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暮色中,顾十七负手立于小楼窗前,远望皇城方向。张承站在他身后,神色凝重。
“十七哥,皇上已经准了我的奏请,命我全权负责税赋改革和《新工律》的制定。”张承低声道,“但朝中反对声浪不小,国舅爷和几位藩王已经多次在朝会上发难。”
顾十七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他们不会就此罢休。我收到密报,国舅爷联合了三位藩王,计划在月圆之夜发动政变,废黜皇上,立太子为帝。”
张承脸色骤变:“这...这可是谋逆大罪!我们应立即禀报皇上!”
“不可。”顾十七摇头,“我们无凭无据,贸然禀报只会打草惊蛇。况且...”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个机会。”
“机会?”张承不解。
顾十七微微一笑:“铲除朝中毒瘤的机会。我已布下一局,名曰‘宿部星关’。”
“宿部星关?”张承疑惑地重复这个陌生的词。
“正是。”顾十七走向书案,展开一卷古籍,“这是古代君权神授与皇权天授的智慧,也是借势的一种法门。不过借的不是风雨雷电,不是高低之势,也不是人势,而是未知之力。”
张承凑近细看,只见书卷上绘有星宿图谱和各种奇异符号。
“古代讲究星象学,朝廷设有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部门——宿部。星关,既指皇宫,也有星象关联之意。”顾十七解释道,“就像《西游记》中,天上的星官可派星星下凡成为状元,执掌一方资源。而皇上,就是天帝派到人间统治的君主,这就是君权神授。”
张承若有所思:“我朝历代皇帝登基,也都会祭天告祖,以示天命所归。”
“不错。”顾十七点头,“五千年文明史,君权神授后来演变为君权天授。天即是道,即是法。上天派皇上下来管理国家,代表天意,天意不可违。这本质上是在给权力的合法性做注解。”
他顿了顿,继续道:“宿部星关局,就是给自己手中的权力找一个合理合法的依据。如高祖斩白蛇起义,包拯传说是文曲星下凡,武周代唐时的洛河神赋...这些都有天象示警,天意如此,不可违逆。其实,大多都是自导自演的剧情。”
张承恍然大悟:“十七哥的意思是,我们要借天意来破解这场政变?”
“正是。”顾十七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宿部星关局的底层逻辑,就是给自己做的事情,找一个无法证伪的依据,并借此合理合法地、正大光明地把这件事情做成。”
“就像《封神演义》中,两大仙派说商朝气数已尽,周要取而代之,不可违之。神仙都这么说了,民众自然相信,尤其是在大家都信神仙的时候。”
顾十七展开一幅星象图:“有时候借星象学来补充论据,有时候佐以其他证据,因为这些学问都无法被证伪,所以对手也没有办法反驳。”
张承思索片刻,问道:“那我们具体该如何布局?”
顾十七神秘一笑:“宿部星关局其实也是一种心术。就像老师请每一位学生到家里吃饺子,告诉学生我看好你,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一样。学生因此受到激励,真的努力学习,学到真本事而有所成就。”
“在朝堂运营的过程中,也需要给朝廷找一个可借的势,并且这个势还不能被证伪。这是宿命说的一种,但这个宿命要自己说了算。”
他举例说明:“当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就是自导自演借势,布宿部星关局,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
“那要如何布这个宿部星关局呢?谁对谁布这个局呢?武则天对文武百官布这个局。”
顾卿详细解释,“武则天当时是进行了4次布局。”
“第一步,掌握朝政实权;第二步,派人设局,根据天文学与星象学,知道天气如何变化,在河中间提前埋一块大石头,刻上几个字,等到枯水期石头显露的时候,就说这是天意要换国号;第三步,宣传、传播、成势,然后朝臣上本,建议顺应天意;第四步,半推半就实现女皇登基,名正言顺地独揽大权。反对的人虽然知道怎么回事,也不能明着反对。”
张承听得入神,不禁感叹:“妙啊!如此一来,我们不但能化解政变,还能巩固皇上的权威。”
“正是此意。”顾十七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这是我根据星象推算,接下来三天将有的天象变化。我们要借此布局...”
