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新兵连,我被直招进特种部队 > 第391章 莫非…我是天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易扬的身上,给他的迷彩服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的身姿愈发挺拔,眼神愈发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准备。

而台下的女兵们,依旧望着他的方向,眼底的仰慕更浓了。

在她们心里,易扬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旗手,更是她们学习的榜样,是阅兵村里最耀眼的存在。

将军们看着这一幕,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欣慰。

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年轻军人,国家的国防事业定会越来越强大。

满广志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兵而骄傲。

整个阅兵村,都因为易扬的这份荣誉而沸腾着,这份沸腾里,有喜悦,有敬佩,更有对即将到来的阅兵盛典的无限期待。

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易扬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好吧,他在军营每个瞬间都很珍贵。

从国际狙击手大赛,到现在第二次登上阅兵的训练场。

这次不同上次的是,这一次,他将以军旗手的身份,亮相阅兵场。

又是一周,就这样水灵灵的过去了。

自从易扬把挚旗手这一块拿捏之后。

他变了。

变得没有那么上进了。

加练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因为小张教官已经开始制止他加练了。

每天让他走两遍就好,千万别因为加练,把易扬这个宝贝疙瘩伤到了。

第二天一大早。

合练的哨声在凌晨四点半划破营区的寂静,易扬跑到集合点时,发现小张教官已经站在方阵前。

手里攥着连夜修订的合练方案。

“今天跟陆军徒步方阵合练,你作为军旗手,要把控好整个方阵的节奏,步频必须卡在准,误差不能超半秒。”

小张教官拍了拍他的肩,目光扫过他胸前的军牌。

“昨天指挥部来电话,说央视的记者会来拍素材,你可得拿出最佳状态。”

易扬眼前一亮:“你小子放心吧,保证不偏差!”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陆军方阵的战士们迈着正步走来。

易扬深吸一口气,双手端旗,待“齐步走”的口令响起,稳稳迈出第一步。

靴底与地面碰撞的瞬间,他清晰地听见身后方阵的脚步声瞬间与自己同步,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

合练进行到一半,央视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始终追着易扬。

休息间隙,记者扛着机器走过来,话筒递到他面前。

“易扬同志,听说你只用一周就从‘表情僵硬’练到现在的‘人旗合一’,能说说秘诀吗?”

没等易扬开口,旁边的李参谋先笑了。

“秘诀就是‘死磕’!上周他练表情练到吃饭时嘴角都在抽,晚上在宿舍对着镜子琢磨,连做梦都在说‘眼神再聚点焦’。”

“早上能看见他抱着模拟军旗站在窗边,说要等天亮看晨光里军旗的摆动角度,好调整自己的端旗力度。”

记者惊讶地睁大眼:“这么拼?那你觉得现在的状态能应对阅兵场的大场面吗?”

易扬刚要回答,不远处传来熟悉的笑声。

赵将军,这次作为特邀顾问来观摩合练,他之前可是看过易扬所有的大赛合集。

“他啊,最不怕的就是大场面!”赵将军快步走过来,拍了拍易扬的后背。

“有一年在国际军事技能大赛,最后一轮越野射击,他枪托抵肩时发现瞄准镜有点偏移。”

“愣是凭着手感调整,三发全中十环。”

“当时裁判都站起来鼓掌,说‘华国军人的心理素质,是教科书级别的’。”

记者立刻把镜头转向赵将军:“您觉得他身上最难得的品质是什么?”

