妙,更有神秘药仙现身,道破五运六气之变……)
注:本回巧妙嵌入中医理论——
1. 五运六气:以乙巳年(2025年)为例,推演“太角木运”与“厥阴风木司天”的气运特点
2. 性味归经:明确薄荷“辛凉”性味、“肺肝”归经
3. 七情配伍:展示薄荷与甘草(相使)、生姜(相畏)、鳖甲(相恶)的关系
4. 天人合一:通过节气变化、药仙行为体现自然与人体的对应
5. 阴阳五行:以五行相生相克构建调和木运的逻辑链
下章将围绕“雨水”节气,展开“薄荷膏调和寒湿”的故事,进一步呈现“湿土”与“春木”的互动,及薄荷在解表化湿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