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岁岁走进厨房,土灶台上摆着个豁口的陶碗,旁边的陶缸里装着面粉,墙角堆着几根柴火。
王主任的媳妇跟进来。
“小同志,面粉在这儿,红糖在灶头的铁盒里,就是得敲碎了用,家里没磨好的糖粉。”
“没事,我来弄。”
苏岁岁挽起袖子,先往灶膛里添了两根柴火,用火柴点燃。
她转身拿过红糖块,放在石臼里慢慢敲。
红糖块硬得很,敲了好一会儿才碎成小颗粒。
倒面粉的时候,苏岁岁故意往灶边挪了挪。
挡住王主任媳妇的视线,悄悄从空间里取了半瓢灵泉水。
水清澈透亮,还带着点淡淡的甜。
混在和面的温水里,揉成光滑的面团。
又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按扁了放进蒸笼。
“你这和面的手法还挺熟练。”
王主任媳妇看着她利落的动作,笑着说。
“我平时和面总揉不匀,蒸出来的馍要么硬要么粘牙。”
“以前在乡下做过,练出来的。”
苏岁岁笑着盖上蒸笼盖,往灶膛里又添了点柴火。
“再等二十分钟,糖糕就能好,到时候您也尝尝。”
王主任媳妇点点头,眼神飘向堂屋。
“要是我婆婆能天天这样安稳就好了,她以前最疼我,现在连我都认不出,有时候还会把我当成外人骂……”
苏岁岁没接话,只是往灶膛里拨了拨柴火。
等会儿灵泉水起了作用,王奶奶肯定会有变化。
到时候这家人就能安心了。
二十分钟一到,蒸笼里冒出热气。
甜香顺着缝隙飘出来。
苏岁岁掀开盖子,雪白的糖糕膨胀得胖乎乎的。
拿筷子扎了扎,软乎乎的正好。
她夹起一个,放在盘子里,吹凉了才端出去。
王老太还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布娃娃。
见苏岁岁过来,眼神亮了亮。
不像刚才那样抗拒。
苏岁岁递过糖糕:“王奶奶,尝尝,刚蒸好的,甜得很。”
王老太犹豫了一下,伸手接过去,咬了一小口。
红糖的甜混着灵泉水的清润,在嘴里散开,她眼睛一下子亮了。
又咬了一大口。
“甜……好吃……还要……”
“哎,还有呢,慢慢吃,别噎着。”
苏岁岁又递过去一个。
顺手端过旁边的温水。
“喝点水,润润嗓子。”
王老太接过水,小口喝着。
手里的糖糕很快就吃完了。
她看着苏岁岁,突然道:“你……你像我年轻时候的邻居家丫头,叫……叫小芳。”
“您还记得小芳啊?”
苏岁岁赶紧顺着话茬。
“小芳现在也挺好的,经常跟我说起您,说您那时候总给她糖吃。”
王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
指着手里的布娃娃。
“这个……是兴国买的,他小时候,我也给他买过这样的……布娃娃,他抱着睡觉,不撒手……”
“娘!您记得这个!”
王主任的媳妇正好端着碗出来。
她跑过来,抓着王老太的手,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
“娘,您认得出这布娃娃是兴国买的?您还记得兴国小时候的事?”
王老太点点头,看着她,眼神慢慢清明起来。
“你是……我媳妇?你咋哭了?谁欺负你了?”
“没人欺负我!”
王主任的媳妇抹着眼泪笑。
“我是高兴,娘,您终于认得出我了!”
院门外传来自行车的刹车声。
这时王主任推着自行车走进来。
看见屋里的场景,愣住了。
他媳妇哭着笑,他娘手里拿着布娃娃。
旁边还站着一个陌生小姑娘。
“娘!您……您这是?”
王主任扔下自行车,快步跑进来。
王老太抬起头,“兴国……你回来了……这布娃娃,你还记得不?你小时候,抱着它睡觉,掉地上了还哭……”
“娘!”
王主任扑通一声蹲在地上。
握住母亲的手,眼泪大颗大颗地掉。
“我记得!我都记得!”
“娘,您终于认得出我了!”
“您知道吗?这半年,我天天盼着这一天,盼着您能再叫我一声兴国!”
“傻孩子,哭啥。”
王老太伸手。
用粗糙的手指擦了擦他的眼泪。
“我就是……就是有时候脑子糊涂,忘了事儿,不是故意不认你……”
苏岁岁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
王主任的媳妇擦着眼泪,拉了拉王主任的胳膊。
“兴国,这都是岁岁姑娘的功劳!”
“今天多亏了她,给娘做了糖糕,陪娘说话,娘才好起来的!”
王主任抬头,看向苏岁岁。
眼神里满是感激。
他站起身,往前走了两步。
突然跪在苏岁岁面前。
“小同志!谢谢您!”
“谢谢您救了我娘!您就是我们家的恩人!这磕头您受得起!”
“王主任!您快起来!”
苏岁岁赶紧伸手去扶。
“我就是帮了点小忙,王奶奶自己也在慢慢好转,您这样我可受不起!”
“受得起!”
王主任不肯起来,声音哽咽。
“我娘这病,看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都没用,你就来了一天,娘就认人了,还能说话了!”
“您这不是帮忙,是救了我们家啊!”
“要是我娘一直糊涂下去,我这心里的石头永远落不了地,家里也永远不得安生!”
王主任的媳妇也跟着劝。
“岁岁姑娘,您就受了这礼吧,我男人是真心感谢你。”
“这半年,他天天愁得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不少,今天终于能松口气了。”
苏岁岁没办法,只能先扶王主任起来。
“王主任,您快起来,咱们有话好好说。只要王奶奶能好起来,比什么都强,您不用这么客气。”
王主任站起来,擦了擦眼泪。
“苏同志,你说吧,有啥需要我帮忙的,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粉碎机的事老李给我打过招呼了,你放心,明天我就去粮站开会,保证把机器的事给你办得妥妥的。”
“多少钱都好说,就算我个人掏腰包,也得让你把机器拉走!”
“王主任,您别这么说,机器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们合作社能承担。”
苏岁岁笑着道:“只要您能帮我们把机器的手续办下来,我就感激不尽了。”
“手续的事包在我身上!”
“明天我一早就去粮站,跟同志们说清楚,这机器卖给你们合作社,是支持农村经济,是好事,没人会反对!”
“对了,您要是不嫌弃,今晚就在家里吃饭,我让媳妇杀只鸡。”
“不了不了,我还得回合作社跟老乡们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苏岁岁赶紧推辞,“王奶奶刚好转,也需要休息,我就不打扰了。”
王主任见她坚持,也不再挽留,亲自推着自行车送她到村口:“苏同志,您慢走,明天我给您打电话,告诉您机器的好消息!”
苏岁岁骑着自行车往回走了。
幸好有灵泉水。
不仅帮了王奶奶,还解决了粉碎机的难题。
回到黄花村时,天已经黑了。
村部的灯还亮着。
王彩荷和周兰芝正等着她。
看见她回来,王彩荷赶紧迎上来。
“岁岁,咋样了?粉碎机的事有眉目没?”
“有眉目了!”
苏岁岁笑着说,“明天就能有好消息,咱们的饲料加工,很快就能正常了!”
周兰芝也高兴得跳起来。
“太好了!我明天就去跟老乡们说,让他们不用再愁玉米没地方粉碎了!”
苏岁岁坐在桌前,喝着周兰芝递过来的热水,
等机器拉回来,就赶紧搭棚子,教老乡们用粉碎机。
再把饲料的配方调整一下,让猪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