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二月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最低的月份,老实说这个时间来德国参加电影节纯属遭罪。
也不知道德国方面,把电影节举办时间从六月份挪到现在的二月意义何在!
反正张潇辰到了酒店后,压根就没兴致出门。
如果可以的话,张潇辰甚至希望宅到第二天开幕式再出门。
但很可惜,他不是一个人。
作为领队,他要对一整个团队负责。
终于,在倒好时差后,张潇辰会同刘亦非,简单收拾了一下,来到酒店大堂。
底下老谋子、白丽诗、王正文等人都在, 陪同的还有一位风度翩翩的老白男,正是柏林电影节的艺术总监迪特·科斯利克。
作为华国电影的福地,柏林电影节一直以来都对华国电影十分友好。
这既是因为柏林电影节将政治放在第一位,也因为这位科斯利克总监对华国电影的重视。
这么说吧,在他任期的二十二年中,几乎每年至少有一部华国电影加入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与此同时,说到柏林电影节的政治性问题,也和这位科斯利克总监有着很深的渊源,至少业界都认为,是他让柏林电影节成为了一个更有政治性的电影节。
另外,他和老谋子私交很好,这次《美丽人生》得以压哨入围,也是多亏了这位科斯利克总监的帮助。
见到张潇辰和刘亦非后,这位总监大人也是立马起身走来,郑重的和张潇辰、刘亦非分别握手道:“张!刘!初次见面,欢迎来到柏林!”
“天呐!你甚至比emo形容得还要年轻!这太神奇了!”
科斯利克显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张潇辰的年纪震惊了。
也不知道老谋子跟他讲了多少关于张潇辰的丰功伟绩,总之科斯利克看张潇辰的眼神跟看外星人没什么区别。
“谢谢你将《美丽人生》带到柏林,无论你们最终能否获奖,我相信这部电影必然会给世人带来震撼!”
“感谢您的认可!同时还要谢谢您的无私帮助,让我们可以延迟上传影片!”
双方简单的商业互吹了一会。
最终,科斯利克留下一句:“祝你们在柏林得偿所愿!”后,离开了酒店。
毕竟他是柏林电影节的艺术总监,能来这趟已经是好奇心作祟了。
眼下好奇心满足了,在电影节即将开幕的关口,他还是得回去继续工作。
科斯利克走后,张潇辰一行人索性在大堂研究起了场刊。
毕竟街暂时可以先不逛,但有哪些竞争对手还是得了解了解的。
今年一共23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除去4部展映片,共19部影片一同角逐金熊银熊。
场刊预测的大热门有——
智利导演帕特里克·古兹曼的纪录片《珍珠纽扣》。
这个怎么说呢?
看介绍主要讲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当地的暴行,以及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
emmm……这很政治,但并不正确。
至少在西方人眼里,对印第安原住民的暴行从来不需要反思。
只能说懂的都懂,就不展开说了。
估计最后也就是给个小奖意思意思,展示下西方自由民主的大度,然后哪凉快哪待着去。
再然后英国导演安德鲁·海格的《45周年》,主题是婚姻和爱情。
好吧,这一点都不政治,金熊肯定是没戏了。
但英国演员惯以演技出名,可能会成为刘亦非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重点关注,以及加大公关力度!
是的,没有任何一个奖项能逃开公关,区别无非是你有没有找对人,以及愿不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
当然,作品本身也要说得过去。
就这样,张潇辰扫了一圈所谓今年的热门影片,并没有《美丽人生》的名字。
好吧!看来华国的抗战片在国外同行眼里,都快形成刻板印象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日本人在这块经费给得足。
《十三钗》当年不还被逼着删除了4分多钟,有关革命战士前赴后继牺牲的情节么!
还被某外媒评价仅仅站在华国人的角度表达故事。
说来也是可悲,经过日本人长期在国际主流媒体潜移默化的输出,现在在西方人眼里,抗日战争大概等同于印第安人反抗西方殖民者吧?
要他们共情华国人,光靠传统那套人物刻画肯定是不行的。
得另辟蹊径,用西方人的叙事方式,把观点暗戳戳的藏在他们认可的那套价值观底下,再让他们有点参与感,这样才有戏!
看完今年的热门榜单,张潇辰又继续往下了解今年的入围名单。
突然,他的目光聚焦在一部名为《天之茶助》的电影上。
电影本身并没有任何吸引张潇辰的点。
但这是一部日本影片。
也就是说。
“这届有日本影片入围,你们知道么?”
“日本?”
众人沉默,《美丽人生》妥妥的揭露日本罪行的电影,碰上日本人,怕不是要横生波澜!
……
……
与此同时,不远处另一家酒店。
《天之茶助》剧组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调整好时差,随即在制片人房间集合,商讨这次柏林之行的安排。
他们这次拍了个天使爱上平凡人类,降临人间的拯救故事。
老实说,故事有点老套且缺乏内涵.
但胜在够癫,够热闹。
放到柏林这种严肃政治向的电影节,肯定是陪跑的份。
但本身,他们也没想得奖。
能入围已经是塞钱公关的结果。
一部小成本商业片,混个柏林电影节入围影片的名头,也算镀了层金。
回去想必能小赚一波。
所以这趟就当旅游了,一行人打算研究下电影节的日程,挑一些感兴趣的电影看看,混完这几天。
“这部反映印第安大屠杀的纪录片怎么样?”导演萨布问道。
“未开化的野人罢了!他们应该感谢殖民者为他们带去文明和进步,而不是对中间造成的些许冲突喋喋不休!就像隔壁某大国一样……”制片人阴阳怪气道。
其他人也都见怪不怪了。
毕竟这位的祖上,是真的参加过那场战争,甚至还大发战争财,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当上制片人了!
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这样?
看破不说破,主打一个和光同尘。
同时又不妨碍大家在关键时刻调转枪头,一致对外!
接下来,一行人顺着名单,逐一品评今年的入围电影!
比如他们很喜欢《45周年》的调调,感情里的隐忍,半生陪伴敌不过旧时光,实在太对他们的胃口了。
又比如他们很讨厌波斯导演贾法·帕纳西的伪纪录片《出租车》,用所谓偷拍的方式,纪录司机与形形色色的乘客聊天,通过这些对话展示所谓最真实的波斯风貌。
导演贾法·帕纳西甚至因为拍电影被当局迫害,获刑坐牢,而《出租车》正是他离开牢笼后的首部作品。
这对上下尊卑严重,视离经叛道为耻的日本人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很政治,导演贾法·帕纳西更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哪怕是出于对导演和自由表达的敬意,柏林把金熊颁给《出租车》,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这些都和他们无关,毕竟他们又没希望获奖!
直到导演萨布看到《美丽人生》。
柏林电影节出现华国电影,这并不奇怪,一开始也没引起他的注意。
直到他看到影片概述。
“法克!你们快来看!”
“什么?什么?”一群人围了上来。
“华国电影?”
“反映那场战争的!”
“集中营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