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王怀安,一眼看出了戴院使的用意。
这是打算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一手?
第一次进皇宫,接触到这么多皇家人物的王怀安,内心非常紧张,可当戴思恭拽着他的手,搭在了张东洋的脉搏上时。
以往看病诊治时丰富的经验,让他瞬间冷静下来,眉头紧锁。
这可把张东洋吓了一跳。
“戴院使,我不会真的得了什么大病吧?”
虽然他没见过眼前这个青年,到底是何来路,但能够在戴院使面前露一出的,必定是少年名医。
要是他没病,对方怎么眉毛皱得能夹起一只苍蝇呢?
这边的动静成功引起了殿内朱元璋的注意力。
朱元璋背着手走了出来,好奇的询问:“戴院使,这个小伙子咱怎么没见过,太医院新来的?”
“回陛下,正是。”
在戴思恭看来,不论王怀安能否通过这一关,他都会让王怀安入太医院。
只是诊断的结果不同,会影响陛下安排官位罢了。
而王怀安此时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汗。
“另一只手。”
又号了片刻,王怀安这才松手,连忙一撩衣袍,朝着朱元璋下跪,轻声致意。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倒是个心细的,洋儿,还不赶紧把乖孙推进殿里去,可别把乖孙给吵醒了。”
朱元璋斜了一眼莫名其妙带了生人进来的戴思恭。
这个人到底是谁?
等到朱雄英的摇篮推远了,戴思恭这才兴奋的回答。
“陛下,此人是老夫在榜下捉的医官!”
“榜下捉的医官?他是今年恩科会试的录取者?”
“对,怀安,你同陛下说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戴思恭也不清楚王怀安的底细。
但能够参加会试的,身份早就经过层层筛查,还要联名互保,安全没有问题,关键就是能力与人品。
王怀安从未想过,自己还没参加殿试,就先单独与陛下见面了。
他斟酌了一下用词,便介绍了自己的出身,以及全家得天花病死,从那以后,便一边学习,一边学医。
“咱听你说,你的名次不高,你要是把学医的时间放到读书上面去,这名次应该能够提高一些。”
“回陛下,学生学医也是一场意外,学生、学生最初其实是为了采集草药换钱,好买纸笔,可那镇上收购药材的商贩,欺负学生不懂行,学生这便抄录了医书学习,不承想,医术倒比学识更加精进。”
“那你为什么不悬壶济世呢?”
朱元璋也是从苦水里泡出来的,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
但他同情归同情,任用官员,还是要理性思考。
首先,作为将太医院根系伸到地方的负责官员,必须要具备一点。
忠诚。
而这个忠诚,在没有遇到大灾大难之前,主要体现在诚上面。
即,诚实的诚。
“陛下,在我们当地,医者乃贱业,因此学生给村民们看病,并不收取医药费,而是教给他们认识药草,开了方子让他们用最低的成本去治好疾病,我不从医,也是因为我吃百家饭长大,承载着族里的希望,如果不是戴大人说当医官也立即走马上任,学生身负重担,也没有勇气尝试去当医官。”
“好!”
朱元璋听完,忍不住赞叹一声。
“虽有苦衷但是不隐瞒,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咱就喜欢这样的人才,戴院使,你认为咱该给他安排什么官职?”
王怀安心中一动。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戴大人不仅医术高明,也没有撒谎诓他!
“陛下稍候,先让他把诊断的结果说出来。”
戴思恭比划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怀安便不假思索的回复。
“那个护卫身体硬朗,较常人气息浓厚,是一个练家子,而且他的气息虽然当时很粗重,但过后就变得绵长有力,所以他没有病。”
“可是老夫见他面容倦怠,眼赤苔青。”
“应该是劳累以及秋燥所致,晚上早睡早起多喝一杯水即能消退。”
在偏殿探着头听诊断结果的张东洋,听到这话,刚要松口气,心却悬了起来。
不对。
这小子是个书生。
自己有没有病,还得听戴院使的!
而戴思恭自然知道张东洋没病,他只是想看看,王怀安诚不诚实,在医道一途上,敢不敢不畏名医说实话。
事实证明他这次没有看走眼。
“陛下,老夫认为,王怀安可担任浙江行省医改的总推官!”
戴思恭的建议让朱元璋沉默了片刻。
要不是王怀安知道戴思恭在杏林里的名声,还有戴思恭做过的善事,他都认为戴思恭是在捧杀自己。
自己才二十一岁,就去担任一省总推官。
哪怕是太医院分院,官职估摸着也就七品,但这担子太重了。
“老戴,你果然还是只能呆在太医院。”
朱元璋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这可把戴思恭听得摸不着头脑。
“陛下这是同意了吗?”
“咱……唉!王怀安,你觉得呢?”
王怀安依旧毫无保留的回答。
“以学生目前的能力,最多担任一县的推官,学生在官场上并没有阅历与见识,医改之事,利在当代与千秋,浙江行省又是人口众多,赋税最多的地方,学生想去偏远的县域,推行接种牛痘,试建分院的差事。”
朱元璋又高看了这个王怀安一眼。
“咱现在都想让人,去调来你答题的文章来看看,你想改革的国策里写的是什么了。”
此子虽然这一次会试名次不靠前,但凭着自知之明,敢于办事的态度,他日必成大器!
“惭愧,学生写的正是医改论。”
那就难怪了。
所有考生的文章都是先由辅考官阅览,再评级挑选,到了标儿手里,能看到的也就只有名次靠前的一甲学子的文章。
那群人身在京畿重地,有个头疼脑热,不是去请回春堂能起死人肉白骨的名医,就是找太医院,他们就是医改潜在的反对派。
“那你给咱说两句你写的策论,咱听听再决定,看看给你安排哪个县。”
“学生认为,医改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快速增员上,除了更改医者为贱业的认知,更要让医者有‘利’可图,还有就是向乡村推广医药常识,只是这样一来,当地的药商与医馆,定会合力阻拦,学生有一计,未曾写于文章之中,不知陛下有没有兴趣听学生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