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的,陈默。

当崔茗慧的目光落在陈默身上时,才发现他没有像其他尖子生那样眉头紧锁,翻阅着课本和笔记;也没有像普通同学那样低头回避她的视线。

他只是平静地坐着,背脊挺直,目光沉静地望着黑板,脸上没有任何为难或困惑的神色,仿佛刚才那个难住全班的问题,在他心中早已有了清晰的答案。那是一种源于绝对实力和深厚积累的从容淡定。

崔茗慧的心里一动,一个念头瞬间闪过:这小子,肯定会这道题!不如让他试试?

这个念头带着一丝冒险,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得意门生的绝对信任!

她脸上浮现出鼓励的微笑,声音清晰地打破了教室的沉默:“陈默同学,你对‘腾笼换鸟’战略的理解和具体操作,有什么看法?”

唰!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后排所有领导和老师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陈默身上!

陈默眨了眨眼,但并没有丝毫慌乱。他从容地站起身,声音清朗而沉稳,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教室里:“‘腾笼换鸟’,本质上是一种区域产业结构的主动优化和空间重构战略,其核心内涵在于......”

写作文讲究的就是开宗明义,精准定义!

因此,他把对于“腾笼换鸟”的定义理解先解释了一遍,好处就是不仅点明了战略的本质是“优化”和“重构”,更清晰地区分了“腾”什么,“换”什么。

这回答的深度和高度,瞬间让后排的几位老师眼中闪过惊讶和赞许的光芒,手中的笔再次快速记录起来。

陈默略作停顿,继续条分缕析:

“具体操作层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间置换与土地集约利用......

第二,政策引导与门槛提升......

第三,创新驱动与平台搭建......

第四,城市功能转型与配套升级......”

陈默的回答不局限于课本上提到的知识,还有他自己的理解,因此,当他嘴里蹦出来一个又一个具体操作路径时,台上台下的人都愣住了。

旁听老师:......

领导:......

马东:哎呦呦呦,卧槽,这年轻人!卧槽!真给我长脸了!

崔茗慧:???你还脱稿!

当陈默讲完之后,七班的所有学生则是全都望着那个站起来的少年,他们也都听呆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就陈默这样的知识储备,哪怕没被保送,感觉就算是参加高考,他考入清北也是轻而易举吧?

林晓眼中闪烁着强烈的佩服和骄傲的光芒,腰背挺得更直了。

李晴微微张着嘴,看向陈默的目光充满了仰慕。

林勋和王远更是恨不得给陈默竖大拇指,满脸的“卧槽,牛逼!”

崔茗慧站在讲台上,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眼中是难以抑制的欣慰和自豪。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用尽可能平稳的语气总结道:“非常好!陈默同学的回答非常全面、深刻,不仅准确理解了‘腾笼换鸟’的战略内涵,更结合实例阐述了具体的操作路径,展现出了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正是我们学习区域地理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她带头鼓起掌来。

瞬间,教室里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陈默惊艳表现的由衷赞叹,也是送给青川一中这堂高质量公开课的肯定!

包括后排的领导老师们,脸上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审视,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惊叹和赞赏!

那位带着眼镜的市教研室领导,一边飞快记录,一边频频点头,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旁边的几位外校老师,更是交换着难以置信又心悦诚服的眼神。

教导主任马东坐在王远旁边,努力维持着严肃的表情,但眼角的笑意和微微扬起的下巴,写满了“看,这就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骄傲。

窗外的天光透过窗户,洒在陈默平静而自信的侧脸上,他微微颔首致意,然后从容坐下。

他的回答为这堂高规格的公开课画上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惊叹号。这堂备受瞩目的公开课,因为他的存在,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潮。

课堂继续推进,但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崔茗慧后续的问题虽然仍有深度,但已不再刻意追求“大难题”,更多是引导大家理解珠三角转型的具体案例和成效。

七班的学生们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思路更加活跃,连带着后排领导和老师们脸上的赞许之色也一直未曾褪去。

下课前的五分钟,后排的领导和老师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开始陆陆续续、悄无声息地站起身,在教导主任马东的陪同下,从后门鱼贯而出。

他们需要去进行课后的评议交流。

当最后一位听课老师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讲台上一直保持着高度专注、身体微微绷紧的崔茗慧,几不可闻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那紧绷的肩膀线条,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一丝。

她下意识地抬手,用指尖轻轻按了按眉心,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耗费的心力远超平时几节课。

然而,这口气只松了一瞬。

面对台下依然坐得笔直、但眼神里明显多了些好奇和期待的学生们,崔茗慧脸上迅速恢复了惯有的沉稳。

她挺直背脊,目光依旧锐利地扫过全班,仿佛刚才那片刻的松弛从未发生。

这节课,还没结束。

...

铃铃铃——

下课铃声终于清脆地响彻校园!

崔茗慧紧绷的嘴角终于彻底放松,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欣慰和自豪的灿烂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开来。

她率先鼓起掌,声音洪亮而充满感情,“同学们!”

哗——!

早已按捺不住的七班学生,立刻爆发出比刚才送给陈默更加热烈、更加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庆祝这堂“硬仗”的胜利,是释放紧绷后的狂喜,更是送给所有为这节课付出努力的人,包括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