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些奸臣的下场还需要多想吗?

肯定就是城破之时,他们选择投降,随后在新朝廷中重获职位。

“不想听,不想听!”

朱元璋连连摇头。

“他们的结局,不用你说我也能猜到。”

韩成笑着回应:“哦?是吗?既然陛下已经猜到了,那我就省得说了。”

原本朱元璋对自己的判断相当有信心,以为必定是对的。

可是现在,被韩成这么一说,他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

怎么听着韩成的语气,似乎结果与他预想的不同啊!

朱元璋巴不得这些人都倒霉!

韩成的这句话挠得他心里直痒痒,非常好奇这些奸臣们的真正下场。

然而,看到韩成的态度,特别是他脸上的笑容后,朱元璋又开不了口问。

他没有继续说话,只是看了韩成一眼便把头转向一边。

一副爱说不说的样子。

朱元璋虽然扭过头去,耳朵却竖得老高,等着韩成接下来的话。

从未有人敢这样对他说话,敢在他面前故弄玄虚。

韩成这家伙,也就是嘴上说得凶,在这种情况下,他肯定会撑不住的!

不用太久,他就会乖乖交代!

对付想要掌控他的人,朱元璋自有手段。

结果,他等了一会儿,乾清宫里却一直安静无比,韩成竟然真的站在那儿,一句话也不再多讲!

好啊,这是认真的?

朱元璋被韩成的举动气得胸口起伏。

总觉得韩成胆子太大,浑身都是刺。

“韩成,你来说说,那些人的最终结果如何?

莫非真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朱标的问话及时,为朱元璋解了燃眉之急。

朱元璋心中稍安,静静等待韩成的回答。

他暗暗发誓,若韩成所述结局与他的预想一致,甚至更让他恼火,那他绝不会轻饶此人,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

见朱标已开口搭腔,韩成这才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这些人谋划得十分周密,只是可惜,所得结果却并不如意。

或者说,这就是他们所能达到的最佳结局。”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顿感安心。

然而,这位洪武大帝素来要强,即便如此,仍不愿转过头来倾听韩成的解释。

依旧倔强地扭向一旁,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韩成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京城后,不少大臣纷纷投诚,开始迎接闯王。

但李自成进城后也遇到了难题——同样缺钱缺粮。

他的部队庞大,需要大量供给。

再加上之前提出的‘免差役、免赋税’等口号,如今他也难以维持。

财政上存在巨大缺口。

那该怎么办呢?

只能向京城的富裕官僚和富户们借钱。

如同往常一样,李自成很快颁布公告,号召大家捐款。

并规定了具体数额:内阁大学士需捐十万两,侍郎及各部尚书则需三到五万两以上。

此令一出,原本欢天喜地迎接闯王的官员们顿时傻了眼。

不是说闯王来了就不用交税了吗?

为何如今又要捐钱?

大明时皇帝要求捐钱,闯王来了还是捐钱,这闯王岂不是白来了?

这些官员们立刻心生不满。

他们改换门庭追随闯王,本是想保全自身利益,而非散尽家财。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自有应对之道。”

昔日,他们尚能应对**之事。

于是乎,这些人又聚在一起装穷,仅拿出些许财物敷衍了事。

在他们心中,如此行事万无一失。

就连那大明的正统天子都能被这般应对,更何况区区一个李闯王呢?

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李自成得到这笔微不足道的财资,勃然大怒,认为这些人是在侮辱他。

文斗不成,便直接动粗。

一场严厉的拷掠就此展开。

将那些人抓起来,用蘸盐水的鞭子狠抽,施以火烧、断肢等酷刑。

严刑拷问……

“好!好!打得痛快!!”

先前一直侧过头去的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

忘了与韩成争执,猛然转过头,拍手叫好,情绪激动。

“打得妙!这些**之徒!

这李自成做了一件大好事!”

朱元璋难得出言称赞李自成。

由此可见他对大明那些**贪官污吏恨到了何种地步。

太子朱标虽未言语,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感到十分畅快。

韩成面带笑意,待朱元璋发泄完激动情绪后,才继续说道:

“你们可知,李自成此次拷掠所得几何?”

经过之前的对话,朱标已了解韩成的脾性。

知道他若无人搭腔便不会继续说下去。

而他父亲的性格自然不会主动配合。

所以这担子又落在了朱标身上。

“有一千万两?”

