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金陵城尚未迎来第一场雪,寒意却已渗入骨髓。
顾十七站在听雨阁的顶楼,望着窗外运河上稀落的船只,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思。
在最近很短的时间内,凭借他特殊的能力以及掌握空间的能力,还有在龙国的威望。
顾十七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妹夫张承培养成了五品大员。
而这仅仅是他计划的第一步开始。
他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妹夫做一个地方小吏,而是要发动一场改革来挽救这个国家。
——
“十七爷,张大人到了。”老仆低声通报。
“让他上来。”顾十七转身,袖中的手微微握紧。计划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而他选中的棋子——妹夫张承,还不知能否担此大任。
张承披着深蓝色斗篷踏上楼来,面庞被寒风刮得通红。“十七哥,这么急叫我来,所为何事?”
顾十七不答,先从案上取出一卷账册递过去:“看看这个。”
张承展开账册,越看脸色越是凝重。“朝廷拨给江北的赈灾银两,竟然有七成不知去向?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顾十七冷笑,“从户部到州府,层层盘剥,到最后到百姓手中的,不足三成。这种直接输血的赈济方式,不光效率低下,还会滋生无数蛀虫。”
他走到窗前,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皇城轮廓:“如今朝廷年拨万亿银钱赈济贫困州县,然而一旦停止输银,那些地区仍无自我造血之能。这种喂饭式的赈济,不过是浪费国库资源罢了。”
张承沉思片刻,道:“那十七哥可有良策?”
“有。”顾十七转身,目光如炬,“当用市贾之道的思维,减免乡镇地区的税赋,甚至十年二十年不征税,以此吸引商贾入驻,推动乡镇经济发展。让实体经济主动投资,使贫困地区有自我造血之能。”
张承眼中一亮:“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还能减轻城市的人口压力,让农村户口在本地就业...”
“正是。”顾十七点头,“经济欲循环,重点在于内循环。欲在外贸上不被外邦掐住咽喉,就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这过程里,也是对《工律》公信力的重新完善。我龙国如今的经济困境,方能逐步解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不是因为他们厌恶农村,本质上是当地实体经济匮乏。”张承若有所悟,“这一波吸引资本入驻乡镇,目的是为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平衡,也是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
顾十七欣慰地点头:“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很好。先富带动后富,这个理念我亦认可。改革开放成果很大,但经济没有回流成功,城乡经济内循环没形成,变成了乡镇向城市输血,城市单循环的模式。这就必然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城市市场无法满足庞大人口就业,引发一系列问题。”
他长叹一声:“这叫经济改革没跟得上朝政改革。在历史上,这种现象会导致经济改革的成果被权贵家族吞噬,国家经济就由此衰败。”
张承神色凝重:“从历史上看,这不算新鲜事。”
“正是。”顾十七压低声音,“而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重点在于朝政改革。朝廷必须有一派势力,有思想有能力有胆量发动权力斗争,先完成道路纠正,再一步一步完善改革。”
张承愕然:“十七哥的意思是...”
顾十七直视他的眼睛:“我要推你上位,张承。”
张承手中的茶盏险些落地:“十七哥莫要说笑!我不过一个五品漕运官,何德何能...”
“我说你能,你就能。”顾十七语气坚定,“找对道路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道路,比找到道路更难。这个过程很难,这个阶段,如果朝政改革失败了,文字狱会重蹈覆辙。保守派一旦胜利会对改革派和全国百姓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历史上因朝政斗争失败而灭亡的朝代不在少数,并非每一次权力斗争、朝政改革都能大获全胜。我朝有过文字狱的先例,我们必须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让朝内的问题朝内解决,而不是让下一个王朝去解决。”
张承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十七哥为何选我?”
顾十七转身,目光深邃:“因你虽在衙门当差,却仍存良知,对百姓苦难心有戚戚。这朝堂上下,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国库亏空,内忧外患,藩王割据,法无正义...我需要一个真正心系天下的人,坐上那个位置。”
他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羊皮纸,展开在案上:“这是我谋划多年的‘龙渊计划’。我要先助你掌权,发动权力斗争,彻底掌权后推行经济改革,挽救这个国家。”
张承细看那卷计划,越看越是心惊。上面详细记录了朝中各大派系的势力分布、弱点把柄,以及如何一步步瓦解旧势力,扶持新党上台的策略。
“你看这里,”顾十七指着计划中的一环,“首先,我们要利用即将到来的粮荒。我已经在江南三大粮仓布下眼线,届时粮荒爆发,百姓怨声载道,我们就可借此发难,弹劾户部尚书及其党羽。”
张承皱眉:“但粮荒若爆发,受苦的是百姓啊!”
顾十七眼中闪过锐光:“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弹劾贪官,另一方面开仓放粮。我在江湖上已有布局,到时自会有‘义侠’带领百姓‘夺取’粮仓,而我们则‘不得已’开仓平乱,既得民心,又除政敌。”
张承这才明白顾十七的深谋远虑,不禁叹服。
顾十七继续道:“铲除户部势力后,第二步是推你上位。我会动用在翰林院的关系,推举你主持新一轮的税赋改革。这是你展示才能的机会。”
“税赋改革?”
“正是。我们要提出‘乡镇十年免税’的政策,吸引商贾投资农村。同时推动《新工律》的制定,保障工匠权益。”顾十七道,“这些政策必然会遭到保守派反对,但我们会争取商贾和百姓的支持。”
计划一环扣一环,详细列出了如何利用各方势力,如何制造舆论,如何在关键时刻出手。张承越听越是心惊,也越加佩服顾十七的深谋远虑。
“最后一步,”顾十七声音压得更低,“是要取得皇上的信任。皇上如今被权臣蒙蔽,不知民间疾苦。我们要让他亲眼看到真相。”
“如何做到?”
顾十七微笑:“皇上每年春季都会微服出巡,祭拜天地。今年,我会安排他看到一些...特别的景象。”
计划已定,两人便开始行动。
接下来的三个月,顾十七和张承暗中布局,联络各方势力。顾十七利用自己在商界和江湖上的人脉,织就了一张庞大而隐秘的关系网。而张承则在朝中谨慎行事,逐步赢得了一些改革派官员的支持。
永昌四年春,果然如顾十七所料,江南粮荒爆发。灾民涌入城市,怨声载道。顾十七安插的“义侠”带领百姓冲击粮仓,张承则“不得已”开仓放粮,平息了骚乱。与此同时,改革派官员趁机弹劾户部尚书贪腐无能,证据确凿,皇上震怒,将其革职查办。
张承因处理危机得当,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开始主持税赋改革。
然而,保守派势力不会坐以待毙。以国舅爷为首的保守派开始反扑,暗中收集张承的“罪证”,企图将其扳倒。
夏至那日,皇上如期出巡。顾十七精心安排,让皇上一路上看到乡镇破败、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在一处小镇,皇上甚至亲眼目睹了税吏欺压百姓的场面,震怒不已。
回朝后,皇上召见张承,详细询问税赋改革事宜。张承借机提出“乡镇十年免税”的政策,以及《新工律》的制定。皇上大为赞赏,命张承全权负责。
保守派见势不妙,决定铤而走险。国舅爷联合几位藩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皇上,立年幼的太子为帝。
顾十七早已料到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