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明站在旁边像个看客,最后是何天妈妈坚持要进去陪产,花了六百块钱,跟进产房。
开了十指后,进产房,何天生的倒是挺快,只用了半小时,就把慢性子的小丫头给生出来了。
女儿浑身红彤彤,皮肤被羊水泡的皱巴巴,头发倒是又黑又浓密,只出来的时候哭两嗓子,很快就安安静静的,被医生用粉色小被子包裹着,睁着眼睛到处观察,也不知道能看见个啥。
何天总觉得自己生个孩子像是一场滑稽的情景剧,跟别人说的万全准备一点都不一样。
原本准备送给之前一直帮何天产检的杜医生的红包,也没能送出去。
帮何天接生的医生,没吵架就不错了,何天不乐意送。
孩子一切都好,很快被放在何天怀里,何天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
孩子生了之后,她就感觉身体像是被人拆了重组一遍一样,她自己明显感觉到身体构造是完全不一样了。
听说何天生了,何天的爸爸才从老家过来,帮着做饭,往医院送饭。
顺产只要住院三天,出院那天,郑启明的爸妈也来了。
婆婆见到何天,之前过年时候那点不愉快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人没到,笑声先到了。
尤其是见到何天的爸妈,上来就握手寒暄,最后凑到孩子跟前,仔细端详。
“不错不错,眼睛像爸爸,鼻子也像,倒是下巴尖尖的像何天,将来准是个大美人。”
说着,婆婆给孩子塞了五千块钱红包。
何天愉快的接过来。
这些可以用来给孩子买新生儿保险,不算A的费用,都是奶奶给孙女的,郑启明也没话说。
办出生证明的时候,郑启明在上班,公婆都不在,何天直接拿着两口子的证件交给亲爸,让帮忙跑一趟,把出生证明给办了,跟何天姓,悄悄地。
孩子生下来是健康的,出院的时候倒是检查出有点黄疸,之后还要来复查。
郑启明爸妈见状,只在这边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提出要回去了。
郑启明有点尴尬,他跟何天A了三个月的房租,就是担心爸妈过来看孩子,要住一段时间,怕住的不舒服,结果只留了一个晚上就要走,让他在丈母娘面前多少有点没面子。
何天倒是巴不得她走,谁耐烦头上多一层长辈的帽子压着!
不过话不能这么说出口。
“没关系,奶奶家里事情忙,就让她先回去。”
何天抱着女儿正在拍嗝,捏着女儿的小手轻轻挥动,全当打招呼了。
“到时候去医院复查之类的,就让我妈妈跟阿姨一起去。”
何天还在月子里,肯定是不方便出门的。
郑启明闻言,松了口气。
“那就要辛苦妈了!”
何天妈妈摆摆手。
“只要你们好好的,我跑跑腿不算什么!”
原本双方妈妈就是义务帮忙,结果一个只留一晚上就走,一个从孩子没出生就陪着了,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还出面跟助产士吵架,产后又帮忙照看孩子,都是免费的,郑启明要是这点道理都不懂,他也就不配当销售了。
还好多吃多拉,多晒太阳,孩子养的很好,长得也快。
何天早就计划好了,趁着产假期间,在家把高级会计师证给考了。
她在学校的时候就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个证书含金量高,只是比较让她恶心的是,考了两次,每次都只差0.5分,就能上岸。
知道注册会计师难考,没想到这么难,何天果断放弃,转而主攻会计师。
会计跟医生一样,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与时俱进,每年还要去参加最新的法规培训,职称越高越得好好培训学习,毕竟不小心就可能跟老板二选一进去一个。
等到生育津贴下来,医院账单结算完毕,生育一个孩子,基本花不到什么钱。
总之有了香香软软的女儿,何天母爱泛滥,对郑启明的钱都不是那么在意了。
一想到郑启明苦哈哈出钱出力,养着别人的孩子,何天心里就奇异的平衡了。
整个产假期间,有月嫂有妈妈在身边,何天每天听高级会计师课程视频,背书,喂奶,修复自己的身体。
过的还算愉悦。
收入减少很多,她也不太在意,更没有提出让郑启明给她补回来。
郑启明说得对,孩子是何天自己要生的,生下来也是何天的孩子。
反正郑启明心理平衡,何天心理更平衡。
赶在二十八岁的尾巴上,何天成功完成了结婚生育两件人生大事。
结婚也有一年多,三十岁之前,再考上高级职称,工资收入更上一层楼,她就可以考虑离婚了。
年底,考虑到爸爸一个人在家孤单,何天留妈妈在身边,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索性跟郑启明提要求,把爸爸也一起接过来了。
“顶楼的房子,咱们租都租了,短期要退租,只怕邻居也不高兴,反正现在晚上只有我妈住那边,让我爸爸也过来,不至于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孤单,当然,要是公婆也要来,我绝对欢迎。”
郑启明抿唇,明知道他爸妈躲都躲不迭,怎么可能来伺候孩子呢!
“那行,让岳父也过来。”
何天笑道:
“对了,孩子还小,到过年的时候也不过才三个月大,我打算今年跟爸妈都留在西城过年,你要留下还是回去露个脸?”
“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年,不能跟我们一起回去一趟吗?家里还有很多长辈的压岁钱等着她去收呢!”
何天皱眉摇头
“人家都说孩子一岁之内小脑袋跟豆腐似的,不好长途跋涉,还是等明年,以后时间还长着呢!
而且小孩子抵抗力差,外头人多,细菌交叉感染,大人不觉得有什么,小孩子经不起折腾。”
郑启明想起孩子月子里黄疸的事情,每次跑医院虽然都有丈母娘和月嫂在身边,但是开车接送的活儿逃不掉,医院停车难,出入也难,附近道路都拥堵,实在苦不堪言。
还是算了。
“那也是,等明年,孩子一岁多,正是好玩的时候,刚好可以带回去见见老家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