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290集:景区正式运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境启章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穿透贵州山谷的薄雾,给层叠的山峦镀上金边。林默站在观景台,望着远处蜿蜒的观光车轨道在绿树间若隐若现,耳边传来施工队最后调试索道的嗡鸣。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景区运营总监发来的消息:\"林总,所有设施验收完毕,应急预案演练通过。\"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清香。三年前在卫星地图上偶然发现的这片秘境,如今正静静等待首批游客的到来。手机相册里还存着初见时的模样:泥泞的山路,散落的土坯房,只有那条穿谷而过的溪流始终奔涌——现在它有了个新名字,唤作\"响玉涧\"。

一、开园序曲

上午九点,开园仪式的锣鼓声惊起一群白鹭。林默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前排是西装革履的市县领导,后排是举着相机的媒体记者,更远处是背着登山包的首批游客。他整理了一下手工定制的亚麻西装袖口,这是特意请莫干山民宿的老裁缝做的,袖口绣着极小的山茶花图案——那是他第一个民宿庭院里种的花。

\"从一台二手车检测仪,到今天的云境景区,我花了八年。\"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山谷,\"有人问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民宿不做,要来这深山老林砸钱。\"他指向身后的山峦,\"因为这里的雾会跳舞,这里的石头会说话,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里几个熟悉的面孔,那是当年跟着他改造老宅院的施工队长、第一个民宿的厨师长,\"这里有我们。\"

掌声里,他按下启动球。电子屏上的倒计时归零,景区大门缓缓打开。游客们像潮水般涌进去,孩子们直奔溪边的亲水步道,摄影爱好者则扛着器材冲向观景台。林默注意到有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在入口处驻足,正抚摸着刻有\"云境\"二字的青石牌坊。

\"李老,您怎么来了?\"林默快步迎上去。这位退休的古建筑学家,当年曾指导过莫干山老宅院的改造。

老人笑着摆手:\"来看看你这'孩子'长什么样。\"他指着牌坊上的雕刻,\"这如意纹用的是徽派技法,但线条里有苗绣的灵动,不错。\"

两人并肩往里走,沿途都是忙碌的工作人员。穿着靛蓝土布制服的引导员正用双语介绍景点,骑着电动巡逻车的保安向他们敬礼。走到山腰处,林默指着一片正在建设的建筑群:\"那里要做非遗工坊,已经请了六位苗银匠、蜡染艺人入驻。\"

\"还记得当年你非要保留莫干山老宅的木窗棂吗?\"李老突然问。

林默点头。当时设计师坚持要换成断桥铝窗,是他力排众议保留了雕花木窗,只是在内部加了层隐形纱窗。

\"商业的本质不是创造,是连接。\"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连接的不只是游客和风景,是过去和现在。\"

正午的阳光穿过竹林,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默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民宿区入住率100%,度假酒店的悬崖餐厅已订满,山脚下的生态停车场新增了五十辆自驾游车辆。他打开后台数据系统,实时客流热力图上,红色的人流主要集中在溪边和观景台,而他特意设计的民俗表演广场目前还是绿色——那是下午两点有苗族飞歌表演的地方。

\"林总,餐饮区报告,土鸡汤快不够了。\"运营总监小跑过来,递上平板电脑。

林默看着屏幕上的库存表,野生菌炖鸡是民宿餐厅的招牌菜,没想到景区餐厅也这么受欢迎。\"让莫干山那边调两只过来。\"他随口吩咐,随即意识到不对,\"算了,通知采购部从县城补送,莫干山的鸡要留给那边的客人。\"

总监刚走,市场部经理又凑过来:\"抖音上#云境雾海#的话题已经有五十万播放了,有个旅游博主的现场直播在线人数破万。\"她把手机递给林默,屏幕里是云雾缭绕的山谷,主播正惊叹着\"像闯进了仙境\"。

林默忽然想起七年前,他蹲在二手车市场的角落里,用手机拍摄检测车辆的视频,那时一个视频的播放量能过千就谢天谢地了。

二、山水答卷

傍晚的员工食堂里,林默端着餐盘找了个角落坐下。刚扒了两口饭,就看到工程部经理张工端着碗凑过来。这位跟着他从莫干山项目就一起打拼的老伙计,眼下熬得满眼血丝。

\"索道运行一切正常,就是三号观景台的遮阳棚有点漏雨,明天一早修。\"张工呼噜噜喝着汤,\"还有,今天有个老太太在台阶上崴了脚,医务室处理得很及时,家属挺满意的。\"

林默放下筷子:\"把所有台阶都检查一遍,该加防滑条的加防滑条,该装扶手的地方赶紧装。\"他想起上午那位拄拐杖的李老,\"再采购一批可折叠的轻便轮椅,放在游客中心备用。\"

这时,民俗表演队的队长阿依来了。这个穿着苗族百褶裙的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林总,今天的飞歌表演好多人看,还有游客想跟我们学刺绣呢。\"她递过来一个笔记本,\"这是大家提的建议,说希望能增加夜间的篝火晚会。\"

林默翻看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游客的留言。有一条用娟秀的字迹写着:\"这里的星空比城市的灯海美,但山路太黑了,能不能装些路灯?\"

\"篝火晚会可以搞,但要严格控制范围,注意防火。\"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批示,\"路灯的事,让设计部想想办法,用太阳能的,造型要和环境协调,不能破坏夜景。\"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财务总监打来的,语气带着兴奋:\"林总,今天的营收数据出来了,比预期高出三成!特别是文创产品,那个山形书签卖断货了。\"

