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的话音一落。
朱棣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目光也不自觉的看向了朱正。
“明太祖都留下了书信给朱棣,而且还直接开口说是否攻入了应天?”
“这一句话还真的是直入主题啊。”
“难道是我当年告诉了朱元璋不成?”朱正此刻也是在暗暗思索着。
自当初朱权开始。
似乎自己当年就将一切都谋定好了。
无论是大宁之军队,还是湘王之假死。
一切都是自己安排的。
看似死去了很多年,实则一切的事情都未曾脱离他的掌控。
这便是未卜先知,熟知历史的结果。
若非如此。
绝无可能做到。
“我当初还真的是算无遗策,完全都算好了啊。”
“不过。”
“如若我当年告诉了明太祖,朱老四会造反,而且还成功了,这老朱留下了书信难道是让朱老四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圣旨不成?”
只是转念一想。
朱正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而且这一个可能性极大。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朱棣得位不正之名就彻底被洗刷了,而且还是被开国太祖亲自洗刷的。
未来。
朱棣也无需再背负造反谋逆之名,无人敢诟病。
而朱允炆哪怕是逃了,也将彻底落入不复之地。
也正是此刻。
朱棣也想到了这一点。
“继续宣读。”
朱棣当即开口道。
心中自然也是带着期待。
“三年来。”
“昔日高政留下的暗子不知道帮了我多少,若非高政所谋,我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
“说不定当年他还对父皇说了什么。”
“这两封信,一封圣旨,如若其中有一封是父皇对我的传位圣旨,那我以后就不用背负造反谋逆之名了。”
“但愿如此啊。”
朱棣心中想着,从原本的忐忑也变成了期待。
毕竟自己儿子已经给了太多惊喜了,说不定这一次又会是惊喜。
“看到这话,是不是很惊讶?”
“这是高政那小子告诉咱的。”
“他说咱以后会选择朱允炆作为皇太孙继位,朱允炆又会在继位之后削藩,残杀禁锢血亲。”
“当然。”
“这并非高政亲口对咱所言,而是在洪武三十一年时,咱弥留之际,云奇那老东西交给咱的,并说是昔日高政留下了书信,在洪武三十一年,咱要死的时候再拿出来,这小子还真的是会卖关子啊。”
“在看着书信上,高政所写下的话后,咱惊了,也更加疑惑了。”
“因为高政在洪武十五年留下的书信竟然预料到了洪武二三十年时的事情,预言到了标儿病逝,预言到了咱不会立你老四为储君,而是会立朱允炆,还会将他母亲扶正,咱违背了自己所定的皇明祖训。”
“在看到了高政这一封信后,咱是真的后悔了。”
“咱也感觉要出事了。”
“而且,高政还说当年他与雄英染上了天花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最有可能的操纵着就是吕家,就是吕氏。”
“被高政预言对了这么多,咱感觉高政说的是对的。”
“但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咱已经立了朱允炆,更让他在朝堂掌权,咱更是病重在榻,无力回天,根本不可能再改变了。”
“所以,咱留下了这一封书信,如若能够重见天日,必是老四你到了应天了,除此外,别无可能。”
“因为咱已经安排了暗手,此盒,唯有文渊殿倒,修缮重葺方可重见天日,而咱也留下了一个盒子给允炆,或许吕家真的如高政所言,一切都是他们所为,但允炆毕竟是咱的孙子,咱也是想要给他立下一条活路,并且,也为这一个盒子重见天日做准备了。”
“咱留下的暗部锦衣卫,必会焚宫,你如若夺了应天,必会修缮文渊殿,这便是此盒重见天日之时。”
马和大声宣读着。
随着这些话音落下。
整个大殿内自然是一片震惊。
“又是预言。”
“又是燕世子的预言。”
“没想到连太祖都收到了世子殿下的预言书信。”
“世子殿下如何做到的?怎会如此厉害?未卜先知?”
“从太祖的语气看来,当年他似乎对立朱允炆后悔了,而且也对吕家也的确是有了猜忌。”
“如果这是真的,太祖这书信便是为皇上正名啊。”
“皇长子,如何做到的?”
此刻。
不少藩王还有朝臣将目光都投向了朱正,十分的好奇,甚至是敬畏。
未卜先知之能。
凭这一点,太过恐怖了。
“真的是高政为我所谋。”
“太好了。”
“如此看来,今日除了能够与高政相认,竟还能够得到这意外之喜。”
“如若父皇真的留下了传位圣旨,那我就不用背负造反之名,而是得太祖皇帝的圣旨继位,我面向天下的唯一短板也就没有了。”
“朱允炆,那也就无需担心什么了。”
如若说谁最为激动,那自然是朱棣,此刻他的心都在发颤,并非惧怕,而是激动如此。
如果真的如他所想,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总之。”
“咱这一封信也是阐述前因后果。”
“倘若。”
“一切真的如高政所预言的那样。”
“朱允炆继位之后无度削藩,残害亲族,若真的要逼死咱的儿子,逼死老四。”
“咱,不容他。”
“还有。”
“倘若老四入了应天后,查出洪武十五年那一场天花真的与吕家,与吕氏,与朱允炆有关。”
“咱更加不容。”
“老四,可打开圣旨。”
马和又大声的宣读道。
话音到了这里。
这一封书信也表明了一点。
昔日洪武皇帝,大明的开国太祖朱元璋,在垂暮之际真的相信了朱高政的话,所以才会留下这一封书信来。
这。
便是特意留给朱棣的,也是留给大明,乃至于朱元璋给自己一个交代的。
倘若当年那一场天花真的是吕家所为,那朱元璋也是被吕家给骗了,甚至于朱允炆的皇位就不正了。
那一场天花让朱元璋失去了太多了。
自己的妻子。
两个最为看重的孙儿。
倘若真的是吕家,那朱元璋又怎会不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