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二年(公元 259 年)春正月,天上又打雷又闪电,天气异常。
三月,孙休下令配齐九卿官员,还下了道诏书说:“我没什么德行,却坐在王公之上的位子,整天提心吊胆,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现在想停止战事、提倡文治,来推崇良好的教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得让百姓富足,这就离不开农业和养蚕缫丝。管仲说过:‘仓库里粮食充足,百姓才知道礼节;衣食丰足,百姓才懂得荣辱。’一个男子不耕种,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饥寒交迫还能不做坏事的百姓,从来就没有过。近些年,州郡的官吏百姓和各军营的士兵,大多不务正业,都乘船在长江上往来做买卖,良田渐渐荒废,现有的粮食一天天减少,这样想实现天下安定,怎么可能呢?这也可能是因为赋税太重,农民获利太少,才导致这种情况吧!现在想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根据强弱来分摊徭役,按田亩数量征收赋税,务必做到公平合理,让官府和百姓都各得其所,使家家户户丰衣足食,能互相供养,这样百姓就会爱惜自身、重视性命,不违反法令,之后就可以不用刑罚,风俗也能整顿好。凭各位大臣的忠诚贤能,如果能尽心尽力做好当下的事,就算远古的盛世不能马上实现,汉文帝时的太平景象,或许还是能达到的。能达到的话,君臣都能荣耀;达不到的话,国家就会受损削弱、遭受屈辱,怎么能敷衍应付呢?各位卿相尚书,可以一起商议谋划,务必采取合适的办法。农耕养蚕的时节已经到了,不能耽误时机。事情定下来后就施行,以符合我的心意。”
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春三月,西陵上报说出现了赤乌。秋天,采纳都尉严密的建议,修建浦里塘。会稽郡有谣言说孙亮会回来再当皇帝,而孙亮的宫女告发孙亮让巫师祈祷祭祀,说过恶毒的话。有关部门把这事上报,孙休把孙亮贬为候官侯,遣送他去封国。孙亮在途中自杀,护送的人都被治了罪。(《吴录》说:有人说是孙休用毒酒杀了孙亮。到晋朝太康年间,吴国少府丹杨人戴颙迎回孙亮的遗体,把他葬在赖乡。)孙休把会稽郡南部划出来设立建安郡,从宜都郡分设出建平郡。(《吴历》说:这一年在建德县得到一口大鼎。)
永安四年(公元 261 年)夏五月,下了场大雨,泉水河水都涨得往外溢。秋八月,孙休派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视各地风俗,考察将领官吏的清廉或贪浊,了解百姓的疾苦,然后下了升降官员的诏书。(《楚国先贤传》说:石伟,字公操,是南郡人。年轻时好学,修养节操从不懈怠,正直独立,有不可动摇的志向。被推举为茂才、贤良方正,都没有就任。孙休即位后,特地征召石伟,他逐渐升迁到光禄勋。等到孙皓即位,朝政混乱,石伟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请求退休,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吴国被平定后,建威将军王戎亲自去拜访石伟。太康二年,晋朝下诏说:“吴国光禄大夫石伟,坚守清白的志向,到老都不改变,虽然身处危难混乱之中,廉洁的气节值得记载。他年纪已经很大了,经不起长途跋涉,任命石伟为议郎,加二千石的俸禄,直到他去世。” 石伟就假装疯狂和失明,不接受晋朝的爵位。八十三岁时,在太熙元年去世。)九月,布山上报说出现了白龙。这一年,安吴的百姓陈焦死了,被埋葬后,过了六天又活了过来,从土里钻了出来。
永安五年(公元 262 年)春二月,白虎门的北楼发生火灾。
秋七月,始新县上报说有黄龙出现。八月壬午日,天降大雨,雷电交加,泉水河水都涨得往外溢。乙酉日,孙休册立朱氏为皇后。戊子日,立儿子孙{雨单}为太子,大赦天下。
