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孤凤栖凰 > 第501章 她烧完了,灰还在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1章 她烧完了,灰还在走

林清梧的气息,终究还是散了。

她那如兰花般清绝的手指,无力地垂落,指尖还沾染着焚炉中未尽的灰烬。

那灰烬,见证了她最后一丝光芒,也承载着她最后的希冀。

谢昭容再也忍不住了,滚烫的泪珠如断线的珍珠般滑落。

她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将林清梧用灰烬写下的那七个字——“天下之火,在人心”,用素绢拓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字,更是林清梧留下的遗嘱,是她燃烧殆尽也要守护的信念。

谢昭容将那素绢珍而重之地藏入了《正典院章程》的夹层之中,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她知道,这份信念,需要小心呵护,才能在黑暗中等待破晓。

当夜,谢昭容强忍着悲痛,命令下属将文华殿中残余的灰烬分装成百个精致的匣子,以“抚恤旧吏”的名义,秘密送往大胤王朝各地。

而这些“旧吏”,无一不是当年曾被“文察司”无情打压,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寒门学塾。

每个匣子的灰烬之中,都藏着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片。

纸上,赫然印着那七个字——“天下之火,在人心”。

这墨迹并非寻常墨水,而是以一种名为“回音露”的特殊材料调制而成,平时看起来与寻常纸张无异,只有遇到鲜血,才会显现出隐藏的字迹。

这,便是林清梧留下的第一道暗语,一个只有真正心怀希望的人,才能解读的秘密。

七日后,金銮殿上,沈砚之主持“庶民议政堂”的首议。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

他知道,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他力排众议,邀请大胤王朝三十六州推举贤才入京,参与议政。

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要堂而皇之地摆在台面上。

然而,阻力很快就来了。

太学旧祭酒,一个留着山羊胡,满脸迂腐之气的老头,联合朝中一众保守派官员,联名上书,直指沈砚之此举乃是“妖言惑众”。

“天音?哼,不过是妖术幻听罢了!先帝遗诏?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假借圣意!”

老祭酒慷慨激昂,唾沫横飞,仿佛沈砚之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一般。

更令人愤怒的是,一些被煽动的太学学子,竟然在太学门前焚烧起了新版的《蒙学正字篇》。

他们高喊着“正纲常,清君侧”的口号,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一时间,朝堂之上,哗然一片。

六部尚书们大多选择了观望,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引火烧身。

沈砚之面色沉静,心里却明白,若没有确凿的证据,没有能够真正说服众人的理由,这好不容易才开始的新政,恐怕就要夭折了。

可问题是,林清梧留下的苔纸火种已经被焚毁,那尊寄托着希望的木像,也早已不在人世。

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脑海中那一点点关于林清梧的记忆片段。

与此同时,正典院内,谢昭容正伏案工作,她的眼眶布满了血丝,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合眼了。

她正在彻夜翻检正典院初收的残卷,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一册被烧去了首尾,只剩下残破不堪的《南宫杂录》中,她发现了一页特殊的纸张。

那纸张的材质十分特殊,摸起来温润如玉,仿佛还带着一丝体温。

这便是传说中的“心纸”。

这心纸并非完整的地图,而只是一张残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些地点,以及一些奇怪的符号。

这些符号并非用来监控百官,而是用来标记“文心灯”下,最容易产生共鸣的“火种载体”。

这些“火种载体”,无一不是曾受到《正字令》迫害,却依然没有屈服,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在残图的末尾,谢昭容发现了一行娟秀的小字,那是林清梧的笔迹:“火不择器,唯痛者能燃。”

看到这行字,谢昭容如遭雷击,瞬间醒悟。

林清梧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死,所以才提前用“心纸”暗布火种人选。

她知道,真正的希望,不在于高高在上的庙堂,而在于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坚守的人们。

“好一个火不择器,唯痛者能燃……”谢昭容喃喃自语,

与此同时,京郊的一处偏僻的角落,沈砚之正乔装打扮,潜访一间名为“哑童书塾”的简陋学堂。

这间书塾十分特殊,里面的孩童,都是当年因为被迫默写“忠”字三千遍,导致失声的孩童。

他们无法说话,却有着一颗比任何人都更加渴望自由的心。

沈砚之走进书塾,看着那些面黄肌瘦,却依然努力学习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酸楚。

他走到书塾中央,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瓷瓶,里面装着他自己的鲜血。

他将鲜血滴入书塾中残余的墨汁之中。

刹那间,异变突生!

原本漆黑一片的墨汁,竟然开始散发出微弱的光芒。

那些光芒汇聚在一起,在墙壁上,显现出了三个鲜红的大字——“在人心”。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裳,看起来只有七八岁大的小女孩,忽然拿起一根烧过的炭条,跌跌撞撞地走到地上,用颤抖的手,在地上划出了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启民议”。

这三个字的笔顺,竟然与林清梧遗诏上的残影完全一致!

沈砚之的心头剧震。

他终于明白了。

林清梧并非只是想留下一些文字,她是想将希望的种子,种在人们的心中。

她用“心纸”将记忆,将信念,种入了这些“失语者”的识海之中。

他们,才是真正的“活火种”!

这火种,不惧黑暗,不畏强权,只要给他们一点点机会,他们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沈砚之缓缓站起身

但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将林清梧的遗愿完成。

“天下之火,在人心……”他喃喃自语,

夜幕降临,谢昭容站在正典院的门口,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孤寂的明月。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夜的寒冷都吸入肺中。

她缓缓转过身,对着身后黑暗的角落,轻声说道:“……先生曾言……”

随后,她提高了声音,语气坚定地说道:“传我口谕,密召七名‘火种载体’入正典院,以‘回音露’……”

谢昭容的声音在空旷的正典院回荡,带着一丝决绝。

当夜,七道身影如鬼魅般潜入。

他们皆是林清梧“火种计划”中埋下的伏笔——七名被《正字令》迫害,却仍心怀希望的学子。

谢昭容不敢点灯,唯有月光惨淡。

她取出以特殊工艺制成的“回音露”灯盏,凑近七人的眉心。

幽蓝的光芒流转,竟真如林清梧所言,他们的识海之中,隐隐有微光闪烁,像是被尘埃遮蔽的星火。

她压低声音,如夜枭般低语:“梧桐三寸。”

七人身躯一震,齐声回应,声音虽小,却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坚定:“毁鼎,启民议,择继者唯择火。”

话音刚落,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院中原本熄灭的残灯,竟无风自燃。

赤红的火焰中,一个虚幻的身影缓缓浮现——那是林清梧,她立于无尽的灰烬之中,周身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寂灭之美。

她朱唇未启,但声音却直接在众人脑海中响起,带着一丝飘渺和不容置疑:“火醒了,你们……该走了。”

七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纷纷跪倒在地,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下。

他们知道,这是林清梧最后的意志,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希望。

正当此时,一道修长的身影,手握长剑,静静地立于正典院门口。

那是沈砚之,他剑眉星目,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杀气。

他看着院中燃烧的火焰,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一丝坚定:“这一把火,是你烧给我的命……”他缓缓抬起头,望向远方,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仿佛要将整个黑暗都燃烧殆尽。

“走吧,去金銮殿。”沈砚之转过身,对着身后黑暗的角落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黑暗中,三道身影缓缓浮现,他们的

“是。”他们低声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和期待。

沈砚之不再说话,他手握长剑,大步向前走去,他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高大和挺拔,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扛在肩上。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更加危险,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将林清梧的遗愿完成,将希望的火种,播撒到整个大胤王朝。

“殿前,当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