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61章 精心雕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渐浓,青瓦白墙的医馆内,檀香袅袅。老医师李墨轩端坐在八仙桌前,目光温和地扫过围坐在他身边的一众弟子。烛火摇曳,将弟子们年轻的面庞映照得忽明忽暗,气氛庄重而肃穆。

弟子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一阵微风拂过,吹动窗棂上的竹帘,发出沙沙轻响,仿佛也在期待着他们接下来的话语。

王庚率先站起身来,他身形清瘦,粗布衣衫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十分整洁。他垂在身侧的双手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此刻却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激动。“师父,我出身贫寒,深知病痛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往昔的苦难如潮水般涌来。“小时候,家里穷,弟弟染上风寒,可我们连抓药的钱都没有。母亲跪在郎中家门口苦苦哀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在病痛中渐渐没了气息……” 说到这里,王庚的喉结上下滚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没钱治病而失去生命,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医术帮助更多像我家人一样的人。” 他的声音虽带着几分稚嫩,却充满了力量,那是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坚定信念。

赵轩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他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缓步向前。出身富贵之家的他,自幼养尊处优,然而在见识过世间百态后,心中早已种下了济世救人的种子。“师父,我虽生于富贵之家,但看到世间诸多病痛,心中不忍。”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仿佛看到了市井街头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我曾跟随父亲外出游历,在偏远山村,我看到许多人因为缺医少药,只能默默忍受病痛。那些孩子痛苦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赵轩的声音沉稳有力,话语中透着一股担当,“我愿倾尽所学,不仅要学习医术治病救人,更要为中医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医学典籍整理修缮,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林娜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此刻她抬起头,眼中含泪,眼神却无比坚定。她缓缓起身,脚步轻盈却又带着几分沉重。“师父,我的亲人因病痛离世,我不想再看到别人承受同样的痛苦。” 她的声音轻柔,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感,“那年冬天,祖母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我守在她的床前,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却无能为力。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学医,要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林娜伸手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我一定会刻苦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成为一名能真正帮助病人的好医生。”

暮色将医馆的雕花窗棂染成琥珀色,苏瑶倚着斑驳的木柱,听着弟子们掷地有声的誓言,眼眶渐渐泛起温热。墙角的药柜里,当归与陈皮的气息混着晚风浮动,仿佛也在聆听这场关于医者初心的告白。

当最后一个声音落下,她缓缓起身,月白襦裙上的云纹暗绣随着步伐轻颤。弟子们整齐的目光追随着她,只见她伸手拂过案头泛黄的《黄帝内经》,指尖在书页间停顿片刻,像是在与千年医道对话:“行医之路,道阻且长。你们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师很是欣慰。” 她转身时,烛火将她眼角的细纹镀上金边,“但记住,学医不仅要学精湛的医术,更要怀有一颗仁心。”

王庚下意识攥紧腰间的布囊,那里面还装着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半块碎银。苏瑶仿佛看穿他的心思,走到少年面前,用指尖轻轻抚平他紧皱的眉:“记得去年暴雨夜,你冒雨出诊救治邻家阿婆,回来时浑身湿透却先顾着检查药材是否受潮。这就是仁心。” 少年耳尖泛红,却挺直了脊梁。

赵轩抬手行礼时,腰间玉佩轻响。苏瑶伸手按住他欲行的大礼,温声道:“你将家藏医典整理成册赠与寒门学子,这份胸襟已胜过许多世家子弟。但要记得,真正的仁心不在施舍,而在平等相待。” 贵公子微微颔首,眼中褪去骄傲,多了几分思索。

林娜垂眸擦拭眼角泪痕时,苏瑶已经走到她身边,握住那双柔软却因研药而生出薄茧的手:“上个月你守着难产的农妇三天三夜,自己晕倒在产房却还惦记着产妇安危。这双手,要永远记得此刻的温度。” 话音未落,少女的眼泪又簌簌落在两人交握的手背上。

