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您瞅瞅,这对联贴得正不正?”周大牛在外头高声问。
“正,挺好,”周安声音洪亮地回他。
“爹,铺子今年进出的账,我跟二哥都算清楚了,等过了年就拿来给您过目。”周来福抱着账本说。
“嗯,不急,先好好过年。”周安摆摆手。
天擦黑,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桌子。
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再加上乡亲们送的腊肉、炸鱼和各色点心,桌子堆得满满当当,那香味儿浓得简直能把人香个跟头。
周安坐在主位,儿子、孙子们挨个儿上前给他敬茶。
吃完饭,收拾干净,一家人围着烧得旺旺的火炉守岁。
炭火烧得噼啪响,炉子上煨着的红枣姜茶飘出甜丝丝的香气。
外头时不时传来零星的爆竹声。
周安喝了口热茶,挨个看了一遍家里人。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等着他说话。
“这一年啊,”周安声音稳稳当当,“咱们家喜事不少。”
“头一件,老三成家了,竹茹进了咱家门,添人进口,这是大喜事。”
他看向周来福和新媳妇宁竹茹。
两人脸上都带着点不好意思,宁竹茹心里热乎乎的。
“第二件,老大和老二把铺子经营得稳稳当当,这是咱家的根基,你们俩辛苦了。”
周大牛和周铁根听了,腰杆挺得倍儿直。
“第三件,老大家的怀着身子,这可是咱周家未来的指望。春丽带着阿童操持家里,也辛苦。”
李杏和于春丽都笑着应了。
“还有墨轩和逸安,读书也肯用功。”
“这些好光景啊,都靠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周安说得特别认真,“家和万事兴,只要咱一家人拧成一股绳,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爹说得对。”
“听爹的,”大伙儿齐声答应,屋里暖烘烘的,气氛更热乎了。
周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开始发压岁钱,图个吉利。
“老大,拿着,盼着铺子来年生意更兴隆。”
“老二,这是你的。”
“老三,竹茹,这是你俩的。”周安特意把红包递到宁竹茹手里,语气温和,“成了家,更要互相帮衬着,把日子过好,以后啊,就是咱周家的人了。”
宁竹茹双手接过红包,眼圈儿一红,深深行了一礼:“谢谢爹。”
这句“周家的人”,让她心里特别踏实,有了根儿。
接着是李杏、于春丽、周翠和丫鬟小桃,连小阿童也乐呵呵地拿到了属于他的小红包。
周墨轩和裴逸安也各得了一份。
发完压岁钱,周安端起茶杯:“来,咱们以茶代酒,敬咱们这个家,愿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家宅平安。”
“敬爹。”
“敬咱们家。”大大小小的茶杯都举了起来,映着炉子里红彤彤的火光。
满屋的欢声笑语,把门外的寒风都挡得严严实实。
周安稳稳坐在主位上,看着满堂儿孙开心的笑脸,看着桌上堆着的乡亲们送来的年礼,再想想来年要去京城参加的会试.
心里头那点属于“过来人”的担忧和想头,在这暖融融的年味儿里,慢慢化成了一股稳稳当当、向前奔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