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扬翻开相册的第一页,是他刚当教官时的样子,穿着作训服,正在给将官纠正踢腿角度,眉头皱得紧紧的。
第二页是他第一次握旗的照片,旗竿歪歪斜斜,他的表情紧张。
后面的照片里,他的姿势越来越标准,眼神越来越坚定,直到最后一页。
阅兵当天的画面,他举着旗帜,目光如炬,身后是整齐如刀切的方阵。
“谢谢首长!”易扬再次敬礼,声音有些沙哑。
回到队列时,身旁的战友们用眼神向他祝贺,有人偷偷竖起大拇指。
易扬低头看着胸前的两枚徽章,三等功奖章在上方,阅兵纪念章在下方,像两颗互相映照的星。
“同志们!”总指挥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总结的意味。
“三个月的训练,三个月的坚守,你们用最好的状态完成了任务。”
“有人晒黑了,有人瘦了,有人带着伤,但没有一个人掉队。这就是我们军人的样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听d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队列里自发响起震天的口号,声音撞在白杨树的树干上,又反弹回来,形成一阵阵回声。
“现在,我宣布:”总指挥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所有人员,今日下午返回原部队报道。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假期,每个人都有!”
“哇!”这一次,队列里再也忍不住了,欢呼声像炸开的礼花,瞬间充满了整个操场。
有人激动地攥紧了拳头,有人用力拍着战友的后背,还有人悄悄抹了抹眼睛。
很久没回家了,谁不想念家里的热饭,想念父母的唠叨,想念妻子孩子的笑脸?
易扬的脑海里闪过母亲的样子。
阅兵那天,她一定守在电视机前,在密密麻麻的队伍里找他的身影吧?
“最后,”总指挥的声音带着不舍,却也充满力量,“这段日子,会成为你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记住今天的荣耀,更要记住训练时的汗水。回到原部队,要把阅兵精神带回去,继续拼搏,再创佳绩!解散!”
“是!”
随着一声整齐的应答,队伍开始有序解散。
易扬跟着战友们往宿舍走,阳光已经升高,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点。
有人在讨论回家要吃什么,有人在计划带孩子去哪里玩,还有人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想联系家人。
“易教官,你这三等功可得请客啊!”一营一个年轻的战士凑过来说,脸上满是羡慕。
易扬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问题,回部队就请大家吃食堂的红烧肉。”
“那哪行,得吃好的!”另一个战士接话道,“你这可是咱们村唯一的三等功,必须得庆祝!”
大家笑着闹着,脚步声轻快了许多。
易扬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相册,又摸了摸胸前的奖章,突然觉得心里满满的。
这段日子的苦与累,此刻都化作了甜。
他想起刚接旗时,小张教官对他说。
“举旗不是力气活,是良心活,你得对得起身后的队伍,对得起头顶的国旗。”
现在,他可以说一句,自己做到了。
宿舍里,大家正忙着收拾行李。
被子被叠成豆腐块,放进背包。
作训服洗得发白,却叠得整整齐齐。
还有人把阅兵纪念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生怕碰坏了。
易扬打开衣柜,将那本相册和奖章放在行李箱最上层,上面铺了一层软布。
这些是他最宝贵的收获。
“易扬,听说你回原部队后,可能会迎来作战任务?”同屋的战友一边打包一边问。
“还不确定,听组织安排。”
易扬回答道,心里却有了一丝期待。
相信这一次一营的战士们也会把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那种永不放弃的韧劲,那种把平凡做到极致的坚守带到队伍里面。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走廊的地面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远处传来汽车发动的声音,那是第一批返程的车队。
易扬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训练场上汗水的味道,混合着青草与阳光的气息,这是属于阅兵村的味道,也是属于荣耀的味道。
他拉上行李箱的拉链,“咔哒”一声轻响,像一个句点,也像一个新的开始。
转身时,他最后看了一眼宿舍的门牌——“307”。
这个数字会和那些清晨的号声、傍晚的军歌、训练场上的口号一起,永远刻在记忆里。
走出宿舍楼,看到战友们正扛着行李往车队走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脚步轻快。
易扬提起行李箱,跟上队伍,胸前的奖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从这里出发,他们将带着这份荣耀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书写属于军人的故事。
而那段在阅兵村的日子,那些关于坚持与成长的记忆,会像胸前的奖章一样,永远闪耀在生命里。
……………
大巴车驶离阅兵村时,秋阳正悬在天际,把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影拉得老长。
满广志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远处。
那里曾是他们日复一日踢正步的训练场,此刻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整齐的跑道在阳光下泛着白光。
“旅长,这次回去,塞北的风怕是已经硬了。”
易扬提着两袋刚买的矿泉水走过来,将其中一瓶拧开递过去,自己也拉开一瓶,喉结滚动着咽下一大口。
他身上还穿着阅兵礼服,肩章上的星徽被阳光照得有些晃眼。
满广志接过水,指尖触到瓶身的凉意,笑了笑。
“你小子,刚在阅兵村待了大半年,就忘了塞北的秋天有多烈?”
满广志接着说道“去年这时候,演习场的风能把帐篷掀了,你带着一营在野外驻训别跟我叫苦!”
“我叫苦就是申请沙漠帐篷!”
“哈哈哈哈你个臭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