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温知宁一直期待的改革开放终于到了。
报纸上刊登的最新消息,宣布接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引起了巨大的广泛的讨论。
北大经济系最近比较躁动,因为他们专业本来是一个有点冷门的专业,现在因为经济建设政策的颁布,瞬间变成大热门。
温知宁到活动室的时候,大家正在激烈的讨论。
有人觉得改革开放违背社会主义的性质,有人支持改革毫无活力的“大锅饭”的制度。
温知宁撸袖子,加入支持的一方开始和对面辩论。
加入这个自办报纸的小团体之后,还有一个优点。
——就是可以随意的抬杠。
特指每次选文章的时候。
之前她反对一篇宣扬贤妻良母思想的文章登报,舌战群儒,把几个男同志的意见压了下去。
心情不好来这里找人辩论,不失为一个发泄压力,锻炼口才的好地方。
两拨人吵了半个小时,鸣金收兵。
温知宁取过军用水壶喝水缓解口干,不经意看到形单影只的周远。
自从他和丰新月在一起后,丰新月来报社的次数就变少了。
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毕竟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没有工资,坚持到现在的都是因为热爱。
还有温知宁这个专注社交的投机客。
周远走过来,坐在温知宁身边。
“前几天看见你和一个外系的男同志走得挺近的,他还陪你上课,怎么没有后续了?”
很多人,包括林芽、白芷都问过这个问题,温知宁一律推脱是性格不合的原因。
面对周远这个款爷,她多说了一句,“我请他去饭店吃饭,他说我应该节俭。”
周远乐出声,“被请客的等着吃就行呗,话还挺多。”
温知宁深以为然。
她和周远是一类人,消费观比较相似。不介意花钱,但是不能花的不高兴。
周远嬉笑,“温同志你条件这么好,下次再找找个家庭好的。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啊?”
温知宁摇头,“我喜欢长得好看,知情识趣的。”
她想找的是男朋友,又不是找老公,家世如何并不在意。
自己还不到二十岁,不着急结婚。
她戏谑的挑眉,“远哥你认识的家世好的,有几个不是少爷脾气的?”
包括眼前这位。
周远心虚的移开视线。
确实,温知宁太强势,要说他一开始看见这么个大美人,一点也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但是相处后发现她的真实性格,周远非常明智的把那点心思压了下去。
不合适。
虽然他确实认识性格软弱的朋友,也许可能忍受温知宁的脾气。
但估计温知宁看不上。
“那就算了,本来想给你介绍个对象,吃你顿谢媒酒呢。”
温知宁:“……大可不必。”
确定了下一期报纸的文章和排版,社长宣布解散。
嗯,他们民主选出了一个社长,总揽一切事宜。
本来温知宁的竞争力挺大的,但是她嫌弃当一把手事多麻烦,没参加。
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突然想起什么,回头看了一眼周远,警告道:
“刚刚那些话不准告诉季璟。”
“您多虑了”,周远笑,“他就来和我打听过那么一次你的情况。”
看温知宁表情严肃,“好吧,我保证如果他来问,我一定守口如瓶。”
温知宁这才满意离开。
——
秋去冬来,北京下了第一场雪。
纷纷扬扬下了一夜。
第二天是周日,杜成玉兴高采烈的来找温知宁分享喜悦。
“表姐,竟然下雪了,雪好大,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雪。”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杜成玉发出了没有见识的惊叹。
这同样是温知宁穿越后的第一场雪,早上吃完饭后,一直在阳台欣赏雪景。
杜成玉眼睛亮晶晶的,“我们去堆雪人吧。”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温知宁戴上帽子手套,和他一起下楼。
两人堆了一个圆头圆脑的小雪人,期间几个小孩子凑过来围观,叽叽喳喳的出主意。
“眼睛用黑色的石头!”
“鼻子尖尖的,可以用胡萝卜~”
更有热心的捡了两个树枝当作雪人的双手。
堆完一个雪人,他们俩加入小孩们的打雪仗活动。
开心的玩了一上午,回家靠着暖气,喝姜汤取暖。
“对了,表姐,我上礼拜去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你的书。我还买了两本呢。”
温知宁:“我这里有好几本样书呢,你想看过来拿好了,还用得着花钱买吗?”
杜成玉笑着说:“我这不是为了支持你嘛,我特地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邮回了春城让我妈高兴高兴。”
要不是表弟说,温知宁都没想起来杜家,她故作谦虚,“拙作不值一提,不敢献丑,恐贻笑大方。”
杜成玉黑线,“表姐,你今天怎么了?说话文绉绉的,我还要想想才能明白。”
最近看多了古代文献的后遗症,温知宁眼神嫌弃,“你的文学素养有待提升。”
杜成玉摸摸鼻子,顿时心虚。
上大学后没怎么看书,只顾着看电影了。
他换了个话题,“还有不到一个月放寒假,表姐你过年回春城吗?”
温知宁懒懒摇头,“不回,懒得坐车。”
暑假是因为要回去取钱,不然上大学之后,根本没想着再回去。
嗯,至少交通便利之前不想。
杜成玉早有预料,没觉得惊讶,“那我自己回啦。”
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可能是这半年比较忙的缘故,温知宁不禁感叹时光匆匆。
构思新小说之外,她分了些心神在自己的课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