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 > 第457章 妹妹段位不够,换姐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7章 妹妹段位不够,换姐姐

他们五人虽说都有临床经验,但在陆老教授眼里显然还是不够看的。

得先让各路老师把他们的基础夯实了,才够格谈后续跟着参与项目、深入研究。

宋嘉作为已经在学校待过半年的老人,主动提议道:

“我在学校待了半年,对这边还算熟悉,要是不介意,我可以带你们去熟悉下教学楼和实验室的位置。”

“不用麻烦宋同学了。”关晓曼语气带着几分轻慢:“我妹妹就在医学部读本科,早上刚带我转过一圈,对这里熟得很。”

她转头对其他三人露出亲切的笑容,“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国营饭店,菜做得地道,中午我做东,请大家尝尝鲜?也算认识认识,怎么样?”

这话明显是想把人都拉拢到自己那边,刻意冷落宋嘉。

宋嘉看着关晓曼,眼神平静无波,淡淡开口:“关同学,我们之前认识吗?”

她早就注意到,从自我介绍开始,关晓曼就一直在若有若无地针对她。

关晓曼一愣,随即挑眉:“不认识。怎么了?”

“不认识,那刚刚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你笑什么?”宋嘉眼神微冷。

“我只是觉得好笑,”关晓曼索性摊开说,语气里的轻视毫不掩饰,“陆教授门下竟然还有本校直升的学生,还是只在军区医院待过两年的。我们几个要么是从各大医院摸爬滚打过来的,要么深耕科研多年,宋同学觉得,就凭两年经验,能跟我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经验分深浅,不分长短。”

宋嘉淡淡回应:“关同学与其听旁人说三道四,捕风捉影,不如担心一下自己,你那两篇灌水的论文,够不够教授们看一眼摘要?”

姓关,又是来自川省,不难猜出这关晓曼应该就是关芃芃的姐姐了。

呵,看来是妹妹段位不够,换姐姐来接着较量了。

之前关芃芃跟她针锋相对时,提到过她姐姐发表过两篇论文。

汪雨柔当时就不信,特意去图书馆查过。

那哪里称得上论文,顶多算得上是实验报告的流水账,数据松散,结论牵强,连核心期刊的边都够不着。

关晓曼脸色骤变,“你胡说什么!我那两篇论文可是发表在《华西医学》上的!”

“哦?《华西医学》的增刊吗?” 宋嘉挑眉,“增刊的版面费不便宜吧?”

边上三人闻言,已经憋不住笑出了声。

关晓曼脸色一白,随即恼羞成怒:“我妹妹还真是没说错,宋同学的嘴皮子还真是厉害!不仅嘴皮子厉害,后门也硬得很!别以为我们刚来就不知道,你师父叶大夫也是研究生导师,考试时他还是考官,谁知道是不是有意放水,才让你混进陆教授门下的!”

她往前一步,眼神带着挑衅,“不过学习不是靠耍嘴皮子,也不是靠走后门。宋同学,不如我们来打个赌。这学期期末,看看谁的专业课成绩更高?”

宋嘉笑着迎上她的目光:“好啊。”

关晓曼像是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愣了一下才补充道:

“打赌就得有赌约。不如这样 —— 谁输了,谁就主动退出陆老教授的师门,怎么样?”

这赌约也太狠了!

能进陆教授门下的研究生,哪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得来的机会?

就因为一场期末考就要退出,简直是拿前途当儿戏。

赵磊连忙打圆场:“哎呀,都是同门,别伤了和气。考试嘛,各有长短,输赢很正常,没必要赌这么大。”

“算了算了,大家以后一起好好学习,不懂的就互相交流嘛。”

宋嘉却直视着关晓曼,“好,我答应你。”

关晓曼脸上瞬间绽开得意的笑,看向赵磊三人:

“听到了吧?那可就请各位做个见证了!”

这见证,三人可不敢接。

能走到研究生这一步,哪个不是人脉背景、专业本事都不差?

刚开学谁都摸不清底细,自然不想轻易得罪人。

“那个…… 我突然想起教务处还有点事要问,先去一趟哈。”焦天成率先找了个借口,脚底抹油似的溜了。

林薇薇也连忙点头:“我、我也先去领教材了,还要回宿舍收拾东西,先走了。”

赵磊看了看宋嘉,又看了看一脸得意的关晓曼,叹了口气,也跟着走了。

办公室里瞬间空旷下来。

宋嘉没再看关晓曼,转身拿起自己的档案袋,径直往外走。

关晓曼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笑。

她早就打听了,宋嘉是半路出家学医,年纪轻轻哪有什么真本事?

不过是仗着有点小聪明和所谓的 “背景”。

而她出生医药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十五岁就跟着院长做研究,论专业功底,十个宋嘉都比不上!

等期末成绩出来,看她怎么灰溜溜地离开陆教授门下!

研究生课程比大学时深奥得多,讲课的都是系里经验丰富的老教授。

教授们都认识宋嘉,很清楚宋嘉的实力。

她本科时基础就打得很扎实,又天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自学能力特别强,根本不用人多操心。

所以上课时,老师们很少特意去关注宋嘉。

反而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从医院推荐来的研究生身上。

这些同学临床经验足,但理论刚学起来有点跟不上,经常需要额外辅导。

于是,老师常常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有时候还给他们“开小灶”补补课。

宋嘉早就习惯了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这些课程对她而言并不算难,上课时专注听讲,下课后稍作梳理便能消化吸收,学起来游刃有余。

关晓曼看在眼里,心里的鄙夷更甚。

在她看来,教授们对宋嘉放任不管,分明是因为宋嘉是 “老油条”,管了也不会听的那种,所以教授们懒得费心。

再看宋嘉每天下了课就不见人影。

不像他们几个,几乎天天泡在自习室学到深夜。

能进陆老教授门下的学生,个个都憋着一股劲想做出成绩,得到老教授的青睐,几乎到了悬梁刺股的地步。

唯独宋嘉,下了课就跑。

说宋嘉不是靠关系上来的,谁信?

“也就仗着来得早,摸清了教授们的脾气。” 关晓曼私下跟赵磊抱怨,“真论真才实学,她未必比得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