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三月初,小柔本该结束交换生生涯返回台湾,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北京高校宣布封闭管理,所有留学生暂时不得离校。
\"怎么办?\"小柔在视频里哭红了眼睛,\"我爸说台湾那边要求大陆回去的全部集中隔离...\"
我站在北大西门外的栅栏边,隔着铁栏杆握住她的手:\"别怕,我就在北京陪你。\"
我在北大附近租了间小公寓,每天变着花样给小柔送吃的。因为封校,我们只能隔着栏杆相见,像极了牛郎织女。她总抱怨我带的北方菜太咸,却又每次都吃得精光。
四月的某个清晨,我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是小柔发来的十几条消息:
\"天啊!我上热搜了!\"
\"快看微博!\"
\"我们被人民日报转载了!\"
原来是她昨晚发的一条长微博火了。在这篇题为《一个台湾女孩的封校日记》的文章里,她记录了自己在大陆的所见所感——从最初对\"集中隔离\"的恐惧,到被宿管阿姨每天送餐的感动;从听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困惑,到亲眼目睹外卖小哥在雪中送药的震撼。
\"最让我触动的是,\"她在文中写道,\"当灾难来临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本能地团结在一起,不分南北,无论东西。\"
文章最后附上了我们在正定古城拍的那张\"背靠背\"合影。没想到这条微博迅速发酵,阅读量突破千万,连人民日报都转发评论:\"两岸青年心灵相通,祖国统一势不可挡。\"
当天下午,小柔接到了央视记者的采访邀请。她在电话里紧张得语无伦次:\"爽朗...我该说什么啊?会不会说错话?\"
\"就说实话,\"我鼓励她,\"像你微博里写的那样。\"
采访在北大校园进行。当记者问及两岸关系时,小柔的回答让我眼眶发热:
\"我爷爷是山东人,49年去了台湾;爽朗的爷爷是河北人,同年留在了大陆。我们这一代很幸运,可以自由相爱...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里长大。\"
节目播出后,小柔成了小网红。她的微博粉丝暴涨到五十万,每天收到无数大陆网友的鼓励。但与此同时,台湾的某些媒体开始攻击她\"被大陆洗脑\",甚至有人人肉搜索她的家庭信息。
最糟糕的是,林爸爸的茶叶生意受到了影响。一些老客户取消了订单,还有人打电话骂他\"卖台\"。
\"对不起...\"视频里,小柔哭得喘不上气,\"我连累爸爸了...\"
\"别急,\"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连夜联系了河北老家的茶叶经销商。没想到事情传开后,大陆茶商们自发组织起来,一周内就帮林爸爸销掉了半年的库存。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网友特意去林家的网店下单,留言清一色是\"支持两岸一家亲\"。
五月底,北京终于解封。我第一时间冲进北大校园,在宿舍楼下等到了瘦了一圈的小柔。她飞奔过来扑进我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我想家了...\"她抽泣着说。
\"那我们回家。\"我轻抚她的后背,\"回台湾。\"
然而,台湾当局突然宣布暂停大陆居民入境。我的团聚签注被拒,连小柔回台都要隔离14天。
\"没关系,\"我强打精神安慰她,\"等疫情好转再说。\"
就这样,我们被迫开始了漫长的异地恋。每天的视频通话成了必修课,从讨论疫情数据到分享日常琐事,有时候甚至开着视频各自工作,只为感受对方的存在。
转机出现在七月。一天深夜,小柔兴奋地打来电话:
\"爽朗!我收到金门县政府的邀请函!他们想请我去参加'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周'!\"
\"金门?\"我一愣,\"那不是...\"
\"对!就在海峡中间!\"她声音发颤,\"而且...大陆嘉宾可以从厦门过去!\"