“是‘不满足’。”

赵将军眼神里满是赞许,“每次训练完,别人都去休息了,他还在翻训练录像,自己找问题。”

“上次比赛拿了冠军,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总结,说‘最后冲刺时呼吸没调整好,要是再快0.5秒就更好了’。”

“就这份精益求精的劲儿,放在阅兵训练里,进步快是必然的。”

正说着,阅兵指挥部的王参谋带着几位专家走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是刚才合练的数据分析。

“易扬,你来看这个步频曲线。”

王参谋把平板递给他,“整个合练过程,你的步频始终稳定在116步每分钟,跟音乐节拍的误差不到0.2秒,比预设标准还精准。还有这个表情监测——”

他点开另一个文件,屏幕上是易扬的面部特写。

“从出发到通过观礼台,你的嘴角弧度保持在15度左右,眼神聚焦点始终在正前方45度,完全符合‘自然坚定’的要求。”

旁边的光学专家忍不住补充。

“我们用高速摄像机拍了你的端旗动作,发现你每次转弯时,手腕都会微调0.5厘米,刚好抵消离心力,军旗始终保持水平。”

“这种细节把控,没有上千次的练习根本做不到。”

易扬看着数据,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都是小张教官教得好,上周还特意找了阅兵往届的视频。”

说着,他看向小张“一句句跟我讲‘通过观礼台时,眼神要带着自豪感,但不能张扬’。”

小张教官摆摆手,语气里满是骄傲。

“是你自己悟得快!上周教你‘端旗换肩’的动作,我演示了两遍,你就抓住了核心。”

“换肩时重心要先移后稳,军旗不能有明显晃动。”

“后来你还自己加练,现在换肩动作比我当年教的老兵还利索。”

合练结束时已近正午,阳光把训练场晒得发烫。

易扬刚把军旗交给保管员,就看见几位老将军站在树荫下。

其中一位是曾在仪仗队服役二十年的老军旗手周将军。

“小易,过来让我看看。”周将军招招手,声音洪亮。

易扬赶紧跑过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周将军伸手摸了摸他的肩章,又看了看他的手。

掌心的茧子厚得能磨破布料,指关节上还有训练时留下的疤痕。

“当年我练端旗,三个月才敢说自己‘稳了’,你倒好,一周就有这水平。”

易扬笑了,莫非……我是天才?

周将军笑着点头,“刚才看你合练,步幅、摆臂、表情都挑不出毛病。”

“尤其是通过观礼台时那股子精气神,跟当年我第一次上阅兵场时一模一样——”

“有使命感,不怯场。”

旁边的老将军接过话茬。

“听说你还参加过国际比赛?我在电视上看你拿冠军,最后冲线时那眼神,稳得很!”

“现在扛军旗,这股子稳劲儿又用上了,好啊!”

“咱们军队就需要这样的年轻人,既能上赛场拿荣誉,又能上阅兵场展风采。”

易扬听着老将军的夸赞,笑着说道。

“赵老,我还有很多要学的,比如‘正步踢腿时膝盖的绷直程度’,小张教官说我偶尔还会有点松。”

周将军拍拍他的手:“年轻人不骄不躁,难得!当年我练踢腿,对着墙练了上千次,膝盖撞得青一块紫一块,才找到‘绷直不僵硬’的感觉。”

“你有这份较真的劲儿,再多练几天,肯定能做到完美。”

真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易扬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各个军区的将官看着他这个宝贝疙瘩,心里满是喜欢。

都在寻思怎么把他抢走。

回到宿舍时,战友们正围着电视看上午合练的回放。

看见易扬进来,小陈立刻递过一瓶水:“易扬,你快看!电视里你的镜头特写,眼神太绝了!”

“刚才我给我爸打电话,他说要让我弟也看,说‘这才是华国军人的样子’。”

“可不是嘛,营长!”旁边的小王凑过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

“你教我的‘端旗三步法’太好用了,刚才合练时,我端旗的稳定性比之前好多了。”

“张教官还夸我,说‘跟着易扬学,进步就是快’。”

易扬接过水,笑着说。

“是你自己练得认真,我就是把我琢磨的技巧跟你分享了一下。”

“咱们方阵是一个整体,只有每个人都进步,整个方阵才能出彩。”

周秉德静静的坐在床上,看着易扬说笑。

这个臭小子哪都好,就是太亮眼!

