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630章 时势造英雄,玉米成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0章 时势造英雄,玉米成熟

朱元璋大喜。

这个实诚的小子还知道藏锋?

王怀安这个人,根本不在乖孙的关注名单里。

八成是因为历史变动,开设恩科,才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成了咱的好医官!

“快说快说。”

朱元璋最烦别人卖关子。

其实王怀安不是在卖关子。

而且这些事,是在他写文章累了的时候,胡思乱想的,需要梳理一下。

“回陛下,既然要在各县乡建设太医院分院,必然要采购大量的药材,可以选择当地知名但非龙头的药材商,再让他们竞争,趁着他们打得火热时,发展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王怀安。

忽然有种当年看李善长的感觉。

只不过,当年的李善长可没眼前这个年轻人这般年轻,可以再行塑造。

“拱火挑事,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朝廷从中获利不说,还能让乡医成长获得喘息,好,具体怎么做,就由你这个松江府医推官列个章程,等殿试结束,你送到咱面前来,咱和太子他们商议一下。”

松江府医推官!

金口玉言,再无更改!

王怀安只能硬着头皮一拜:“学生……不,微臣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元璋伸手拍了拍王怀安的肩膀。

“殿试要来,有了功名往后的路才能走得更长,这是你应得的。”

既勤恳好学还有悬壶济世的慈悲心肠。

虽然这种人当不了六部之首,做不成九司寺卿,也掌不了大权。

但是主管太医院未来诸多杂事,一定没问题。

“老戴,你这回可是给自己挑了一个好帮手。”

“陛下谬赞了。”

戴思恭想到等王怀安成长起来,自己就能告老还乡,每日义诊,造福乡里了,更是打定主意,趁王怀安在京的这段期间,好好地给王怀安补补医学方面的功课。

此事落定,戴思恭便带着王怀安走了。

朱元璋特意让毛骧,派了两个机灵的锦衣卫,暗中保护王怀安。

“往后就由他们当王推官的贴身护卫,这过江龙和地头蛇的争斗,可是见血不眨眼的。”

又得到一个年轻的人才。

朱元璋高兴得替儿子批了厚厚一摞的奏疏。

等朱标外出交待完暗查沈家恶行的事,踩着饭点回来,看到案桌上空空如也,十分惊喜。

“父皇,今日有什么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儿臣也开心一下。”

朱标记得上次父皇把所有奏疏批完,一本不给他剩下,还是在去年。

早已被乖孙打趣成习惯的朱元璋,此时被儿子打趣,他也早就习惯了,想到王怀安,忍不住爽朗大笑。

“哈哈哈,标儿,咱又给你找了个年轻的好官!”

“又?”

难道英儿看的小说还不够全面,遗漏了哪个关键人物?

还是时势造英雄,本该因为朱允炆之乱,埋没的新一代人才,浮出水面了?

但凡能够正常延绵二代的国家,文臣武将是不会断代的。

可在英儿认知的历史当中,它出现了严重的断代,以及许多文臣名仕,根本没有展露才学与抱负的机会,就沦为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比如方孝孺。

比如刘仲璟。

还有许许多多,因一个错误决定,本该名扬天下开拓江山,却不得不因内讧沙场埋尸的将军们。

“标儿?标儿?咱让你猜猜是谁,你怎么走神了?累了?要不咱让人去喊乖孙,先吃饭你回东宫休息去,改天再议此事?”

“儿臣不累。”

朱标总不能说实话,拆英儿的台,说冒出来英儿不知情的好官,也是正常的。

朱元璋见他神情不太对,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转而问起了沈家那边,安排得怎么样了。

“只等父皇殿试结束,钦点杨缜前去督办此事,便能让沈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好!”

一天到晚都是好事发生。

朱元璋神清气爽,晚饭又能多吃一碗。

只是。

还没等到饭菜上桌。

宫外李俨派人传来了消息。

有两株玉米熟了!

“前几日乖孙就说应该能吃了,咱怕他馋得慌没告诉他,这一回……”

【爷爷,我是那种为了多吃一口玉米,就误了国事的败家子吗?】

朱雄英坐在推车里,打着推车凑上前,语气幽怨地喊了一声。

“爷爷。”

“……”

朱元璋心道:老话说得好,不能背后说人,这回被抓了个正着,太尴尬了。

朱标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

“英儿,先吃晚饭,正好你白日里睡了这么久,晚上睡得迟,带你去皇庄转一转。”

哪怕张东洋都已习惯了皇孙小殿下非常人能够理解的一些行为。

但他还是不能理解。

大晚上的去皇庄喂蚊子,为啥要带着小殿下?

这秋后的蚊子,它可是死叮啊!

“东洋,你去趟东宫,把临安给英儿做的防蚊虫的荷包拿来,等会儿要用。”

“属下这就去!”

疼爱小殿下的张东洋,一溜烟跑得飞快。

跑回来的时候正好开饭,还被安排到了朱雄英的旁边。

张东洋正受宠若惊呢,就听陛下吩咐他。

“盯着乖孙让他少吃些,你功夫好手脚麻利,看他往嘴里乱抓就给他抢过来。”

“……”

“……”

张东洋和小殿下四目相望。

一个无奈,一个无语。

朱元璋和朱标由于记挂着玉米的事,也没提王怀安这个横空出世的学子的事。

吃过晚饭,祖孙三人便乘坐马车前往皇庄。

由于主要街道今晚到处都在吃庆功宴和谢师宴,马车只能绕了两条街。

等来到皇庄时,夜幕四合,半山腰亮如白昼的灯火,十分扎眼。

【这黑天白夜地一直进行光合作用,玉米的产量应该比野蛮生长要高吧?】

朱雄英离着种植玉米的地方越近越紧张,想啃手指甲缓解一下情绪,被张东洋眼疾手快地把他的小手手给抽了出来。

然后,在朱雄英的注视下,张东洋掏出一个纸包,里面装着两根磨牙棒。

“这是太子妃娘娘担心小殿下无聊,特意让属下带来的,说要是小殿下无聊得想啃指甲,就吃这个。”

【我不是无聊,我是紧张……算了。】

朱雄英以顽强的意志力,控制住了啃指甲。

顺便一把夺过两根磨牙棒,像只小仓鼠似的,一点点啃食起来。

其实朱元璋也很紧张。

但看到乖孙这张讨喜的脸,想着就算玉米第一次试种产量不高,只要有乖孙,一定有办法渐渐提升产量,他心中大定。

“走,咱倒要看看,今年秋收能收多少斤的玉米!”

收得少了,就算是歪瓜裂枣也得留种,可就没有让乖孙尝一口的机会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