我立刻查了政策,果然发现金门对大陆居民有特殊入境通道。两天后,我拿到了加急办理的\"小三通\"通行证。
八月的金门烈日炎炎。当渡轮靠岸时,我一眼就看到了码头上的小柔。她晒黑了不少,马尾辫在海风中飞扬,手里举着块歪歪扭扭的牌子:\"欢迎大陆男朋友\"。
我们紧紧相拥,仿佛要把半年的思念都揉进这个拥抱里。她身上熟悉的茉莉花香混合着海风的咸涩,让我鼻子发酸。
\"别哭啊,\"她笑着抹掉我的眼泪,\"待会儿还要见县长呢!\"
文化交流周办得有声有色。小柔作为\"网红台湾女孩\"做了主题演讲,我则代表大陆青年表演了杂技。活动最后一天,金门县长突然宣布了一个惊喜环节——要在金门公园种下\"两岸同心林\"。
\"请林小姐和爽朗先生为我们种下第一棵树苗!\"县长热情地招呼我们。
在众人的掌声中,我和小柔一起将一株相思树苗栽入土中。树旁的铭牌上刻着我们的名字,和一行小字:\"隔海相思,同根同源\"。
活动结束后,县长私下找到我们:\"两位有没有兴趣来金门发展?我们正计划打造'两岸文创基地',急需你们这样的青年人才。\"
原来金门作为两岸前沿,一直在推动交流合作。县长承诺,如果我们愿意来,可以给小柔安排文化局的工作,给我提供表演场地支持。
\"而且,\"县长眨眨眼,\"金门到厦门只要半小时船程,你们随时可以回大陆探亲。\"
这个提议让我们心动不已。当晚,我们视频连线了双方父母。出乎意料的是,四位老人都表示支持。
\"金门好啊,\"我爸说,\"当年我们差点就打过去了。\"
\"老哥你闭嘴!\"林爸爸在屏幕那端笑骂,随即正色道,\"不过金门确实合适,既不算大陆也不算台湾,是缓冲地带。\"
就这样,我们决定开启\"金门生活\"。小柔辞去了台北的工作,我则告别了河北的杂技团。十月,我们在金门租了套面朝大海的小房子,开始了真正的\"两岸一家\"生活。
每天清晨,我们都会被厦门的晨雾和金门的朝阳唤醒。小柔学会了用闽南语和本地阿嬷讨价还价,我则教社区孩子们大陆的杂技技巧。周末,我们常常坐船去厦门吃沙茶面,再带回一堆大陆零食分给邻居。
2021年春节,我们做了一件疯狂的事——同时邀请双方父母来金门过年。为了这次见面,我和小柔筹备了整整两个月,从菜单到住宿都精心安排,生怕两个倔老头一言不合吵起来。
然而现实比想象更戏剧化。当林爸爸和我爸在码头初次相见时,两人盯着对方看了足足一分钟,突然同时开口:
\"你...是不是当年在古宁头...\"
\"你该不会是那个机枪手...\"
原来,1949年的金门战役中,他们曾经在战场上面对面交过火!这个惊人的巧合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年夜饭桌上,两个老兵喝得酩酊大醉,一会儿比划当年的战斗场面,一会儿又抱头痛哭祭奠战友。最后,他们红着眼睛举起酒杯:
\"为了不再有战争!\"
\"为了两岸和平!\"
那一刻,我和小柔相视而笑,悄悄在桌下十指相扣。我们知道,这两个老兵的握手言和,正是千千万万两岸家庭的缩影。
2022年,我们在金门举办了婚礼。仪式融合了北方饺子和台湾汤圆,大陆红绸和台湾绣球。当我和小柔交换戒指时,天空突然飘起细雨。司仪笑着说:\"这是海峡的祝福啊!\"
婚后不久,小柔怀孕了。我们决定给孩子取名\"思源\",寓意\"饮水思源,不忘根本\"。这个好消息让四位老人乐开了花,纷纷计划着来金门帮忙带孙子。
2023年春天,我们的儿子思源出生了。在他的满月宴上,两家人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新的相思树。林爸爸抱着外孙,突然老泪纵横:
\"小家伙,等你长大了,外公带你去山东老家看雪...\"
我爸立刻接话:\"然后爷爷带你去日月潭钓鱼!\"
阳光下,相思树的嫩叶轻轻摇曳。远处,厦门的轮廓和金门的礁石在海天一色中渐渐模糊了界限。小柔靠在我肩头,轻声说:
\"爽朗,你看,海峡其实没那么宽,对吧?\"
我吻了吻她的发梢,看向怀中熟睡的思源。是的,在海峡的这边和那边,有太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用爱搭建着理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