苏瑶微笑着,依次抚摸过弟子们的头。当指尖掠过他们青涩的面庞,仿佛能触到那些支撑着他们走到这里的故事 —— 是王庚背着弟弟求医时泥泞的山路,是赵轩在荒村目睹的绝望眼神,是林娜在灵堂前立下的誓言。“你们的心意,为师都明白。在这条路上,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会有迷茫,会有挫折。” 她的声音突然放轻,像是在讲述一个秘密,“但只要你们心中有信念,有对患者的慈悲之心,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随后,苏瑶带着弟子们走进医馆的藏书阁。藏书阁中,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医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苏瑶指着这些书籍,说道:“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你们要用心研读,汲取其中的精华。” 弟子们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漫进屋内,将师徒五人的身影叠印在斑驳的砖墙上。苏瑶转身将案上的铜灯拨亮,跳动的火苗照亮药柜上 “悬壶济世” 的匾额,也照亮了弟子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光。

晨雾像轻纱般笼罩着医馆后院,古老的银杏树静默伫立,满树的叶子托着晶莹的露水,在熹微的晨光里泛着细碎的光。潮湿的空气里,药香与泥土的气息交织,苏瑶手持一卷边角磨损的《濒湖脉学》,衣袂轻扬,缓缓步入庭院。

弟子们早已整齐地跪在青石板上,青砖被夜露浸得发凉,寒意顺着膝盖往上渗。王庚膝盖下垫着粗布,那是他用母亲留下的旧衣改制的,虽能稍减凉意,可石板的坚硬仍让他微微皱眉。赵轩褪去锦靴,露出一双保养得极好的脚,此时却因跪得太久泛起青白。林娜向来爱美,今日却毫不犹豫地挽起绣着并蒂莲的裙裾,任由素色中衣下摆浸在潮湿的泥土里,她眼神专注,全不在意弄脏了衣裳。

“伸出左手。” 苏瑶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混着若有若无的药香,飘进弟子们的耳畔。她莲步轻移,裙角扫过沾着露水的青草,发间的白玉簪在晨光中闪着温润的光。

药柜上的铜香炉飘出袅袅青烟,与窗外漫进来的晨雾缠绵交织。苏瑶转身时,衣角扫过案头的青瓷药碾,发出清越的轻响。她的目光落在赵轩身上,只见这位身着锦袍的弟子正挺直脊背,指尖悬在脉枕上方,虽是学着王庚的模样,却透着股刻意的优雅,连皱眉的弧度都像精心雕琢过。

“且慢。” 苏瑶抬手制止,莲步轻移至药橱前。瓷瓶碰撞声叮咚如泉,她取出半盆温水,将浸透朱砂的棉球轻轻放入,红色在水中晕开,宛如朝霞坠入溪流。“若脉象细微如游丝,指尖便要比绸缎更柔软。” 她将水盆置于赵轩膝前,水面倒映着少年微蹙的眉,“来,洗净双手。”

赵轩有些迟疑,他自幼养尊处优,何曾亲手触碰过这样的铜盆?但师父平静的目光让他无法抗拒。当指尖浸入温水,朱砂的红顺着指缝流淌,他忽然想起曾见过母亲晨起梳妆,胭脂入水时也是这般氤氲的红。

苏瑶跪坐在弟子身侧,素白指尖捏起一颗沾着朱砂的棉球。“看好了。” 她的动作轻柔得如同抚弄琴弦,将棉球按压在赵轩腕间,“浮脉轻取即得,像羽毛落在肌肤;沉脉需重按,似石沉深潭。” 随着她的讲解,朱砂在赵轩腕上晕开点点红痕,宛如水墨画卷。

“伸出手。” 苏瑶突然将赵轩的手翻转,掌心向上。少年一惊,下意识想要抽回,却被师父握住手腕。“脉象万千变化,掌心亦有玄机。” 她的指尖划过赵轩掌心的纹路,“此处劳宫穴,与心经相通,若遇心悸之症,按压便知虚实。” 赵轩望着师父专注的眉眼,突然觉得自己往日学的诗词歌赋,都不及此刻指尖的触感来得真切。

反复练习间,日头渐渐西斜。当赵轩终于能准确说出 “浮、沉、迟、数” 四种脉象时,他才惊觉锦袍袖口早已被汗水洇出深色云纹。汗珠顺着下颌滑落,滴在染着朱砂的脉枕上,晕开小小的红圈。苏瑶递来一方素帕,看着弟子泛红的脸颊,轻声道:“褪去浮华,方见本心。这医者的手,要学会谦卑地聆听生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