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省警校礼堂中,镁光灯射出的强光如利刃般切割着空气,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祁同伟身姿笔挺地站在台上,他的影子被灯光无情拉长,直直投射在背后那刻着 “忠诚铸剑” 四个醒目大字的校训墙上。台下,1200 名警校毕业生身着整齐制服,肩章上的金属配饰在灯光下闪烁着冷冽寒芒,恰似夜空中排列有序却透着冷峻气息的繁星。这一幕,宛如一把时光钥匙,瞬间将祁同伟的思绪拽回到半年前那个风雨交加、惊心动魄的夜晚。

当时,他们正执行查封 “四海钱庄” 这一秘密任务。钱庄内部,点钞机飞速运转,一道道蓝光在黑暗中如鬼魅般闪烁,与警员们胸前熠熠生辉的警徽相互交织,共同汇聚成一股能够撕开黑暗、刺透罪恶的强大锋芒。那一夜,他们与不法势力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激烈较量,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斩断了那只伸向金融领域的黑手,扞卫了法律的无上尊严。

“你们的前辈中确实有蛀虫。” 祁同伟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皮鞋重重地敲击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响,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礼堂内不断回荡,仿若洪钟鸣响,“但更多人是坚守正义的硬骨头。” 台下,赵东来下意识地抬手正了正警帽,帽檐投下的阴影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他那锐利的双眼,在这片阴影的掩护下,他与陈松林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如今,赵东来凭借着卓越的刑侦能力和果敢决绝的决策力,稳稳掌控着全省刑侦系统的关键命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那敏锐如鹰的感知;而陈松林则坐镇经济重镇滨江的警界中枢,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与稳定,成为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与此同时,程永胜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此刻他正端坐在卫健委会议室里,神情专注,眼神犀利如电,恰似一位经验老到的外科医生,手持手术刀,精准且无情地切割着医疗领域的腐败毒瘤,一心要还医疗行业一片风清气正的清朗天空。

地市公安局长们提交的述职报告,杂乱无章地堆叠在祁同伟的办公桌上,宛如一座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崩塌的小山。祁同伟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不满与深深的忧虑。他随手拿起一支红笔,在那堆积如山的报告中仔细翻找,很快便圈出了某个局长的名字。紧接着,他拿起电话,听筒里很快传来下属小心翼翼、带着一丝忐忑的问候声。“你辖区三个月都没扫黑成果。” 祁同伟一边说着,一边下意识地转动手中的钢笔,笔尖在文件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仿佛是他内心不满情绪的宣泄,“到底是真没有黑恶势力,还是有人在工作中偷懒打盹?” 窗外,法桐树的叶子被风肆意吹打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代替电话那头的人作答,又像是在为这场无声却充满压力的问责增添几分紧张压抑的氛围。

大学导师坐在政法委会议桌旁,面前的茶杯里升腾着丝丝缕缕的热气,仿若山间缥缈的云雾。老人轻轻端起茶杯,杯沿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轻响。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中透露出关切与担忧,缓缓说道:“同伟,改革可得稳着来。” 祁同伟听到这话,立刻起身,脸上挂着谦逊温和的笑容,拿起热水壶,小心翼翼地往导师的茶杯里注入热水。在热水注入青瓷杯发出的细微声响中,祁同伟笑着回应道:“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要是锅里混进了臭鱼烂虾,不把它们捞出来,这锅菜还怎么能做好呢?” 当老教授被聘为顾问的消息传开后,那些原本质疑改革的声音,就如同雪花落入滚烫的沸水中,瞬间消融,渐渐淹没在热烈的学术研讨氛围之中。

省委常委会会议室内,投影仪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线,将柱状图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其中,“涉警信访下降 63%” 的红色曲线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是一条昂扬向上、充满希望的生命线。某老干部皱着眉头,轻轻敲了敲手中的保温杯,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说道:“这改革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祁同伟不慌不忙地翻开面前的文件,纸张摩擦发出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犹如在静谧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可是老百姓用实际行动投出的票。”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自信,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说话的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支持的目光正从会议桌两侧缓缓汇聚而来,如同点点璀璨星光,逐渐汇聚成一片耀眼夺目的星河。

在讨论 “政法系统人才缺口三年计划” 时,祁同伟手中的钢笔在 “实训基地校长” 的备注栏上微微一顿。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参会的每一个人,神情严肃而认真地说道:“我们清退了 137 人,但这些空位绝不能单纯依靠外来干部填补。” 他稍作停顿,加重语气继续强调,“只有自己培养的生力军,根基才能扎得更深更稳。” 会议结束后,秘书处的工作人员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实训基地的挂牌仪式。而此时的祁同伟,早已全身心地沉浸在对实训基地第一课内容的精心规划之中,脑海中不断构思着如何将最实用、最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那些即将投身政法事业的新人。

每周三的早餐会,是祁同伟与民营企业家们交流沟通的固定时间。餐厅内,民营企业家们围坐在餐桌旁,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祁同伟面前那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阳春面上。“审批周期太长了?” 祁同伟夹起一筷子面条,热气瞬间模糊了他的眼镜镜片,让他的眼神看起来有些朦胧。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掏出手机,向众人展示刚安装的审批查询 App,“政务中心可以开通绿色通道,但别想着借此机会搞不正当关系。” 他的声音虽然温和,但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容挑战的威严。“我每周都会查看审批记录。” 话音刚落,原本准备递名片的某位老板,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动作瞬间僵住,随后悄悄放下了手,动作显得极为僵硬和尴尬。此时,餐厅里突然响起瓷勺碰撞碗沿的清脆声音,在这片略显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是在为这场微妙而又充满深意的对话画上一个独特的音符。

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轻轻敲响了祁同伟办公室的门,随后走进来,递上了新一批干部任命文件。此时,祁同伟正坐在办公桌前,全神贯注地批改实训基地的课程表。钢笔尖缓缓划过 “刑侦模拟沙盘推演” 的字样,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警校毕业典礼上,那个学员敬礼时微微颤抖的手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