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唱到“何惜百死报家国”时,全场万人齐声合唱。八路军战士的粗犷嗓音、国民党军官的浑厚男声、百姓们质朴的调子,交织成震撼山河的声浪。袁清明望着女儿,恍惚间看见她还是那个在军营里奔跑的小女孩,如今却已能站在万人中央,用歌声唱出所有人的心声。
歌声落下,虎头山彻底沸腾。赵庄的汉子们抬出锣鼓,咚咚锵的节奏瞬间点燃气氛。
羊角坳的姑娘们拉起袁安丽,教她跳起苗族芦笙舞,红绸与银饰碰撞出悦耳声响。
刘三被一群士兵围住,非要他表演枪绝技,子弹打在空酒坛上,爆出的火花与篝火相映成趣。
周先生被几个孩子簇拥着,教他们吹口琴。
何应某饶有兴致地跟着百姓学扭秧歌,笨拙的动作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傅作某与徐某人则合作表演起山西快板书,一个打板,一个说唱,把战场上的故事编成了诙谐段子。
桂某清带来的军乐队与八路军的唢呐队即兴合奏,《彩云追月》混搭《信天游》,竟然毫无违和感。
张某甫与方先某脱下军装外套,露出笔挺的白衬衫,跳起了西洋华尔兹,引得姑娘们阵阵尖叫。
当夕阳渐落,宴会厅中央突然响起悠扬的笛声。
徐某东摘下腰间竹笛,吹奏起陕北民谣,刘伯某跟着节奏拍掌,一旁的韩某勤竟从副官处取来小提琴,西洋乐器与民乐奇妙融合。
袁清明站在观礼台上,看着席间交错的杯盏,看着美式军装与灰布军装并肩而坐,看着士兵为百姓添酒、孩童在将军膝上嬉笑,忽然觉得,这场婚礼的酒香,比任何庆功宴的烈酒都要醇厚。
篝火噼啪作响,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山崖峭壁上。袁安丽与刘三的敬酒脚步未停,此刻已来到了晋绥军将领席前。
阎某人的旧部们抬出雕花铜壶,斟满的却是山西老陈醋兑的甜酒:“这叫先酸后甜,日子就得这般过!”
刘三皱眉饮下,酸得直咧嘴,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卫某人拉着新人坐下,指着桌上的沙盘模型:“这是我用沙土堆的虎头山地貌,你们看,若在此设伏……”
话未说完,徐某人笑着打断:“俊如兄,今日只谈风月!”他变魔术般摸出两枚红星徽章,别在新人衣襟上,“这是战士们的心意。”
周某柔指挥着技术兵调试探照灯,突然将光束打向夜空,光影交错间,张某甫与方先觉即兴来了段京剧对唱。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张灵某的青衣唱腔婉转,方先觉的花脸唱词雄浑,惊得百姓们纷纷放下碗筷围观。
在角落的长桌,陈某云与黎某玉正与产业工人们交谈。陈某指着工人们工装的补丁:“这些都是奋斗的勋章。”他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工人们对未来建设的想法。
黎某则招呼新人过来,捧出胶东渔民编织的渔网:“这网能捕大鱼,也能兜住好日子。”
宁伟某与郭某槐比赛掰手腕,两人军装袖口挽到手肘,青筋暴起;李念某被一群孩子围住,正用绷带和树枝教他们包扎伤口;而汤恩某则拉着几个百姓,兴致勃勃地讲解着新式武器模型。
袁安丽与刘三的酒意上涌,脚步有些虚浮。他们晃到篝火旁,正撞见陈某与薛某合唱《马赛曲》。
陈某扯着嗓子用四川话唱,薛某则用法语精准发音,奇特的混搭让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刘多某见状,递来两碗醒酒汤:“孩子们,莫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