朱标聪明地开口,并报出他认为极高的数目。

当下,大明银荒严重,钱物珍贵。

加之他的后代为募捐不过筹集到二十万两银子。

故而朱标认为这一千万两已是相当可观。

这也是他尽量往多里说的结果。

旁边虽无声的朱元璋,内心也对此有所估算。

他所预料的心理数额,与朱标提出的相差无几。

都在一千万两上下。

朱标刚说完这个数,两人便不约而同地看向韩成。

韩成却轻轻摇头。

“难道我说多了?”

朱标下意识地回应。

他也觉得这个数字过于庞大。

于是,直接把数字减半到五百万两。

韩成依旧摇头。

见朱标还想再减,韩成打断了他。

他怕朱标越想越少。

随即伸出手指,做了个八的手势。

“八百万两?”

朱标念出声,内心震撼。

这些人真是富得流油!

贪得令人发指!

朱元璋也不禁攥紧拳头,对这些人深感痛恨。

这些人要祸害多少百姓,才能从大明身上挖出这么多钱!

韩成听完后暗自叹息,这对父子虽不简单,但面对金钱和贪婪时,胆识还是不足。

低估了明末那些贪官的本事。

才八百万两,这明显轻视他们了。

“实际上,接近八千万两。”

此言一出,正怒火中烧的父子俩瞬间呆住。

“嘶!”

“嘶~!”

寂静片刻后,乾清宫中接连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

朱元璋父子被韩成报出的数字惊呆了。

原以为一千万两已是极限,没想到差距如此之大!

这些人竟聚敛了这么多财富!

“这些人个个富裕无比,单说那位国丈周奎,平日里向皇帝女婿诉苦装穷,结果竟搜刮出五十多万银子,外加价值两万多两的珠宝……”

韩成话音未落,朱元璋的气息又沉重几分。

这群盗贼,死有余辜!

确确实实该死!

十四三

自家的后代子孙,苦苦哀求,他们也不过拿出二十万两银子,可当那叛贼一到,竟直接搜刮出了八千万两!

这差距何其巨大!

真是一帮废物,蠹虫!

在极度愤怒之余,他也认同李自成对付这些贪官污吏的方式,这正合他的心意。

就该如此!

这些家伙确实该受此惩罚!

“照这样说来,取代我大明、建立新朝的,就是这李自成?”

平复心情后,朱元璋看向韩成问道……

四十五章宁国公主亲自前来!

“那么说,取代我大明、建立新朝的人,就是这李自成?”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开口询问。

刚开始听韩成说,自己的大明三百年基业竟然就此断送,朱元璋怒不可遏。

实在难以接受。

然而,随着韩成的讲述,了解到大明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朱元璋心中的愤怒渐渐平息,情绪也变得稳定。

他觉得,仅凭明朝末年自己子孙的作为,以及那些奸臣贼子的行为,大明的灭亡其实并不冤枉。

如果大明后期真变成那个样子,他宁可眼睁睁看着它衰败!

已经烂到这种地步,不衰败还会有天理吗?

如此多的百姓活不下去,难道还不准百姓反抗吗?

难道还想让百姓即使饿死也不反抗?

这怎么可能!

虽然李自成攻破京城,亲手终结了他的大明,但他提到李自成时,已不再那么激动。

觉得李自成这样的人取代大明也说得过去。

至少他对那些乱臣贼子的处置方式很痛快。

最关键的是,李自成显然是汉人,而非外族。

只要不是外族人取代了他的大明,这样的结果他也勉强能够接受。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

自己驱逐鞑虏,复兴中华,收复汉人江山,如今蒙古人只能苟延残喘。

有了自己的榜样,加上这样的努力,后世应该不会再次出现强大的外族。

后人即便再不堪,也不会再让外族坐大!

朱元璋发问,韩成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明朝末年,乃至其后的岁月,尽是屈辱,屈辱之上复加屈辱。

攻入京城的李自成未能保住江山,紧接着便是关内逐鹿,收获成果。

于是,数百年的屈辱历史就此展开,又一个黑暗时期降临。

韩成思忖,若把后续之事告诉朱元璋,以他的性情,必定震怒。今日已饱受折磨的朱元璋,恐怕难以承受。

若真如此,对韩成而言绝非好事。剧透一番,直接惹恼朱元璋,自己若不受牵连,才真是怪事。

韩成思索片刻道:\"陛下,今日所谈之事已然不少,不如改日再说?未来之事繁多,您知晓太多,恐难消化,易生烦恼。\"

朱元璋正听得起劲,怎肯罢休:\"尽管讲,时间尚早。你且说说,李自成取代我大明后,做得如何?可曾让新朝强盛?能否比肩我大明?是否受外族欺凌?若此人确有建树,在那境况下,我也不会怪罪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