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对岸浓雾,眼前骤然铺开一片与冥渊死寂截然不同的盛景。
远山如卧玉,峰顶覆着千年寒晶,在灵雾中折射出七彩流光,山腰间缠绕着若隐若现的金色云气,细看竟是灵气凝结而成的祥纹。
山脚下的湖水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水底沉着细碎的月光石,鱼群游过便带起一串荧荧光点,水面上漂浮着巴掌大的玉叶,叶心盛着晨露凝成的珍珠,风吹过便叮咚作响,如鸣佩环。
岸边草地并非寻常草木,而是织金般的灵苔,其间点缀着朱红珊瑚似的花盏,花瓣边缘镶嵌着细碎的星辉石,每一朵都流转着温润的光晕。
空气中浮动的灵气带着淡淡的龙涎香,吸入肺腑时,竟能感受到丝丝暖意顺着经脉游走,远比外界的精纯百倍。
山坳里的四间小院更是精妙绝伦。
院墙是用墨玉与暖玉交替砌成,墨玉部分雕刻着上古云雷纹,暖玉处则嵌着夜明珠,白日里隐去光华,入夜便会亮起一片柔和的暖黄。
院门是整块沉香木所制,上面用金线勾勒出山水长卷,门楣上隐约能看出“听竹”二字。
门环是一对衔珠的金螭,触手温润,推开门时便有清雅的琴音从门轴处流淌而出。
院内铺着青金石打磨的地砖,缝隙间长着会发光的灵草。
正屋门前立着两尊玉雕瑞兽,兽口衔着琉璃灯盏,灯芯是永不熄灭的灵火。
窗棂用紫檀木打造,雕着“松鹤延年”的纹样,窗纸竟是鲛绡所制,透光却不刺眼,阳光透过时会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廊下悬挂着玉佩串成的风铃,风过时发出的声响能安抚心神,廊柱上缠绕着赤金打造的藤蔓,藤蔓上缀着鸽血红的宝石,宛如永不凋零的花。
最令人称奇的是院中的石桌,竟是整块羊脂白玉雕琢而成,桌沿刻着某种经文,石凳则是青玉所制,凳面铺着狐裘软垫。
墙角的水井用陨铁为栏,井绳是冰蚕丝所编,提起水桶时,能看到井水倒映着漫天星辰——原来这处仙境的灵气,竟是从地心深处的灵脉中源源不断涌出的。
………
荣逸尘甫一踏入这片地界,便觉周遭灵气骤然变得温润醇厚,散开的神识如水流般漫过眼前的仙境,远山寒晶折射的流光、湖面玉叶浮动的涟漪、院墙上夜明珠的幽光,皆清晰映在识海之中。
然而,当神识触及那覆着千年寒晶的远山时,却像撞上了无形的琉璃壁,被一道若有若无的屏障轻轻弹回,屏障上流转着晦涩的符文,显然是人为布设的禁制。
他眸色微沉,收回神识,脚步未停地向深处走去。
行至远山山脚,忽闻水声潺潺,绕过一片缀满星辉石的花丛,眼前豁然出现一方暖池。
池水汽雾氤氲,泛着淡淡的粉色光晕,水面漂浮着硕大的白莲花,花瓣边缘凝着细碎的水珠,倒映着池中央沐浴的女子,美得像一幅流动的画。
那女子背对着他,一头乌黑的长发如墨瀑般垂落,几缕湿发贴在光洁的脊背,勾勒出优美的蝴蝶骨。
她的肩颈线条流畅如玉,腰肢纤细却不羸弱,肌肤在水汽中白得近乎透明,像上好的羊脂玉浸了温泉,透着健康的粉晕。
偶有微风拂过,她抬手将散落的发丝拢到耳后,皓腕抬起时,水珠顺着手臂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连指尖都透着莹润的光泽。
荣逸尘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她的侧脸——眉如远山含黛,眼若秋水横波,鼻梁挺直,唇色是天然的樱粉,明明生得极美,眼神却带着一种不染尘埃的疏离。
她安静地泡在池水中,偶尔抬手拨弄几下水面,姿态慵懒,却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傲气,仿佛周遭的奇花异草、灵泉暖池,乃至这整个仙境,都入不了她的眼。
暖池的雾气模糊了她大半身影,却遮不住那份高高在上的清贵。
荣逸尘脚步微顿,不知该如何是好,只静静立在花丛后,听着池水轻响与远处的风吟交织,竟心底隐隐有股悸动。
………
“公子,稍等片刻!”
池中女子的声音骤然响起,清冽如玉石相击,却又带着一丝刚褪去水汽的温润。
话音未落,她已如惊鸿般从暖池中飞身而出,周身瞬间卷起一道墨色流光,那是一件剪裁利落的黑色衣衫,随着她的动作自动环绕周身,裙摆扫过水面时带起一串水珠,落地时衣衫已妥帖穿戴完毕,长发也不知何时束起,仅留几缕碎发垂在颈侧,平添几分灵动。
听竹转过身望向荣逸尘,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眸子里翻涌着复杂难辨的意味——有初见陌生人的审视,有隐藏极深的探究,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熟稔。
方才还带着疏离的冰冷目光,此刻竟悄然漾开一丝暖意,像冰封的湖面裂开一道细缝,透出底下的温软。
荣逸尘对这突如其来的相遇颇感不自在,尤其是撞见对方沐浴的私密场景,当下拱手致歉,语气诚恳:
“抱歉姑娘,在下寻人,无意冒犯姑娘。”
“听竹。”她忽然开口,声音轻缓。
“嗯?”荣逸尘微怔。
“我的名字,公子可唤我听竹。”黑衫女子眨了眨眼,长睫如蝶翼轻颤,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意,那笑容像是冰雪初融,瞬间点亮了周遭的灵气,连池边的莲花都似为之失色。
就在此时,荣逸尘体内突然传来一阵莫名的悸动,心跳骤然加快,一股陌生的燥热顺着血脉蔓延开来。
他心头一凛——自己向来冷情自持,从未有过这般失态,这异样来得蹊跷。
一道精光骤然闪过眼底:是那条小白蛇!
蛇性本淫,更何况那白蛇身带剧毒。
先前虽用墨煞荷解了毒性,却未必能根除它留下的余患,这身体的异样,分明是那蛇毒引发的副作用。
想到此处,荣逸尘眸光微沉,下意识向后退了一步,拉开与听竹的距离,语气也添了几分警惕:“姑娘引我来此,所为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