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禾娘 > 第187章 同意作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西银杏巷朱酉己家,是一座青砖瓦房的一进院。

虽然是新年,可朱宅破旧的门楣上不见丝毫的喜庆气象,院子里静寂一片,不像左邻右舍那般喧闹。

此时的朱酉己,一身破旧的青色棉袍,洗得倒是干净,衣袍下摆有两个整齐的方块状补丁,他的发髻用木籫高挽,五官端正,清瘦立体。

此时他右手拿着《孟子》,左手背在身后,在院子里边小声诵读边来回踱步。

一名五六岁的双髻青衣小童,端正坐在一张小方桌上,专心地用一支快秃了头的毛笔沾水,在一块平整的黑石上练习写字。

左右隔壁邻居的谈笑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读书的儒生和练字的小童。

顺子将马车停在朱宅门口,缰绳拴在院根边的木桩上。刘备从车辕上跳下去,拉开了车厢门。

刘逸凡和冯铭轩相继下了马车,顺子一手提着礼物,一手叩响了门环。

“舅舅!可是来了客人?阿娘这个时候不会来做膳食哦!”小童听到敲门声,放下毛笔后,站起身朝大门跑去。

朱酉己停下诵读,抬头看看太阳,将书放在东厢房前的石桌上。吩咐道:“子楚且去打开门看看!”

“知道了,舅舅!”子楚迈着小短腿跑到门边,踮起脚尖拉开了木栓。

石桌边放着一个泥炉,上面煨着一个陶罐,罐口冒着热气。

“吱呀”一声,门开后,子楚好奇的打量着门外的几个郎君。

“请问小童,朱秀才可在家?”冯铭轩微笑着问道。

诶?问话谦和有礼,和以前上门的客人不一样!“在的!在的!我舅舅在家!客人请进!”子楚退到了门边,让几位客人进了院子。

朱酉己抬眼看了看进来的人,将茶盘里倒扣的陶杯取出来,用竹舀打了五杯开水。

刘逸凡和冯铭轩对着朱酉己抱拳道:“见过朱兄!”

朱酉己怔愣片刻后道:“可是逸凡和铭轩?”

“正是我们!”刘逸凡微笑道。

“一转眼,你俩都这么大了!”朱酉己扯了扯嘴角,算是微笑,他一指石凳道,“坐吧!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年前我还收到了刘兄的信!”

刘逸凡微笑道:“家兄今年没有回来过年,不然定会来见朱兄的!”

冯铭轩起身抱拳道:“朱兄,小弟今日冒昧登门,实在是有一事相求,还请朱兄不要推辞!”

朱酉己自嘲道:“只要铭轩不惧坊间的传闻,但说无妨!”

“朱兄饱读圣贤书,自是不必理会蜚短流长!”冯铭轩诚恳的道,“妻弟报考童试,还请朱兄替妻弟作保!朱兄且放心,妻弟品性端正,绝不会做出有违律法之事,绝不会陷朱兄于险境!”

禀生秀才替考生作保,可以收取一两银子的保费。当然,作保的考生在考试期间,如若做出有违律法之事,比如作弊、夹带小抄、扰乱考场秩序……禀生将会受到连坐,情节严重的,还会取消禀生功名。

作保有风险,也有好处!选不选择替考生作保,全在于禀生秀才自己把握!

顺子将带来的礼物放在石桌上,然后站在二少爷身后。

冯铭轩抱拳道:“朱兄,小弟带份薄礼前来,不管朱兄替不替妻弟作保,这礼物还请朱兄收下。后年的乡试,期待朱兄再创佳绩!”

朱酉己没有看桌上的礼物匣子,从刚才冯铭轩的小厮抱着礼物的形状,他就看出来了是文房四宝。

朱酉己沉默片刻,目光在刘逸凡和冯铭轩的脸上扫过,九年前,他们在县学书院里都认识了,刘逸凡还是自己同窗好友的弟弟,他们的家都在城西,只是不同巷道而已。

“行!铭轩,你的礼物为兄收下了!”朱酉己温声道,“童试开考之日,我在考场外等你们!”

冯铭轩大喜,起身对着朱酉己拱手一礼,从腰上挂着的香囊里取出一个小银锭放在石桌上,微笑道:“这是保费,还请朱兄收下!”

子楚见了银锭,惊喜的抬头看向舅舅。舅舅太难了,家底儿早就掏空了,这一个小银锭可不就是希望!

朱酉己的嘴角抽了抽,这个微笑…委实不自然了些。

想来也是,守孝八年,任谁都不会笑了!

几人坐在院子里,饮完杯里的开水后,冯铭轩起身告辞,“朱兄,有何难处都可以去刘兄或我家找我们,不必一力相扛!我等就不打扰朱兄温习课业了!”

朱酉己颔首。

大家都起了身,朱酉己将他们送到了门口,等马车走远后,他才关上院门,回到石桌边。

子楚巴巴的望着礼物匣子,他从没见过舅舅有衣着这么富贵的朋友,想来这礼物就不一般吧!

舅舅还要参加乡试哩!唉……舅舅连像样的笔和墨都没有,这礼物要是笔和墨就好了!

小小的孩童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

朱酉己的嘴角又抽了抽:“子楚为何事忧心?”

“舅舅!你的笔不能用了,墨条也用完了,唉……舅舅拿什么写文章哟?阿娘每天做绣活儿,也只能绣出两张帕子,一张帕子卖去绣坊也只有八个铜钱……”他低头用两根食指相对戳戳,“阿娘和大姨母一个月也只能积攒一两银子……”

小小的孩童停止了碎碎念,惊喜的看向舅舅打开的礼物匣子,露出他叫不出名的文房四宝来。

哟呵!子楚拍着小巴掌跳了起来!

哟呵!舅舅写文章的笔有了、墨有了、纸有了,上好的砚台也有了!

……

冯铭轩和禾娘在刘府用了午膳,告辞回府。

请好了作保的禀生,冯乐找好了互结的四名考生,冯铭轩才松了一口气。

过了正月十五,才好去镇上找镇守索要报考的文书,填写亲供!

禾娘见相公松了一口气,心里自是感激万分,要说科举之路的艰难,单单是禀生和互结的考生,对农家读书人来说就是一道坎!

要是没有相公,禾娘想,阿弟这辈子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个泥腿子!

“相公,与阿弟互结的四名考生,人品都没有问题吧?”禾娘拉着相公的手,把玩着他修长的手指,不放心的问一句。

“娘子且放心!与逸尘互结的吴鹏飞是隔壁吴老爷的儿子,吴进飞是吴老爷的亲侄子,王志远是吴鹏飞的表弟,他们三个都在吴老爷的私塾读书!

至于刘子墨嘛!是刘兄的族弟,都是可靠的儿郎。

娘子,这几个考生都是五岁启蒙,最大的吴鹏飞才十一岁!

逸尘啊!启蒙晚,算是后起之秀吧!”

禾娘笑了,阿弟在五人小队中年长一些,阿弟过了年十四岁了,阿弟说话的嗓音都变粗了些。

呵呵,阿弟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