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午九点,临时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林江推开房门时,工程负责人周明正攥着计算器敲得噼啪作响,物资部主任赵伟则靠在椅背上抽着烟,烟灰簌簌落在皱巴巴的衬衫上。林江将一叠检测报告“啪”地拍在会议桌上,纸张边缘撞得劣质胶合板发出闷响,周明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手里的计算器“啪嗒”掉在地上。

“林监理,您这是要断我们活路啊!”周明猛地一拍桌子,胶合板不堪重负地发出“吱呀”的呻吟,桌角的搪瓷杯晃了晃,里面的茶水溅出几滴在报告上,“停工整改?你知道这项目每天的人工、机械损耗加起来多少吗?足足四十五万!耽误三天,公司就得亏进去一百多万!”

林江俯身按住报告,指尖重重敲击着数据栏里的红色数字:“每立方混凝土抗压强度差3.5mpa,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设计标准的三分之二,这不是小问题,是给下游七万多人的家园安了颗定时炸弹。”他抬头扫过两人紧绷的脸,语气冷得像冰,“比起溃坝后的天价赔偿和一条条人命,这点损失算什么?”

赵伟突然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笑,把烟蒂摁灭在满是烟灰的烟灰缸里:“谁知道你的检测设备准不准?说不定是设备老化出了错。”他往前倾了倾身,眼神里带着赤裸裸的暗示,“我看啊,是有人想借着检测的由头,趁机敲竹杠吧?”

争吵声越来越大,惊动了走廊里的施工队。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扒着门缝偷看,安全帽上的水泥渍蹭在门框上,留下一道道白印。林江猛地抓起桌上的水泥样本块——那是昨天从坝体取样留存的,巴掌大的块状物在他手中,他往坚硬的水泥地面狠狠一摔。

“砰”的一声闷响,本该坚硬的水泥块竟像酥饼般碎成了粉末,细小的颗粒溅到周明的裤脚上。“这就是你们说的合格材料?”林江的声音陡然拔高,震得窗户玻璃微微发颤,“上个月暴雨冲垮的三号临时堤坝,用的就是同款水泥!若不是抢险队连夜加固,下游的蔬菜大棚早就被淹了,你们忘了当时村民堵在工地门口要说法的场景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扒着门缝的工人悄悄缩回脑袋,走廊里传来细碎的议论声。林江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怒火,掏出手机拨通了市报记者站的电话。窗外的乌云恰好被风吹得聚拢过来,遮住了头顶的日头,会议室里的光线骤然暗了下去,像极了周明和赵伟骤然沉下来的脸色。

三天后清晨,林江刚走到监理办公室门口,就看见报亭老板举着报纸朝他喊:“林监理,你上报纸头版啦!”他快步走过去,只见《淮江晨报》的头版用加粗黑体印着醒目的标题:“新坝惊现豆腐渣工程,监理冒死举报遭威胁”。配图是记者昨天冒雨拍摄的——林江穿着雨衣蹲在坝体裂缝前取样,雨水顺着雨衣帽檐往下淌,打湿了他的裤脚,他手中的取样器插进裂缝,里面渗出的黄浆在镜头下格外刺眼,像一道流脓的伤口。

网络版报道附带的视频更令人心惊。画面里,林江在监理站的实验室做抗压实验:标准水泥试块放在千斤顶上,压力数值飙升到30mpa仍完好无损;而从新坝取样的试块,刚加到26.5mpa,就“咔嚓”一声裂成两半,像受潮的饼干般脆弱。评论区在两小时内突破五万条,有人愤怒地刷屏“严查蛀虫”,有人贴出三年前邻县水库溃坝的照片——浑浊的洪水淹没了半个村子,救援船在水面搜救的画面触目惊心,底下跟着一句质问:“为何同样的悲剧要在我们眼前重演?”

手机突然像炸雷般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施工队老板的号码。林江按下接听键,同时点开了录音功能。“姓林的,你他妈敢找记者曝光?你等着瞧!”听筒里传来男人暴怒的吼声,紧接着是玻璃器皿摔碎的脆响,还有模糊的叫骂声,“我不把你赶出淮江市,我就不姓刘!”林江沉默着听完,挂断电话将录音保存好。

他走到窗边,望着工地门口聚集的记者们——几台摄像机架在警戒线外,记者们举着话筒朝守门的保安追问,闪光灯在清晨的光线下频频亮起。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条匿名短信,屏幕上只有冷冰冰的六个字:“小心你家人”。林江攥紧手机,指腹在屏幕上捏出深深的印子,远处的坝体在晨光里沉默矗立,而他知道,这场与黑暗的较量,才真正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