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62章 敬畏感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春的后山弥漫着潮湿的草木气息,苔藓沿着古松根部铺成碧绿地毯。林娜攥着裙摆跟在苏瑶身后,绣花鞋尖已被露水浸得透湿,却浑然不觉。她的目光紧紧追着师父指尖划过的藤蔓,那些缠绕在松枝上的翠绿茎叶,在夕阳下泛着半透明的光泽。

\"看这藤蔓的结节。\" 苏瑶的指尖停在一处鼓包上,\"威灵仙的茎节像披着铠甲的武士,这是它祛风除湿的药性所在。\" 她屈指轻弹,藤蔓轻轻晃动,叶尖的露珠簌簌落在林娜手背上。少女下意识缩了缩手,却见师父已摘下一片心形叶片,放在她掌心揉碎。

汁液渗出的瞬间,一股类似铁锈的腥气窜入鼻腔。林娜皱着眉凑近,忽然想起祖母临终前,药罐里熬煮的正是这种味道 —— 混杂着苦涩与泥土的腥,总让她在喂药时忍不住屏住呼吸。苏瑶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将叶片举到唇边轻吹:\"晒干后再闻闻。\"

山风穿过松林时,师父掌心里的叶片已微微蜷曲。林娜迟疑着凑上前,那股腥气竟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松针被阳光晒暖后的清冽,还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药材要吸收日月精华。\" 苏瑶将叶片放入她腰间的布囊,\"月圆之夜采收时,露水带着月华,能引出它最温柔的药性。\"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药房的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各类草药混合的香气,浓淡相宜,仿佛一首无声的乐章。苏瑶手持捣杵,站在青石臼前,腕间的银镯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与臼体碰撞出清越的声响,如同山间清泉流淌。

“看好了,” 苏瑶的声音带着专注,“黄芪要斜切,这样能让药性更好地发散;当归需横片,方可锁住其养血的精髓。不同的切法,药效便会迥异。” 她一边说,一边将切好的药材展示给围在四周的弟子们。王庚、赵轩和林娜都看得十分认真,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苏瑶特意让弟子们用宣纸铺在案台上,用来承接药屑。“记住,” 她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每一味药草,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凝聚着山间的日月精华。若有半片碎末落地,便是辜负了这份恩赐。” 林娜轻轻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宣纸抚平,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王庚负责研磨麝香,这是一味极其珍贵的药材。他屏住呼吸,手中的研杵轻轻落下,生怕有丝毫闪失。就在这时,苏瑶突然按住他的手腕,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慢着,” 她低声说道,“麝香香气浓烈且极易挥发,每次取用都要屏住呼吸,不然香气散了,药效便会折损三分。”

王庚恍然大悟,连忙调整呼吸,按照师父的教导重新操作。苏瑶站在一旁,目光温柔而专注,看着弟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中医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

药圃篱笆上的牵牛花正合拢花瓣,最后一缕夕阳给叶片镀上金边里飘来阵阵捣药声,混着石臼与银镯的清响,在暮色里格外清晰。林娜攥紧腰间布囊,威灵仙的叶片隔着粗布硌着掌心,让她想起祖母临终前,自己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倒掉的半碗药汤 —— 那时只觉得苦涩难忍,如今才明白,每一片被熬煮的叶子里,都藏着与病魔抗争的故事。

\"师父,\" 她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山坡上一丛开着紫花的植物,\"那是不是紫苏?\" 话音未落便想起白日里师父的告诫,连忙压低声音。苏瑶顺着她的指尖望去,暮色中,紫苏的叶片泛着绒光,叶片边缘的锯齿像被精心裁剪过。\"是紫苏,\" 师父蹲下身轻捻叶片,\"能解表散寒,但要注意,叶片背面发紫的才够药效。\"

她们走到医馆后门时,王庚正抱着一捆刚晒好的黄芪从屋檐下走出,粗布衣衫被药香浸透。赵轩站在药房门口,正借着最后一点天光核对药材名录,锦袍袖口还沾着未洗去的朱砂痕迹。当林娜将布囊里的草药倒在晾晒席上,威灵仙的藤蔓与紫苏的紫花交错铺开,在暮色里宛如一幅天然的药材图谱。

苏瑶站在廊下,看着弟子们忙碌的身影。夕阳的余晖将三人的影子投在青砖上,王庚的影子握着药杵,赵轩的影子指着书卷,林娜的影子正小心翼翼地将威灵仙的藤蔓理顺。她抬手拂过廊柱上挂着的干艾草,叶片发出沙沙轻响,仿佛在回应药房里持续不断的捣药声。

\"都过来。\" 苏瑶的声音在暮色中响起。弟子们围拢过来时,看见师父手中捧着一个古朴的木盒。\"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脉枕,\" 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是一个包着蓝印花布的脉枕,边角已磨得发亮,\"现在传给你们。\"