《吴录》记载了孙休的诏书:“人有名字,是为了相互区分,长大后给取字,是因为忌讳直呼其名。按礼仪,给儿子取名要让名字难犯又容易避讳,五十岁后称呼伯仲,古时候有的名字只用一个字。现在的人都争着用好听的名和字,还让名和字相互搭配,可行为却和名字不相符,就像那个叫伯明的瞎子,我曾嘲笑过这种事。有的名字是师友父兄取的,有的是自己取的;师友取的还说得过去,父兄取的就不太合适,自己取的就最不谦虚。我现在给四个儿子取名取字:太子名叫{雨单},{雨单}的读音就像湖水湾澳的‘湾’,字叫莔,莔的读音就像迄今的‘迄’;二儿子名叫 {雷大},{雷大} 的读音就像兕觥的‘觥’,字叫{西升},{西升}的读音就像玄礥首的‘礥’;三儿子名叫壾,壾的读音就像草莽的‘莽’,字叫昷,昷的读音就像举物的‘举’;四儿子名叫,的读音就像褒衣下宽大的‘褒’,字叫□,□的读音就像有所拥持的‘拥’。这些名字和字都和世人常用的不一样,是抄录旧文拼凑而成的。文字的八种字体有增有减,都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现在造这些名字,既不相互搭配,字又只用一个,希望能容易避讳,现在把这些普遍告知天下,让大家都知道。”
臣松之认为,经传中说 “名字是用来制定道义的,道义是用来产生礼仪的,礼仪是用来体现政治的,政治是用来端正百姓的。所以政治成功百姓就会听从,改变就会产生混乱”。这话可不是凭空说的啊!孙休想让名字难犯,还怕没有合适的名字,却造出这些没道理的字,制定不合规范的读音,违背前代贤明的教诲,给后代留下笑柄,不也太奇怪了吗!所以他死后尸骨未寒,妻子儿女就被消灭了。师服的话,在这儿得到了验证。
冬十月,孙休任命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孙休因为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有旧恩,把政事托付给他们,张布掌管宫廷事务,濮阳兴参与军国大事。孙休专心钻研典籍,想通读百家着作,尤其喜欢射野鸡,春夏之间常常清晨出去,夜里才回来,只有这个时候才放下书。
孙休想和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解谈论儒家学问,韦曜、盛冲向来都正直敢言,张布担心他们入宫侍奉,会揭发自己的隐私过错,让自己不能专权,就编造谎言来阻止。孙休回复说:“我在学问上的涉猎,群书大致都读遍了,见识也不少;那些明君昏君,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的事迹,没有没读过的。现在韦曜等人进来,只是想和他们谈论书籍罢了,不是要跟着韦曜等人重新开始学习。就算是重新学习,又有什么损失呢?你只是因为韦曜等人恐怕会说臣子下的奸邪变故之事,因此不想让他们入宫罢了。像这样的事,我自己已经有所防备了,不需要韦曜等人说然后才能明白。这都没什么损失,你心里只是有所顾忌罢了。”
张布收到诏书后谢罪,又重新为自己辩解,还说担心妨碍政事。孙休回复说:“读书的事,怕的是人们不喜欢,喜欢读书并没有坏处。这没什么不对的,可你却认为不合适,所以我才说这些。政务和学业,它们的门类不同,不会相互妨碍。没想到你如今当权,却对我做这种事,实在是不可取。” 张布上奏表叩头请罪,孙休回复说:“只是开导你罢了,何至于叩头呢!像你这样的忠诚,远近的人都知道。过去之所以能相互感召,才有了今天的显赫。《诗经》说:‘没有好的开始,很少有能善终的。’善终实在很难,你要善终啊。”
当初孙休做琅邪王时,张布是左右将督,向来受到信任宠爱,等到孙休即位,对他更加宠爱优待,张布专擅国政,做了很多无礼的事,自己也嫌弃自身的缺点,害怕韦曜、盛冲说出来,所以特别忌讳。孙休虽然明白他的意思,心里却不高兴,又怕他疑虑恐惧,最终还是顺从了张布的意思,废止了讲论学业,不再让盛冲等人入宫。这一年,孙休派察战到交址去征调孔雀、大猪。
臣松之按:察战是吴国的官名,现在的扬都有察战巷。
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夏四月,泉陵县上报说有黄龙出现。五月,交址郡吏吕兴等人反叛,杀了太守孙谞。孙谞在此之前征收郡里的手工艺人一千多人送往建业,而察战到了之后,吕兴等人担心再被征调,所以趁机煽动士兵百姓,招诱各夷族反叛。
冬十月,蜀国因为被魏国讨伐前来告知。癸未日,建业石头小城发生火灾,烧毁西南面一百八十丈的地方。甲申日,孙休派大将军丁奉统领各路军队前往魏国的寿春,将军留平另外到南郡去见施绩,商议军队的进军方向,将军丁封、孙异到沔中,都是为了救援蜀国。后来蜀国君主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传来,这些军事行动才作罢。吕兴杀了孙谞后,派使者到魏国,请求派遣太守和军队。丞相濮阳兴建议选取屯田的一万人作为士兵。从武陵郡分设出天门郡。
《吴历》说:这一年长沙出现青龙,慈胡出现白燕,豫章出现赤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