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头驴的嘴就是厉害啊,三言两语就把自己责任撇的一干二净了。把自己佛教说的至高无上了。

实际上在现实里,离开寺庙是只能出去化缘,要饭的。

独孤伽罗的话语带着尖锐的讽刺,在夜空中格外刺耳。顾十七却没有丝毫恼怒,反而露出了一丝理解的笑容。

“姑娘这句话,说得实在。”他平静地说道,“很多人确实将出家人化缘视为乞讨,甚至有些假僧人也借此行骗,这实在令人痛心。”

他引领独孤伽罗来到寺院的斋堂。虽然已是深夜,但仍可见几位香客在帮忙清洗碗筷,整理桌椅。

“但化缘的真义,远非‘要饭’二字可以概括。”顾十七缓缓道来,“佛陀时代,僧侣不事生产,专心修行弘法,靠信众供养维持基本生活。而作为回报,僧侣为信众提供精神指导和解脱之道。”

独孤伽罗冷笑:“说得再好听,不还是要别人养着?”

顾十七点头:“表面上确实如此。但姑娘想过没有,现代社会中有多少职业也是靠他人‘供养’?教师、艺术家、科学家、医生...他们的工作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但他们的价值难道可以用直接的物质产出来衡量吗?”

他继续道:“佛教僧侣的角色,类似于心灵导师和文化传承者。我们保存、研究和实践古老的智慧,为迷茫的现代人提供心灵指引和精神慰藉。这种价值,虽然难以用金钱衡量,却是社会所需要的。”

远处,几位香客正在与一位老僧交谈,脸上带着释然的表情。

顾十七指向那边:“看那位李居士,她曾经深受抑郁症困扰,是在寺院的帮助下重新找到生活意义的。现在她经常来寺里做义工,她说这是‘回报’,而不是‘供养’。”

月光下,斋堂前的石碑上刻着“三轮体空”四个字。

顾十七解释道:“这是化缘的最高境界——施者、受者、所施之物,皆观为空寂。没有施舍的人,没有接受施舍的人,没有施舍的东西。这样才能避免施舍者的傲慢和接受者的卑微。”

独孤伽罗沉默片刻,又问:“但那只是理想状态。现实中,多少僧人只是以此为借口逃避劳动?”

顾十七长叹一声:“姑娘说得对,这也是佛教需要面对和反省的问题。正因如此,中国佛教特别强调‘农禅并重’,要求僧众自食其力。”

他列举道:“你看我们的菜园、果园,寺里僧人自己耕种;我们的香烛、法物,不少是僧众手工制作;我们还开办素斋馆,以经营所得维持寺院开支,而不是完全依赖化缘。”

夜风带来远处作坊里的檀香气味。

“事实上,”顾十七继续说,“现在大部分正规寺院的收入主要来自法事活动、素斋经营、文化旅游等,而不是街头化缘。那种挨家挨户化缘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了。”

独孤伽罗似乎有所触动,但仍追问:“那为什么我还是能在街上看到化缘的僧人?”

顾十七面色凝重:“那些很多都是假僧。真正如法的比丘,不会在街上随意化缘。佛教协会一直在努力打击这种现象,但也需要大众提高辨别能力。”

他最后说:“化缘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众生一个种福田的机会;不是单方面的接受,而是双向的慈悲流转。可惜这个真义已经被很多人误解和滥用了。”

寺院钟声再次响起,清澈悠远。

独孤伽罗望着月光下辛勤工作的僧众,终于明白:真正的佛教从来不是逃避劳动的借口,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利益众生。化缘不是乞讨,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修行方式,只是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与时俱进地理解和实践。

夜色中,她看到了一位老僧正在手把手教小沙弥抄经,那专注的神情,那传递智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奉献。

佛教讲的出世。本质就是让人脱离现实,这是掩盖矛盾。现实世界出现了现实的矛盾,你不去解决现实里的问题。反而让人四大皆空。

就好比你对着穷人说四大皆空一样。

你不光把人气死了。而且还何不食肉糜?

# 入世的精神

独孤伽罗的话语如连珠炮般击来,每一个字都带着现实的重力,砸向那些看似超脱的佛理。顾十七站在月色下,面容被阴影分割,显出一种深沉的思索。

“姑娘此言,可谓一针见血。”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辩解,只有深深的理解,“若我对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空谈‘四大皆空’,确实无异于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

独孤伽罗没想到他如此直接地承认,一时语塞。

顾十七引领她走向寺院后门,推开门,外面不是想象中的幽静山林,而是一片灯火通明的社区。深夜时分,这里依然人来人往。

“姑娘以为佛教徒都在寺中打坐,不问世事吗?”顾十七指向远处一栋建筑,“那是本寺创办的免费诊所,每周有医师义工为贫困者义诊。”

再指向另一边:“那是夜校,我们为农民工子弟提供课外辅导。那边是技能培训中心,帮助失业者学习一技之长。”

独孤伽罗怔住了,她从未想过寺院背后还有这样的景象。

顾十七继续道:“佛教讲的‘出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不执着于表象;‘四大皆空’,不是否定存在,而是看透事物的无常本质。”

他停下脚步,正视独孤伽罗:“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会对穷人说‘你应该四大皆空’,而是会先给他一碗饭,一件衣,然后告诉他生命的苦难有其原因,也有其解脱之道。”

月光下,几位僧人正从一辆卡车上卸下物资,准备第二天分发给需要的人。

“佛陀在成道后,没有留在森林里独自享受觉悟的喜悦,而是走入人间,传播智慧,整整四十五年。”顾十七的语气坚定起来,“佛教从诞生之初就是入世的,只是这种入世有着超越的智慧作为指导。”

独孤伽罗质疑道:“但那也只是少数人在做吧?大多数佛教徒不还是在寺庙里念经打坐?”

顾十七摇头:“姑娘可知,绝大多数佛教徒都是在家人?他们上班工作,养家糊口,同时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佛法的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压力,更慈悲地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