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家耀的行动力很强。

半个月后,宋海建就收到了上海寄来的信。

信里是一叠大团结,外加一张纸,上面写了什么人要了多少海鲜干货,以及宋海建该把货送到市里哪个地方。

显然,陈家耀很细心,他注意到海洋大队只有干货是最方便做长途买卖的。

而他花了一些功夫,打通了从宋海建这边的市,到上海之间的路。

宋海建依据信上的信息,很轻松就猜出来了,外公为了他这些海产品卖出去,投入了不少啊!

他叹了一口气:“外公投入的这些人力、物力,都超过海产品本身的价值了,我们这哪儿是在和别人做生意,完全是在消耗外公的财产。”

“不会啊阿建,你得这么想,外公打通这些渠道以后,时间一长就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这是长期的利益输送,早晚有一天,他投入的这些成本能赚回来。”蒲十三想的很简单,外公怎么说她就怎么信。

其实,从历史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陈家耀这么说也没错。

但在当下,这种行为无疑是捡芝麻丢西瓜,相当于为了赚一百块钱,一股脑投了一千块钱进去,投资收益率是负的。

宋海建没有和十三解释这些,而是笑了笑:“你说的对,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不会让外公的付出打水漂。”

蒲十三点点头,“而且外公应该也不在意这些吧!他一直跟我们讲,赚的再多钱,没有家人一起分享,也是毫无滋味,因为人的肚子能装下的东西就那么多,能穿的布料也那么点,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宋海建若有所思,“外公这话倒是挺有道理的。”

他深有同感。

毕竟上辈子就算他赚到钱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富翁,但也算是中上阶级的富商吧?

可不也一样觉得日子没什么意思么。

死亡对他来说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解脱。

“看来,外公对外婆确实是一往情深……”他十分感叹。

这个年代,如这般的爱情其实并不少。

在贫穷的时代,人们对感情的追求似乎更高,也更容易一心一意对待某个人……

就这样,在外公陈家耀的帮助下,宋海建搭建起了通往外界的桥梁。

海洋大队的人之前只有倒卖这条路。

现在,宋海建愿意让他们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毕竟村里的大伙儿帮了他那么多呢!

有这种好事,他又怎能不想着大家。

不过,大队长蒲勇华是个拎得清的,陈家耀此前已经帮助村里通电,如今附近几个镇都没通电,倒是他们村子先通电了,不知道惹得多少人背地里眼红。

那些人也疯狂地给政府写信反映,申请通电,但是得到的回复永远是目前政府已经在安排了,请大家耐心等待。

由此可见,陈家耀对他们大队的这个恩情有多大。

“做人不能贪心!陈老先生已经帮了我们天大的一个忙,现在人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是想帮助海建这个外孙女女婿,我们要是挤着脑袋抢进去,那还对得起陈老先生吗?”

如果是吃不饱的人,在这种时候是顾不上礼义廉耻的。

但海洋大队也并没有到那样的地步。

因此,对于蒲勇华的话,大家还是听得进去的。

于是就耐着性子听他说完。

“这件事,依我看来还得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合作才合适。”

“大队长,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是啊大队长,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人家海建自己都愿意帮大伙儿,我们难道就假清高,自己放弃了?”

显然,还是有人对大队长的安排感到不忿的。

蒲勇华也不介意。

他皱着眉头思索半晌,“这样吧,以后我们村的人,把制作好的海产品卖给海建,海建说收多少,我们就卖他多少。”

“加工海产品也是需要时间的,大伙儿每天还要下地,所以这事儿还真得全村一块儿参与,大家也别担心到时候别人的海产品卖出去了,自己的卖不出去。”

“我们依然是一个集体,卖海产品也得遵循老规矩,每次交易轮流来,这次是大庄你们家卖了,那下次就轮到老李你家,等全村的人都轮了一遍,就轮到前头那几个了。”

“对于这个安排,大伙儿有没有什么意见的?”

蒲勇华向来是个公正的人,他这个安排并不掺杂一点私心,因此村民们没有异议。

于是交易的规则就此定下。

当蒲勇华找到宋海建,把大伙儿商讨的结果告知他时,说实话他是有点意外的。

在如此难得的机会面前,大伙儿竟然还能保持理智,克制着自己?

这也让宋海建对勇华伯更多了几分钦佩。

“勇华伯,你这个规划很好,我正发愁要是订单不多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海建啊,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但我更知道,想要过上好日子,不能太自私,太贪心。光是听你说,我就知道陈老先生为了把你拉出困境,投入了很多。”

蒲勇华说着,先咳了咳,年纪大了,他这身子也有点不中用了。

宋海建刚要去倒水,旁边的蒲十三就倒了一碗水,让小福给大队长端过来。

看着小福小心翼翼地捧着碗走到自己跟前,大队长双眼发光。

直到小福将碗成功放到他手上,大队长这才敢出声:“小福啊,你太能干了,都会端茶倒水咯!”

小福两岁了,她走路又快又稳,拿东西也基本没问题。

听见大队长爷爷夸自己,小福红彤彤的脸蛋上绽放出一个笑容,然后转身就跑到爸爸腿边,上半身直接趴到爸爸大腿上,一双小脚丫子翘到后面,翘得高高的。

脚上的塑料凉鞋都掉下来了。

宋海建嘴上说着“小心”,一手扶着女儿,同时弯下腰去,伸出另一只手去捡地上的鞋子,重新套到小福脚上。

小福被爸爸抱着换了个姿势坐着,脚丫子一晃一晃的,就是不老老实实地让爸爸给她穿好鞋子。

蒲勇华慈祥地注视着小福,“海建,你现在也是当爸的人了,有一家子要养,我知道你有本事,可那也是你的事,我们大队都是些踏踏实实的人,该拿的钱拿,不该拿的钱就不拿。”

“关于海产品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之前我们一块儿商量的那条路,现在也稳步推进着,到时候两条路齐头并进,这样大伙儿就不用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那样大伙儿压力大,你压力也大。”

这倒是实话,要是全靠宋海建这边的销路,一旦订单不多,宋海建自己的海产品都卖不出去多少,难道他就牺牲自己的利益,把订单让给村里人吗?

那显然是行不通的。

没有任何关系,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牺牲一方的利益,来维持下去的。

不管是做买卖还是经营人情网,都需要互利互惠才能长久。

蒲勇华看透了本质,因此才会先一步解决了隐患。

宋海建对此十分感激。

“行,勇华伯,那就按你说的办。”

如此一来,宋海建就能先把自己囤积的海产品倾销出去了。

最初的生意是靠外公用人情、威望、名声等拉来的。

可想要回头客,那就得依靠海产品本身的质量。

因而,宋海建开始了加工海产品的严格盯梢和管控。

以前是卖到较近的地方,就算湿度稍微超标,那也不碍事。

但如今不同了。

宋海建要求将海产品的湿度降低,这样一来,同等重量的海产品,数量上就会增多。

如此一来,对于购买海产品的人来说自然是一种实惠。

宋海建本人却是要承担一部分损失。

可万事开头难。

开始就是要做出口碑的。

加上捕鱼对他来说没有丝毫难度。

因此他才舍得下重本。

就这么的,1983年在宋海建生意转型中,惊险又刺激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