林默挂了电话,心里却没有太多喜悦。他想起刚接手这个项目时,有村民背着竹篓来工地,说这里的山是神山,不能动。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去拜访,跟老人们聊家常,看孩子们在溪边捉鱼,最终才说服他们:开发不是破坏,是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

晚饭后,他沿着溪边散步。月光洒在水面上,像铺了一层碎银。几个工作人员正借着月光检查步道的灯光,看到他都停下来打招呼。走到一处拐弯,他听到隐约的吉他声。循声过去,看到两个年轻人坐在石头上,男生弹着吉他,女生轻声哼唱着。

\"你们是游客?\"林默轻声问。

两人惊讶地抬头。男生连忙站起来:\"您是林总吧?我们下午听了您的演讲。\"他指着女生,\"我是做旅游App的,她是摄影师。我们觉得这里太适合做深度体验游了,想跟您谈谈合作。\"

林默在他们身边坐下。男生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想法:结合大数据,为游客定制个性化路线;女生则拿出相机,展示她拍的照片——逆光中的吊桥、晨雾里的茶园、夕阳下的苗家姑娘。

\"你们看那棵树。\"林默指着对岸一棵歪脖子古树,\"当地老人说它有三百年了,我们修路时特意绕开了它。\"他望着星空,\"商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想做的,是让更多人看到这里的美,同时让这里的人生活得更好。\"

男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女生则在速写本上画下了眼前的场景:月光、溪流、三个人影,还有那棵倔强的古树。

三、版图新篇

半个月后,林默坐在杭州总部的会议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室内的屏幕上正播放着云境景区的运营数据。

\"开业十五天,累计接待游客五万八千人,线上评分4.9分。\"运营总监汇报着,\"民宿和度假酒店的入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复购率达到20%。\"

林默翻看着各部门的报告。市场部正在策划\"云境四季\"主题活动,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观枫,冬季赏雪;工程部提出了二期工程的规划,包括扩建停车场和新增缆车线路;人力资源部则在招聘更多的本地员工,已经开展了三期技能培训。

\"有个情况需要注意。\"公关部经理推了推眼镜,\"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我们的玻璃栈道存在安全隐患。虽然已经澄清了,但还是影响了一些预订。\"

林默皱起眉头:\"让工程部出一份详细的安全检测报告,公开透明地发布。另外,邀请媒体和游客代表实地考察,亲眼看看我们的维护流程。\"他顿了顿,\"还有,联系保险公司,给所有游客增加一份意外险,费用由公司承担。\"

散会后,林默留在会议室。他打开电脑,调出公司的版图分布图。屏幕上,莫干山的民宿、黄山的度假酒店、三亚的高端海景房、云境景区,用红线连接在一起,像一张巨大的网。

手机响起,是莫干山民宿的老管家打来的。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林总,当年您种的那棵山茶花,今年开得特别好。有客人说,看到它就想起我们的民宿。\"

林默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群山。他想起第一次去莫干山,看到那座破旧的老宅院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里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如今,这个念头已经长成了一片森林。

\"王叔,\"他轻声说,\"等忙完这阵,我回去看看。\"

挂了电话,他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一份关于生态农业的计划书。他想在云境景区周边,搞一个有机农场,让游客可以体验耕种和采摘,也让当地村民多一份收入。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林默知道,商业的路没有尽头,就像这连绵的群山,翻过一座,还有更高的在等着。但他并不害怕,因为每一步踏下的地方,都会开出新的花。

四、山水共生

三个月后,云境景区迎来了第一个旅游旺季。林默站在新落成的游客中心顶楼,俯瞰着整个景区。扩建后的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非遗工坊里传出叮叮当当的银器锻造声,农场里的孩子们正在采摘草莓。

\"林总,省电视台的采访车到了。\"助理轻声提醒。

林默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他今天穿的是本地师傅做的土布衬衫,口袋里别着一支竹制钢笔——那是阿依的父亲亲手做的。

采访在观景台进行。记者问了很多问题,关于投资金额,关于盈利预期,关于未来规划。林默一一作答,最后他指着远处的村寨:\"其实我最骄傲的不是景区有多火,而是看到寨子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他想起昨天去村里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在用平板电脑上网课。那是公司捐赠的设备,还请了民宿的员工定期去教孩子们使用。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告诉他,长大了想当导游,带更多人看家乡的山。

采访结束后,李老打来电话,语气带着欣慰:\"我看到报道了,做得不错。对了,上次说的路灯,用的是仿竹节的太阳能灯,很有想法。\"

\"是阿依她们想出来的。\"林默笑着说,\"她们说,既要照亮路,又不能吓跑月亮。\"

挂了电话,他沿着新修的生态步道下山。沿途遇到不少熟面孔:那个弹吉他的男生和摄影师女生正在拍摄宣传片,他们的App已经上线了云境的专属频道;卖山货的老婆婆守着摊位,篮子里的野生猕猴桃堆得像小山;还有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忙着给古树安装智能监测设备——那是和高校合作的生态保护项目。

走到溪边,看到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写生。他凑过去看,一个小男孩的画纸上,除了山和水,还画了一个戴着草帽的人,旁边写着:\"林叔叔说,要爱这里的每一片叶子。\"

林默的眼眶有些湿润。他想起八年前那个雨夜,他蹲在二手车市场的角落里,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而现在,他站在这里,被青山绿水环绕,被淳朴的笑容包围,终于明白:所谓商业,不过是用真诚连接彼此,用热爱点亮未来。

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橘色。林默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草木和泥土的芬芳。他知道,云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的征程,也永远在路上。因为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个转角,在那些等待被发现、被珍惜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