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1644 > 第189章 租赁制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夜赶回直沽,第二天,赵辰几人在直沽赶上了年夜饭。

看着桌子上的铜锅羊肉,虽然大多数还是用的铁锅,一群学子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大人,这羊肉真香,要是去开个酒楼,生意绝对好做!”

夹了一筷羊肉放嘴里,赵辰鼻腔中全是葱姜的鲜香。

“今天这年夜饭,还得谢谢我们冀掌柜啊。”

众人被赵辰的话吸引,一齐回头看去,满面笑意和激动的冀掌柜不停给所有人点头。那再也无法伸出的左手,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单手行礼。

“各位小公子只要喜欢就行,元宵节那天,我们的羊肉馆就会在直沽同乐楼开张,还请各位来捧场!”

这顿饭是在衙门口吃的,能把衙门用来摆酒席,赵辰估计是头一个。他笑着站起身来,手里捧着一碗酒,“这几天辛苦大家,我敬大家一碗!”

“敬大人!”

所有学子都一齐端起酒碗。年轻人气盛之极,房梁不禁抖动起来,若不是过年刚打扫干净,这羊肉怕不能吃了。

大家都仰天一口,然后陆续落座,在赵辰身边端起碗的王朝月,却久久没有咽下。今日他看了账册,四十户人家抄没出来的地产,居然占了直沽土地的八成。用血淋淋来形容土地兼并,一点都不过分。

看王朝月一直没落座,赵辰脸上露出捉狭,“看来,你们嫂子有话要讲啊,大家鼓掌欢迎一下!”

王朝月哪里有话要讲,只是想起大明各地若都如此,天下成这番模样,也就不奇怪了。

被赵辰不羞不臊的开了个玩笑,顿时闹了个脸红。丢给赵辰一个大白眼做新年祝福,王朝月才将手中的酒碗放在桌上,表情却不禁严肃起来。

“各位,本来过年不该说这些的,但是我仍然不吐不快!”王朝月把手一拱,场内更是安静不少,“今日看了账册,才知直沽绝大多数百姓都是佃农,想到此,我恨不得把那些大户们抓回来千刀万剐!”

在场许多人都知道,王朝月可比赵辰行事更加果决。她这话,恐怕不是简单发发怒气而已,幸亏那些直沽大户们都早走几天。

酒席场内非常安静,锅内羊肉沸腾的咕咕声在空气中清晰可闻。王朝月却将桌上的碗再次端起,“你们总兵大人酒量就那点,大概连我这个女子也喝不过。”

“哈哈!”场内一阵忍俊不禁。

“但是!”王朝月眼中露出深意看向赵辰,“我今日还是得敬他一碗,从明天开始,直沽每个百姓能分到多少良田,全看他的了。”

这话中的意思,既有对赵辰在大沽的赞同,也有提醒赵辰,未来直沽的政策可得制定妥当。

当然,直沽要怎么安排,赵辰心中早有安排。

……

大年初一,直沽衙门却人满为患。

有什么比过年还要重要,那当然是能在新年第一天,就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昨天晚上又被灌酒,赵辰脚步有点虚浮,不过他手中的那张纸页,却无比沉重。

“各位乡亲,今天可是大年初一,我们为啥聚集在此地?”

衙门前广场突然安静,老百姓善良,虽然他们知道赵辰是来给大家发地的,但没人敢主动出来说话。

既如此,赵辰只得再次发问,“你们之中可有谁,是家中有自耕地的?”

当然不能有,二百多人,都是诸奇筛选过,绝对的无地佃农。此话一出,场内顿时寂寥,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比对老天爷还要深厚。

“大人,我听说,从今以后,天津卫的土地都不分给农民,大家都只能租赁?”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那是一个身材算高,却偏瘦的中年。若是家中有足够的粮食吃,本可以长成一个魁梧汉子。

大家当佃农当怕了,心中特别没底。

“对!”赵辰首先把问题定调,然后询问那人,“请问,这位兄弟前些年是租的谁家地种?”

“我……”男子迟疑了一瞬,然后大声喊出,“是租张员外的,他现在已经被大人撵走了。”

微微点头,赵辰再次问对方,“请问田租是几许?”

那男子见赵辰言语和煦,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一亩八斗米,若是收成好,便是四成,若是老天爷不给饭吃,至少得六七成。”

大明生产力不高,一亩田只能产二百斤,也就十七斗左右。

这就是如今的百姓,辛苦一年,收获大部分都给地主拿走。

“能吃饱饭吗?”

“不……”这让男子羞于启齿,看了眼周围都突然变作自卑的眼神,终于憋红着脸将话说完,“不能,就算过年,娃在家还饿的直哭。”

农民靠力气耕种,却吃不饱饭,一时整个衙门气氛沉闷的可怕。

见气氛差不多了,赵辰才把手中的纸片在空中抖开,“有认识字的吗?读出来听听。”

还真有人认识字,一个胡须修长,额面却晒的漆黑的男子缓缓向前走了几步。当他看清纸片上的字后,眼中猛然露出精光。

“考不中,大人手里写的是啥?”

此人绰号考不中,当初做过秀才梦,后来秀才也没考上,又在家继续种田务农。看他一身破烂打头,读书并没有给他种田带来更多收获。

考不中愣了半晌,有些透亮的眼珠子在赵辰身上打量片刻。不着急回应那些乡亲,反而问起赵辰:“大人,你说的这个法子,如何保证?”

这个问题很好,赵辰赞赏的点点头,“我稍后回答,你先把内容读给大伙儿听。”

片刻后考不中开始念道:“天津卫,每亩租田收税三斗,若天灾,免收。永不增赋。”

即便是天再干,辛苦辛苦,每亩也能收个几斗米。这可是把税降了一半不止,惊讶声四起。

没有阻止喧嚣,赵辰任由他们去讨论。一炷香时间后,考不中主动开始挥手让众人安静。

这人读了点书,在乡邻中算有一点点话语权,很快二百多人安静下来,考不中才转过头看着赵辰。

“大人,为何上面要加上‘租田’二字?”

“对啊!”

许多人也反应过来,纷纷开始议论。

问题的关键来了,赵辰眼睛在人群中反复打量数遍,直到周围一片寂静,他才清了清嗓子,“以后所有人,官府都给他固定的租田,这是租田的农民税率。”

考不中眼中再次疑惑,抬头看着赵辰,“那大人,自耕农税率如何?”

赵辰突然将手中的纸片翻了一面,后面竟然也写着字:自耕田,无论天灾与否,每亩七斗!

“啊!”

整个衙门轰然,这可比租田翻了一倍不止,而且天灾也要全缴,那些自耕田,恐怕要倒霉了。

“趁各位在这儿,麻烦回去给那些家中有田的带个话,官府回收自耕地,每亩十两银子。回收后,可按人头,每人免费租给六亩。”

其实那些有田的人,多半还是些小地主,老百姓早被无产化了。如今老百姓都能分到三斗租的田,谁还去当他们的佃农?

不相信地主自己还能把地给全种了。但不管你种还是不种,税必须得上。赵辰之所以收他们重税,就是要逼迫这些小地主们,把剩余土地全部卖给官府。

大明经过战争和饥荒,人口已经不到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根据大沽学院的学子们计算,直沽每人分六亩田,还能有剩余。

现在一家至少三口人,要是分了十八亩地,这么低的地税还不能把一家人养活,爷们不如找块豆腐撞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