三日后,月圆之夜。
皇城内,国舅爷果然发动政变。数百名叛军突然控制了几处宫门,直逼皇上所在的正大光明殿。
“陛下,国舅爷带兵闯入宫中,说是...说是天象示警,陛下失德,请陛下退位,立太子为帝!”太监惊慌来报。
皇上脸色铁青,看向身旁的张承:“爱卿,果然如你所料。”
张承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已有所准备。”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国舅爷带着一众藩王和士兵闯入殿中。
“陛下!”国舅爷高声说道,“今夜天现异象,紫微星暗淡,彗星袭月,此乃天谴之兆!陛下若再不退位,恐天下大乱啊!”
皇上冷笑:“国舅真是关心天下啊。”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亮如白昼。一道奇异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皇宫,随后天空中出现七彩流光,宛如仙宫临世。
众人大惊,纷纷跑出殿外观看。
只见夜空中,群星异常明亮,特别是代表皇权的紫微星,不但没有暗淡,反而比平时更加耀眼。更神奇的是,星光竟然组成了一条龙的形状,龙首正好对着正大光明殿的方向。
“这...这是...”国舅爷目瞪口呆。
张承趁机高声说道:“陛下!此乃天降祥瑞啊!紫微星明亮如昼,星光化龙,龙首朝向陛下,这是上天肯定陛下的统治,是真龙天子的明证!”
在场的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天佑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国舅爷脸色惨白,但仍强自镇定:“这...这定是妖术!是幻术!”
就在这时,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一道金光从天空直射而下,落在皇宫的祭天台上一块从未有人注意过的石头上。石头上突然显现出金色字迹:
“真龙在位,四海升平;逆谋者诛,天命永昌。”
众人哗然。几位原本支持国舅爷的藩王开始动摇,悄悄远离国舅爷的身边。
皇上抓住时机,高声宣布:“天意已明!国舅谋逆,罪证确凿!来人,将国舅爷及其党羽拿下!”
禁军一拥而上,将国舅爷等人制服。政变就此瓦解。
事后,皇上单独召见张承。
“爱卿,今日天象,是否与你有关?”皇上目光如炬。
张承跪拜在地:“臣不敢隐瞒。这一切确实是臣与一位高人设计的局,为的是揭露国舅爷的阴谋,保护陛下安全。”
让张承意外的是,皇上并没有发怒,反而哈哈大笑:“好!好一个宿部星关局!朕早就听闻古代有此智谋,今日得见,果然精妙!”
皇上扶起张承:“那位高人是谁?朕想见见他。”
张承犹豫片刻,道:“陛下,这位高人淡泊名利,不愿入朝为官。但他让臣转告陛下四句话:天意即民意,星象映民心;治国在得道,不在得天象。”
皇上沉思良久,缓缓点头:“好一个‘天意即民意’!朕明白了。”
翌日早朝,皇上宣布了对国舅爷及其党羽的处理,同时颁布了《新工律》和“乡镇十年免税”的诏书。
朝会结束后,张承急忙来到顾十七的小楼。
“十七哥,皇上已经处置了叛党,新法也得以推行。”张承兴奋地说,“皇上还想见你,但我按你的意思回绝了。”
顾十七微笑着点头:“你做得对。权谋之术,用之正则可安邦定国,用之邪则祸国殃民。希望你能牢记这一点。”
“十七哥为何不愿入朝为官?以你的才华,必能位极人臣。”张承不解。
顾十七望向窗外,目光深远:“我在野之身,更能为你和朝廷提供另一种视角。朝中需要你这样的改革派,也需要我这样的旁观者。”
他转身郑重地对张承说:“记住,宿部星关局最精妙之处在于,它既是权谋之术,也是民心之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星象如何变化,天象如何奇异,人心的向背始终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兴衰。”
张承深深一揖:“谨遵十七哥教诲。”
一个月后,改革初见成效。乡镇免税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新工律》规范了工匠待遇,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然而,顾十七和张承都明白,朝中反对势力并未完全清除,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这天夜晚,两人再次站在小楼窗前,仰望星空。
“十七哥,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张承问道。
顾十七指着夜空中的星宿:“看,紫微星旁有新星出现,这预示着朝中将有新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时势,继续推进改革。”
他转身看向张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记住,真正的权谋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这是我们所有布局的最终目的。”
张承郑重地点点头,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星光照耀下,两个身影久久伫立,仿佛与这古老的皇城、与这无垠的星空融为一体,成为了这个时代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而皇城的另一端,改革的春风正悄然吹拂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