暮色如墨,将医馆的飞檐轮廓晕染得朦胧诊台前的青纱帐被穿堂风拂动,苏瑶端坐于案后,指尖夹着一支狼毫,墨锭在砚台中旋转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屏风后的弟子们屏住呼吸,王庚攥紧手中的脉学笔记,赵轩将朱砂笔搁在砚边,林娜则把闻诊用的荷叶笺压在膝盖下。

\"这位夫人请坐。\" 苏瑶的声音透过青纱传来,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妇人撩开纱帐时,环佩声响里夹杂着压抑的咳嗽。林娜从屏风缝隙望去,见那妇人鬓角插着银箔剪的小幡 —— 按乡俗,这是为久病之人招魂的信物。

\"伸出手来。\" 苏瑶的指尖刚搭上妇人腕脉,眉头便微不可察地蹙起。王庚盯着师父搭脉的手,看见她无名指在寸口处轻轻震颤,像是在琴弦上试音。\"你看她眉间有黑气,\" 苏瑶头也不回地说道,狼毫在宣纸上顿出一点浓墨,\"掌心却发烫,这是上寒下热之症。\"

赵轩连忙在笔记上画下 \"黑气\" 的位置,却见师父突然放下笔,起身绕过诊台。青纱被她带起的风掀开一角,弟子们看见她屈指轻叩妇人肩胛骨:\"此处可曾刺痛?\" 妇人惊得一颤,袖口滑落处露出一片青紫的刮痧痕迹。\"果然如此。\" 苏瑶回到案前,笔尖在药方上疾走,\"世人只知头痛医头,却不知病根藏在膀胱经。\"

林娜忽然想起白日里在药圃见到的蜕壳之蝉,此刻觉得这青纱帐后的问诊,何尝不是在剥离病症的外壳?当苏瑶说到 \"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时,她看见师父的笔尖停在 \"细辛\" 二字上,墨点在宣纸上渐渐晕开,如同妇人眉间那团不散的黑气。

\"咳嗽时可曾觉得胸口发紧?\" 苏瑶的声音忽然放柔,像在哄孩童。妇人闻言眼圈一红,刚要点头又慌忙摇头。\"你瞧,\" 苏瑶指着她下意识抚胸的手,\"身体不会说谎。\" 王庚突然明白,为何师父总说脉枕连着人命 —— 那些无法言说的苦楚,都藏在指尖下的脉动里,藏在一个躲闪的眼神、一声压抑的咳嗽中。

药方写罢,苏瑶将宣纸递给药童时,特意在 \"生姜三片\" 旁画了个圈:\"要带皮熬煮,取其辛温发散。\" 屏风后的赵轩恍然大悟,原来昨日研磨的生姜粉,不同炮制方法竟有这般讲究。当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青纱帐重新垂落,苏瑶转过身时,弟子们看见她鬓角已渗出细汗。

\"过来。\" 她招手让三人上前,将那张还带着墨香的药方摊在案上。烛光下,\"上寒下热\" 四字的笔画里,王庚看见师父运笔时的提按转折,赵轩数着药味的君臣佐使,林娜则发现 \"细辛\" 二字的竖钩,恰好指向妇人眉间黑气的位置。

二更的梆子声透过窗棂,与药柜里的蝉蜕标本共振出清越余响。苏瑶将青纱帐系成蝴蝶结,烛光在她腕间银镯上流转,映得屏风上 \"悬壶济世\" 四个金字忽明忽暗。当她展开那卷用桑皮纸绘制的经络图时,陈旧的纸张发出细微的脆响,仿佛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医道精魂。

\"都凑近些。\" 苏瑶的指尖拂过 \"百会穴\" 的朱砂标记,烛火在 \"风池劳宫 \"等穴位名称上明明灭灭,\" 人体三百六十五穴,对应周天星辰。行医者,要在方寸之间见天地。\"她的指甲轻点\" 足三里 \"的位置,那里的纸色因常年指点已泛出浅黄,\" 此穴如粮仓,灸之可固后天之本。\"

王庚突然想起白日里那位咳嗽的妇人,连忙在脉学笔记上补写:\"上寒下热者,或与足三里瘀滞有关\"。赵轩的目光却被图中 \"涌泉穴\" 吸引,那穴位画在足心凹陷处,宛如新月倒映。\"师父,\" 他突然举手,朱砂笔在袖口蹭出红点,\"此穴连通肾经,若配以艾灸...\"

苏瑶的银镯在经络图上方悬停,仿佛被少年发亮的眼神牵引。\"问得好。\" 她取来艾条示范雀啄灸法,艾烟在 \"涌泉\" 二字上盘旋成缕,\"肾为先天之本,涌泉如泉眼,艾灸时要似春风拂柳,引虚火归元。\" 林娜突然轻呼,她看见艾灰落在图中 \"太溪穴\" 附近,恰好补上了那里一处褪色的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