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599章 连这个都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暖融融地洒在食堂油腻的桌面上。刘文清扒拉完最后一口米饭,眼睛却一直瞟着不远处那个和人谈笑风生的身影。

等徐大志和那人说完话,转身走远了,刘文清才戳了戳旁边正埋头喝汤的黄明,压低声音问:“哎,黄明同学,你说大志哥一天到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到底在忙活啥呢?我看他也不常来总厂办事啊。”

黄明咕咚一口把汤咽下去,抹了把嘴,嘿嘿一笑:“文清同学,你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不过我得先问问,你觉得这厂子怎么样?”

刘文清环顾四周。宽敞明亮的食堂,穿着统一工装的工人们谈笑风生,窗外还能看见整齐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那还用说,小麦集团可是市里的明星企业,听说技术工人一个月工资能顶别处两三个月呢。”

黄明凑近了些,声音里带着几分神秘:“那如果我告诉你,这整个厂子,包括你刚才羡慕的那些高工资,都是二哥一手搞出来的,你怎么想?”

“啥?”刘文清手里的筷子差点掉桌上,看了看周边轻声说,“你别开玩笑了。大志哥是咱们同学,虽然挺能干,但这么大个厂子…难道是他家里的?他提前接手家业了?可你之前不是说大志哥家里挺困难吗?”

黄明摇摇头,表情变得有些复杂:“不是家里的,二哥家是农村的,确实不富裕。这厂子是他自己挣来的。”

刘文清一脸“你蒙谁呢”的表情:“黄明同学,咱可不带这么忽悠人的。一个大学生,一年多点时间,能搞出这么大个厂子?你说他倒卖点小东西赚点生活费我信,这可是几千人的大厂啊!”

黄明挠了挠头,一脸为难。他不是不想解释,是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就连他自己,有时候看着徐大志在办公室里雷厉风行地处理事务,在酒桌上游刃有余地应付各路人物,都觉得像是在做梦。

谁能相信呢?那个开学时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连食堂最便宜的荤菜都舍不得打的农村娃,转眼间就成了这么大企业的老板。黄明还记得徐大志第一次带他去酒厂时,他自己那副惊掉下巴的模样。

“这么说吧,”黄明组织着语言,“我也算是眼睁睁看着二哥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但具体怎么做到的,我还真说不清楚。反正这厂子确实是他凭本事收购来的,其他的...等我搞明白了再告诉你?”

刘文清眨巴着眼睛,显然没被这么敷衍的解释说服:“不是,你这说了跟没说一样啊。哪有人能凭空变出个大厂来的?难不成大志哥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本事?”

黄明被问得没辙,双手一摊:“要不这样,等会儿二哥回来,你自己问他得了。你们不也是一个班的吗?有什么不敢问的。”

没想到刘文清连忙摇头,声音都低了几度:“我不敢。”

“啥?”黄明差点笑出声,“不敢?为什么不敢?二哥又不是会吃人。”

刘文清抿了抿嘴,小声道:“你不觉得大志哥虽然表面随和,但有种说不出来的气场吗?就刚才他和那人说话的时候,明明笑着,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站直些认真听。”

黄明愣了一下,仔细回想起来。确实,徐大志虽然回到学校还是那个会和室友抢肉吃、会和同学开玩笑的普通大学生,但在厂子里,他似乎换了个人。不是态度变了,而是身上多了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你这么一说,”黄明摸着下巴,“好像是有这么点意思。不过你放心,二哥人特别好,对我们从来不会摆老板架子。你要是真好奇,问就是了。”

刘文清还是摇头,眼睛却亮晶晶的:“算了算了,我还是暗中观察吧。不过黄明,你跟着大志哥这么久,总知道些内幕吧?透露一点点?”

黄明被刘文清那八卦的小眼神逗乐了,正想说什么,突然看见食堂门口一阵骚动。

几个穿着干部模样的人快步走进来,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人。领头的那个黄明认得,是厂里的另一个车间的车间主任。

“看见徐董了吗?”那车间主任抓住一个工人急切地问,“生产出问题了,得赶紧请示徐董。”

工人摇摇头,那车间主任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这批货必须赶出来的...”

黄明和刘文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看来徐大志这个老板,当得可不是一般的忙。

就在这时,徐大志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半个没吃完的馒头:“老张,什么事这么急?”

那陈主任像是见到救星一样冲过去:“徐董,六号生产线突然停了,技术组查了半天找不到原因,这批货这星期必须发往西北,您看是不是让金工他们...”

徐大志三两口把馒头塞进嘴里,一边听一边往外走:“停机前有什么征兆?操作工怎么说?有没有异常声音?”

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条理清晰,语气沉稳,完全不像个还在上学的大学生。刘文清看得目瞪口呆,扯了扯黄明的衣袖:“走,咱们也去看看?”

黄明正有此意,两人赶紧跟了上去。

车间里已经围了一群人,总厂技术人员围着机器一筹莫展。见徐大志来了,大家自动让开一条路。

“徐董,所有可能的原因都排查过了,就是找不到问题。”技术组长小赵满头大汗。

徐大志没说话,绕着机器走了一圈,突然蹲下身,耳朵贴近机器底部听了听,然后伸手摸了摸地面。

“拿个手电筒来。”他吩咐道。

很快有人递上手电,徐大志趴在地上,照向机器底部的缝隙。几分钟后,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不是机器问题,”他语气肯定,“是地基下沉导致的设备移位。去找后勤部找搞基建的人来,顺便通知调度,先把这条线的生产任务暂时转移到其他几号线上。”

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赵技术组长一脸难以置信:“地基下沉?不能吧...”

“去检查一下就知道了。”徐大志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很快,后勤部的人带着工具赶来,一测量,果然如徐大志所说,地基有轻微下沉,导致设备移位无法正常运转。

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生产线恢复运转。在场的人看徐大志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敬佩。

刘文清全程目睹这一切,小声对黄明说:“我的天,大志哥连这个都懂?他不是学经济的吗?”

黄明耸耸肩,一副“我早就习惯了”的表情:“二哥懂得可多了,我也不知道他哪儿学的。反正厂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找他准没错。”

回去的路上,刘文清一直沉默着,似乎在消化刚才的见闻。快到一车间时,她突然拉住黄明:“你说...大志哥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上学啊?他这企业做得这么大,不应该全身心投入管理吗?”

黄明笑了笑:“这话我也问过二哥。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实践中学的是应用,两者缺一不可。而且...”黄明压低了声音,“二哥好像还在谋划什么更大的事情,经常看他研究国外的一些资料,有时候还会见一些外国人。”

“外国人?”刘文清眼睛瞪得溜圆。

“嘘,”黄明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反正二哥的心思,咱们猜不透。不过有一点我肯定,他做的事情,绝对超乎咱们的想象。”

正说着,徐大志从后面走出来,看见他俩,笑着招手:“你俩在这儿嘀咕什么呢?下午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