傍晚时分,小张教官拿着一份通知走进宿舍。

“易扬,明天上午有个‘标兵经验分享会’,指挥部让你给其他方阵的军旗手讲讲训练心得。”

易扬愣了一下:“我?我怕讲不好……”

这个东西有没有演讲稿啊。

用不用脱稿?

要是需要背稿子,就不去了。

还得占用自己休息时间背稿。

“你肯定能讲好!”张队长打断他,语气坚定。

“上周你总结的‘表情管理五步法’,还有‘端旗稳定性训练技巧’,都被指挥部当成范本了。”

“明天你就把你怎么对着镜子抠表情、怎么找‘人旗合一’感觉的经历讲出来,肯定能帮到大家。”

“那行…”

………………………

第二天的经验分享会上,易扬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训练笔记。

但当他说起自己练表情练到脸僵,最后通过想象阅兵场景找到感觉时,台下的军旗手们纷纷点头。

大家都表示认可,从步频,到面部表情管理,每一步都要做到非常的精准。

分享结束后,海军方阵的军旗手李湛跑过来。

“易扬,你说的‘眼神聚焦训练法’太实用了!”

“我之前总找不到‘坚定感’,刚才试了试你说的‘盯着目标点,想象身后是战友和国家荣誉’,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

“我也是!”空军方阵的军旗手张兴接过话。

“你教的‘端旗手腕微调技巧’,解决了我转弯时军旗晃动的问题。”

“刚才我跟张教官说,要跟你多请教,张教官还说‘易扬肯定愿意分享’。”

易扬笑着点头:“咱们都是军旗手,应该互相学习。”

“以后训练时,咱们可以多交流,一起进步。”

……………………

另一边……………

八月的训练进入了最后冲刺,全要素模拟演练成了常态。

每天清晨,22辆坦克会准时从营地出发,沿着模拟的阅兵路线行驶。

陆仁贾已经能熟练记住1000多组数据。

不同速度下的油门位置、转弯时的方向盘角度、遇到侧风时的修正幅度。

他甚至不用看仪表盘,就能凭脚感判断速度是否精准,凭车身的细微震动知道是否骑在路线上。

有一次演练,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砸在坦克舱盖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视线里一片模糊。

李理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

“稳住!看仪表盘,保持等速,不要受雨水影响!”

陆仁贾紧紧握着方向盘,雨水从观察窗的缝隙渗进来,打在他的胳膊上,可他的眼神却格外坚定。

他看着前方坦克的尾灯,跟着那抹红色的光点,稳稳地行驶在雨中。

整个方队像一条钢铁巨龙,在雨幕里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没有一辆车偏离路线。

演练结束后,队员们聚在食堂里,喝着热汤。

陆仁贾看着身边的战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有着同样明亮的眼神。

李理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天安门的照片。

“还有最后几周,”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却依旧有力。

“咱们在这高温里、在黑夜里、在雨里练了四个月,为的就是那天,让全世界看到华国军人的钢铁阵列,看到咱们的底气。”

陆仁贾看着照片里的天安门,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热流。

他想起第一次钻进坦克时的灼热,想起第一次跟车时的慌乱,想起深夜里排除故障的紧张。

那些曾经让他觉得无法承受的困难,此刻都变成了心里的底气。

他知道,当他们驾驶着坦克,沿着长安街驶过天安门时,每一次精准的转向、每一次平稳的行驶,都是对这四个月最好的回答。

很快,考核就开始了。

首先进行的是装备操作考核,要求战士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坦克的启动、行驶、射击等一系列操作,并且要保证准确性。

战士们一个个精神高度集中,双手熟练地操控着坦克的各种按钮和操纵杆。

“报告,操作完成,用时5分钟,无失误。”战士李强大声报告道。

考核官看了看记录,点了点头,“不错,下一个。”

接下来的几天里,又陆续进行了队列训练考核、心理素质考核等项目。

在队列训练考核中,要求战士们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整齐的队形,每辆车之间的间距误差要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而心理素质考核则是通过模拟各种突发情况,来考验战士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