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里头,除了自家人团圆热闹,官面上的应酬也少不了。
周安如今是新科状元、翰林院侍讲,还得了皇上青睐,同僚之间的年节宴请、上司府上的岁末聚会,请帖跟雪片似的往柳条巷飞。
周安捏着好几张翰林院同僚送来的请帖,心里直叫苦:这过年比上朝还累人。
瞅着帖子上那些文绉绉的客气话,他这现代人直呼吃不消,忍不住嘀咕:“果然环境改变人啊,我现在说话也得学会拐弯了。”
“大牛,”周安朝院里喊了一嗓子,“别光盯着卤锅了,换身体面衣裳,明儿个跟爹去吃席。”
周大牛正指挥下人搬卤肉桶,一听这话,憨厚的脸上顿时慌了:“爹,我、我去能行吗?别给您丢人,他们说话我都听不懂……”
“丢什么人?”周安瞪他一眼,“谁当面说你你就怼回去,你是家里老大,得多见见世面,将来咱家还得你撑场面。”
说完他又看向几个儿媳。
李杏和于春丽一听又要赴宴,就忍不住有些害怕。
上次被那些官家夫人暗地里笑话手脚粗笨、说话土气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爹……”李杏绞着手帕,声如蚊蚋,“我、我能不能看家?我怕又说错话……”
于春丽也猛点头。
周安看着俩媳妇这怂样,是又好气又好笑:“怕什么?你们是我周家的媳妇,大大方方的,谁要是再嘴欠,你们就瞪回去,爹给你们撑腰。”
最后还是宁竹茹稳得住,轻声劝道:“大嫂二嫂,咱就去一两处近的,露个面就成,有我呢。”
周安也在旁边打气:“你们按规矩来,谁敢说你们就怼回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些人最在乎脸面,你们要撕开脸皮,他们保准会收敛。”
听到周安这么说,周大牛几个脸色才好看起来。
周翠则在旁边兴奋地直跳:“我去我去,听说席面有好吃的。”
得,就这么定了。
周安看着这一家子,感觉他像是个带孩子春游的幼儿园园长。
次日,一家人就去了一位礼部官员的宴席。
周安正被几个同僚拉着寒暄,听他们变着法儿打探皇上最近跟他说了啥。
周安敷衍得白眼都快翻上天了,一转头放松,就瞥见自家女眷那边围了一群花枝招展的官家小姐。
一位穿着桃红撒花袄的小姐,正用手帕掩着嘴,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哟,周姑娘这身料子真是鲜亮,听说周大人府上原先的卤味生意极好,真是行行出状元呢。”
周安耳朵一竖,心里哼了一声:来了来了,经典嘲讽环节开始了。
周翠却跟没听出嘲讽似的,乐呵呵地点头:“是呀是呀,姐姐要是喜欢,回头我让人送些来。”
那桃红衣裳的小姐笑得更讥诮了:“那倒不必,对了,周姑娘定了亲,未来姑爷还是位秀才,唉,无父无母的,读书很不易吧?周姑娘心真善。”
周安一听这话,眉头就皱起来了,正要过去,却见他家那个平时憨吃憨玩的闺女周翠,把手里啃了一半的果子“啪”地放回碟子里。
周翠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声音清脆得跟落玉盘似的:“这位姐姐说话真有意思。我爹说了,看人要看品性根骨。我未来相公是秀才不假,可他学问是实打实考出来的,我爹都夸他有风骨有前程,这不比那些靠着祖宗吃饭、自己屁本事没有、只会背后说人闲话的强百倍。”
周安差点没当场鼓掌:好闺女,这战斗力随我。
周翠还不罢休,又笑眯眯地补刀:“至于我家卖卤味,更不丢人呀,皇上还夸我爹体恤民情、踏实能干呢,总比那些……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强吧?姐姐你说是不是?”
噗——周安差点没憋住笑。
那群小姐脸都绿了,愣是没一个人接上话。
周安见状,这才慢悠悠踱步过去,装作刚到的样子,捋着胡子:“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那群小姐一看正主来了,立马作鸟兽散。
周安看着自家闺女,冲她悄悄竖了个大拇指。
周翠得意地一扬下巴,又抓起刚才那半拉果子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