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号\"货轮如同一只负重的巨兽,平稳地航行在浩瀚的印度洋上。它的航迹,不仅划开了蓝色的海面,也连接着非洲高原与遥远的东方。船体深处,密闭的货舱内,来自埃塞俄比亚绍阿地区的第一批\"瀚海1号\"小麦,正经历着漫长的海上旅程。它们沉默地堆积着,仿佛沉睡的金色宝藏,对即将到来的检验和承载的希望一无所知。
农业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椭圆形的会议桌上,除了常规的文件,还摆放着几个透明的密封袋,里面是金灿灿的麦粒,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是随报告空运回来的样品。
周部长亲自主持会议,与会者包括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多个关键部门的代表。李振邦那份详尽的报告,尤其是关于运输受阻和民营企业家紧急驰援的部分,被重点讨论。
\"同志们,\"周部长敲了敲桌子,指向那些麦粒样品,\"这就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项目上收获的第一批粮食。产量数据,刚才大家都听到了,非常鼓舞人心!这证明了我们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技术可行性!后续我们国家的地能够真正得到修生养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是,李振邦同志在报告里反映的运输问题,给我们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国际市场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物流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就会非常被动!这次是侥幸有民营企业帮忙,下次呢?\"
交通运输部的代表率先发言:\"周部长,各位同志,我们完全同意建立自主可控运输线的必要性。目前初步设想,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比如中远海运,开设定点定班的‘非洲粮食运输专线’。初期可以投入2-3艘巴拿马型散货船,专门负责东非航线。\"
发改委的同志则更关注可行性:\"专线运营成本不菲,需要评估其经济性。建议初期可以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模式,国家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或航线开辟奖励,同时要求运营企业自负盈亏,倒逼其提升效率。\"
商务部代表补充道:\"除了粮食,回程船舶也可以考虑搭载我国出口到非洲的农机、化肥等物资,提高船舶利用效率,降低空驶率。这也符合我们加强与非洲经贸往来的大战略。\"
国安委办的领导最后强调:\"这条运输线,看似是商业行为,实则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建议在航线选择、船舶安保等方面,要制定更高标准。\"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原则同意启动非洲粮食运输专线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制定,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多部门配合,尽快拿出具体方案上报。
非洲基地里,李振邦团队在焦急等待国内消息的同时,并没有停下脚步。第一季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暴露了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我们计划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李振邦提出,\"我们愿意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并且,我们可以出资为村里修建一口水井,解决旱季的饮水困难。\" 这种将项目发展与社区福祉捆绑的策略,显示出更大的诚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气氛。
经过二十多天的航行,\"丰裕号\"终于缓缓驶入了中国南方某个重要粮食进口港的怀抱。海关、质检、农业部门的人员早已等候在码头。
抽样、检验、化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而迅速。当最终的检验报告出来时,所有等待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品质优良,主要营养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全部符合要求,完全适合作为加工原料!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北京和非洲基地。
北京,最高层基于详细的报告和成功的检验结果,正式拍板:批准启动\"中非粮食走廊\"建设计划第一期工程。 由国有的中远海运集团具体负责,调配两艘现代化散货船,开设中国至东非(以吉布提港为核心)的定点粮食运输航线,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非洲基地,接到消息的李振邦团队欢呼雀跃。这不仅仅是运输问题的解决,更是国家对他们工作的高度肯定和战略背书!
巨大的粮仓内部,空气带着一股特有的、混合着尘土和陈谷的凉意。高耸的穹顶下,灯光将堆积如山的粮食映照成一片望不到边的金色。这里是国家粮食储备库,一座沉默而庞大的胃,守护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几辆重型卡车缓缓驶入专用卸粮平台,车身上还带着远途跋涉的风尘。这些卡车上装载的,正是从“丰裕号”货轮上卸下、经过严格检验的埃塞俄比亚“瀚海1号”小麦。
中储粮当地直属库的主任王启明,一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眼神却异常锐利的中年男人,早已等候在现场。他身边站着负责品质检测的高工,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技术人员,以及几名操作员。
卡车后挡板打开,金黄色的麦粒如同瀑布般倾泻入接收坑,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运往指定的仓廒。
王启明抓起一把麦粒,放在掌心仔细捻搓,又凑近闻了闻,脸上露出些许惊讶:“老高,你看这麦子,颗粒还挺饱满,色泽也正,闻着有股子…不一样的香气,像是阳光晒透了的味道。”
高工推了推眼镜,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几粒,点头道:“是,初步看,千粒重应该不错。比我们之前进口的一些同类饲料麦,品相要好。”
操作员在一旁报告:“王主任,高工,入库初检,杂质率低于标准,水分含量也控制得很好,非常适合长期储存。”
王启明满意地点点头,但对高工说:“老高,咱们不能光看表面。这可是头一回从非洲那个项目运回来的粮食,虽说港口检验合格了,但进了咱们的库,就得按最严格的标准来。所有指标,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必须重新过一遍咱们自己的仪器,留样备查,一点都不能含糊!”
高工神情严肃:“您放心,主任。实验室已经准备好了,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全套检测流程马上启动。样品会按规定保留三年。” 他顿了顿,补充道,“说起来,能在那种地方种出这个水平的粮食,那边的技术团队,是真下了功夫了。”
王启明望向那不断涌入粮仓的金色洪流,感慨道:“是啊,李振邦、方稷他们,不容易。听说那边情况复杂得很,又是土匪又是文化冲突的。能把第一批粮食顺顺当当种出来,再运回来,简直是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了能让咱们的地有一口修生养息的机会,这些教授也是拼了。”
他转头对身边的调度员吩咐道:“这批粮食,单独建档!仓廒号、入库时间、数量、品质报告,全部标注清楚。!”
调度员赶紧记下。
高工看着检测仪器上开始跳动的数据,插话道:“王主任,从目前快速检测的几个样本来看,数据很稳定,都在优级范围内。如果后续全面检测没问题,这批粮不仅可以作为饲料,部分品质更好的,甚至可以进入口粮加工渠道进行配比试用。”
王启明眼睛一亮:“哦?那意义就更大了!这说明我们海外粮仓的定位,可以不仅是保障总量,还能提升品质结构。” 他拍了拍身边的粮堆,语气中带着一种自豪和使命感的混合情绪,“想想看,将来,咱们老百姓的饭碗里,可能就有来自非洲大陆的粮食。这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战略空间的拓展啊!”
又一辆卡车卸完货,缓缓驶离。传送带的轰鸣声持续不断,金色的麦粒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国家粮食储备的汪洋大海。
王启明对高工和操作员们郑重地说:“同志们,这批粮食,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粮食,更是一颗‘种子’,一颗海外拓荒的种子,一颗战略保障的种子。咱们的任务,就是把它安安稳稳地储藏好,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合格地调得出去!大家各就各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是!”众人齐声应答,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