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666章 诸葛亮的攻心之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计将安出?”荀攸追问。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缓缓道,“司马懿疑心重,御下严苛。如今困守孤城,其内部绝非铁板一块。”

“可双管齐下:一则外示以强,持续施压,令其军民终日惶恐;二则内间其隙,散播流言,诱其自疑。”

徐晃皱眉:“散播流言?恐难动司马懿根本。”

诸葛亮微微一笑:“流言非为动司马懿,而为动其麾下将士,动城内百姓。可将劝降书信投入城中,内容嘛,只需如此如此……”

荀攸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哈哈一笑道:“孔明此计大善!司马懿多疑,闻此流言,纵不信,也必对魏延、霍峻等大将心生猜忌。而城内士族、军中将校,为身家性命计,岂能无动于衷?”

就这样,荀攸再次采纳诸葛亮之策,改变战术。

诸葛亮精心策划的攻心之计,开始实施。

数日后,临湘城内,天空忽然飘下无数雪片般的纸质传单。

乃是汉军使用改良过的轻型投石机,将捆扎好的传单抛射入城。

传单以唐王刘昆的名义发布,言辞恳切而极具诱惑力:

“唐王告谕临湘军民:首恶司马懿,窃据州郡,负隅顽抗,罪在不赦。然孤深知,城中将士百姓,多受其胁迫,非出本心。”

“孤奉天讨逆,只诛司马懿及其司马全族,余者不问!凡能献城者,封侯赏爵!凡能取司马懿首级者,官升三级,赏千金!”

“任何人出城归降,皆免其罪,量才录用!城中百姓,但闭门不出,王师入城,秋毫无犯!天日昭昭,勿谓言之不预!”

这些传单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守军和百姓中传播开来。

本就因长期围困、外无援军、自身伤亡越来越大而士气低落的守军军心,开始剧烈动摇了起来。

底层士卒窃窃私语,各级军官根本弹压不止。

城中百姓更是人心惶惶,求生之念如野草般滋生。

起初,司马懿闻报,只是下令严查传播者,格杀勿论。

魏延、霍峻亦愤慨不已,誓死效忠,并斩杀了一些心志不坚者。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汉军依然是一副围而不攻的态势。

城内粮草虽未断绝,但日渐消耗严重。

如今更是实行了配给制,很多人猜测是要断粮了,人心开始浮动了起来。

司马懿立即采取铁腕镇压,命令魏延派出执法队,巡行各营各坊。

严禁议论汉军传单内容,私藏传单者立斩不赦!

不时有被冠以“动摇军心”之名的士卒被斩首示众,也有不少百姓因“祸乱人心”罪被斩杀,借以震慑众人。

一时间,临湘城内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然而,高压之下,怨恨与恐惧也在疯狂滋长。

司马懿本人也变得愈发多疑,对麾下将领,甚至连屡立战功的魏延和霍峻,都开始暗中提防。

毕竟,唐王开出的超高价码,几个人能拒绝?能不心动?

一日深夜,司马懿召魏延、霍峻等将议事。

烛光下,司马懿面色平静,却忽然问道:“文长,仲邈,近日军中可有异动?”

魏延慨然道:“主公放心!末将已斩杀数十名动摇军心者。将士用命,必与临湘共存亡!”

霍峻也道:“城防稳固,主公无须多虑。”

司马懿点头,看似欣慰。

却在二人离去后,对心腹低声道:“派人盯紧魏延、霍峻所部,尤其是与城外有旧者。值此危难之际,不可不防。”

这道命令虽隐秘,却终究被一名与魏延相熟的校尉偶然探知。

魏延得知后,勃然大怒。

继而又感心寒:“某魏文长为报知遇之恩,肝脑涂地,主公竟疑某至此!”

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在绝望的土壤中迅速生根发芽。

这一日,魏延巡视城防至深夜。

回到府邸时,却发现案几上多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书信。

他狐疑地打开,只见上面写着:“文长将军勇冠三军,天下皆知。然司马仲达性狭多疑,刻薄寡恩。今困守孤城,覆灭在即,将军岂愿为之殉葬?”

“唐王求贤若渴,若将军弃暗投明,必得重用,功名富贵,唾手可得。时机在握,唯将军自决。”

魏延看完,心中剧震,下意识地将书信揉成一团。

他第一个念头,这是汉军的反间计!

但是,这封书信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送到他案头的?

这府中……莫非已有汉军细作?还是司马懿在试探他?

魏延立刻命亲信暗中查探,却一无所获。

这封突如其来的劝降信,像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魏延的心头。

他固然恼怒汉军的伎俩,但信中所言,又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隐隐的担忧?

司马懿这个人,真的值得他效死吗?

当初投效他,是看重其才能和背后的家世,欲共图大事。

如今却落得困守孤城,内外交迫的境地。

同样感到危机的还有霍峻。

他并非司马懿嫡系,只是感念其知遇之恩,才竭力守城。

如今城内大量军民被清洗,他也能感觉到暗中有视线在盯着自己。

这种环境下,即便他问心无愧,也难免心生寒意。

诸葛亮的攻心之计,就像缓慢发酵的毒药,在临湘城内悄然蔓延。

不仅仅是底层士卒和百姓,就连中上层将领,也因司马懿的高压和猜忌而人心惶惶。

表面稳固的防守体系,内部已然出现了细微却致命的裂痕。

城内一些原本就对司马懿强行征粮、拉壮丁守城不满的本地士族豪强,见汉军势大,司马懿败象已露,且如此刻薄寡恩。

便开始暗中串联,密谋献城以求生路。

夜色如墨,临湘城在初冬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城墙上的火把在夜色中摇曳不定,如同城中惶惶不安的人心。

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声在空旷的街巷中回荡,格外凄凉。

城内东南角,一处不起眼的宅院。

密室中,烛火昏黄,映照出五六张神色紧张的面孔。

王家家主王崇,一个年近五旬、鬓角微白的中年人,正用指尖轻轻敲打着檀木桌面。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李家、赵家两位家主,以及身着便装的东门守军副将陈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