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诗<我哋系边个>的存在主义诗学解码》
文\/一言
一、方言诗学的本体论转向
树科以粤语方言构建的《我哋系边个》,在语言学层面实现了罗兰·巴特所言\"作者之死\"的预言。诗中\"祂\/牠\/佢\"的三重指涉系统(\"祂\"指神性存在,\"牠\"指代犬儒式他者,\"佢\"作为日常人称代词),构成拉康镜像理论中\"象征界-想象界-实在界\"的三角结构。这种人称的流动性,恰如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强调的\"此在\"(dasein)之不确定性。
二、声韵系统的存在隐喻
全诗以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构建音韵迷宫:\"边个\/bingo\/\"(谁)与\"咩咩\/me1me1\/\"(什么)形成语义双关,暗合德里达\"延异\"(différance)理论。尤其\"波粒\"(wave-particle)的量子力学隐喻,通过粤语\"波\/bo1\/\"(球)与\"粒\/lap1\/\"(粒子)的爆破音,实现宏观-微观宇宙的声学统一。诗中重复的\"睇\/tai2\/\"(看)字,在粤语中同时包含\"审视\"与\"被规训\"的双重意味,呼应福柯的\"凝视的权力\"理论。
三、神性解构的方言路径
\"祂唔知有冇微笑\"的设问,以粤语特有的完成体\"有冇\"(有没有)消解了克尔凯郭尔\"信仰的飞跃\"命题。而\"狗屎运\"等俚语对神圣叙事的入侵,形成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诗学效果。诗中\"羊咩\/jeung4me1\/\"(羊群)的儿化韵处理,将基督教牧羊人隐喻本土化为岭南市井经验,这种语言杂交性正是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的完美例证。
四、量子诗学的方言表达
\"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概念被转化为存在困境:\"我哋喺波粒\"(我们在波粒中)的粤语表述,将薛定谔的量子态叠加转化为方言的生存体验。诗中\"排排坐,分果果\"的童谣韵律,以粤语特有的叠词结构(AAbb式)解构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观测者(\"你睇睇\")与被观测者(\"佢睇睇\")在方言音韵中达成诡异的和谐。
五、结论:方言作为诗学抵抗
该诗通过粤语特有的\"噈\/dzuk1\/\"(就)等语气助词,构建出列斐伏尔所谓的\"空间生产\"诗学。当标准汉语试图统一表述时,树科用\"巴巴闭闭沟沟屎屎\"等粤语拟声词,在语言层面实践了德勒兹的\"块茎\"(rhizome)理论。这种方言写作,最终实现了阿多诺所说\"艺术是对世界的否定性认识\"。
【附:原诗文】
《我哋系边个》(粤语诗)
文\/树科
你系边个?
佢系边个?
我哋齐家问:
我哋系边个?
…………
唔知有冇微笑,祂!
牠,实定听见?
牠嘅狂吠替代咗祂
作状噈喺宇宙
佢噈系中心……
牠狗屎运巴巴闭闭沟沟屎屎
祂唔知有冇微笑?
梗噈实系喺度睇咁
睇佢嘅波,睇佢嘅粒
睇睇我哋呢群圈住嘅羊咩……
我哋喺波粒
我哋系咩咩?
系唔系嘅啊
你睇睇,佢睇睇
排排坐,分果果:你喺我……
《树科诗笺》2025.3.29.粤北韶城沙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