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初,邺城的春日来得格外迟,护城河边的柳枝才刚抽出嫩芽,东柏堂的书房里却已弥漫着肃杀之气。

十三岁的高澄负手立于窗前,阳光将他挺拔的身姿投射在青石地上。

\"世子。\"身后传来心腹崔暹的声音,\"汉使十日后抵达邺城。\"

高澄没有回头,目光依然望着窗外:\"都安排妥当了?\"

\"沿途驿馆都已打点妥当。只是...\"崔暹顿了顿,\"尉景将军昨日又强占了城西三百亩良田,逼得五户农家投井自尽。\"

玉珏在高澄手中猛地攥紧。他缓缓转身,年轻的面容上凝着寒霜:\"我这个姑父,是真不把邺城当大魏的江山了。\"

崔暹低声道:\"百姓都在传,说尉景将军打猎是'三光政策'——光天化日、光天化地、光天化民。上次围猎,为追一头鹿,竟纵马踏平了整个麦田...\"

\"够了。\"高澄抬手制止,\"叔父派人前来,是要看我大魏是否国泰民安。若让尉景再这般胡作非为,岂不是让外人看我高氏笑话?\"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卷竹简:\"在我见汉使之前,必须先拿下一个人。\"

崔暹眼中精光一闪:\"世子是说...\"

\"尉景。\"高澄提笔蘸墨,在竹简上重重写下这个名字,\"这次,我要让他知道,我的“麟趾格”不是摆设。\"

——————

话说,尉景的恶名,在邺城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凭借与高欢的姻亲关系爬上高位的武将,贪墨之名早已传遍朝野。

十年前韩陵之战,高欢麾下诸将皆捷报频传,唯独尉景所部一败涂地。战后检讨,才发现他将军饷尽数贪墨,士兵们连饱饭都吃不上,哪有力气打仗?

\"将军,粮草只够明日了。\"副将当时曾这样禀报。 尉景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让士卒们勒紧裤腰带!先苦一苦,打赢了这一仗,要什么没有?\"

但仗打输了,尉景却毫发无损。他常对下属说:\"打仗输赢是天意,捞钱多少看本事。\"

这话传到厍狄回洛耳中,这个同样不算清廉的武将都忍不住摇头:\"尉景这是要把贪字写在旗杆上,让全天下都看见啊!\"

最让厍狄回洛难以忍受的是,去年有一次他和尉景同在丞相府做客,尉景竟公然炫耀新得的翡翠屏风:\"瞧瞧这做工,这可是从江南运来的好东西,花了我...嘿嘿,没花钱,是那个求我办事的县令'孝敬'的。\"

厍狄回洛当场拂袖而去,第二日就去找高欢。

\"丞相,我想调任廷尉。\"厍狄回洛一本正经地说。

高欢正在批阅公文,闻言笔尖一顿,墨点滴在绢帛上:\"回洛,你如今是骠骑将军,廷尉可是降职了。\"

厍狄回洛面色凝重:\"我就是要降职。只有当了廷尉,才能名正言顺地捉拿尉景那个蛀虫!\"

高欢手中的笔彻底停住了。他了解厍狄回洛——此人手脚也不干净,如今连他都看不下去,可见尉景已经贪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翌日,高欢在府中设宴,特意叫来了最宠爱的伶人石董桶。

\"董桶啊,\"高欢屏退左右,低声道,\"今日要你演一出戏。\"

石董桶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睛滴溜溜转着:\"丞相是要逗哪位贵人开心?\"

\"是尉景将军。\"高欢叹了口气,\"我要你当众脱他衣服。\"

石董桶吓了一跳:\"这...尉景将军那脾气,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有我在,你怕什么。\"高欢摆摆手,\"脱了之后,他若问起,你就说'你可以盘剥百姓,我为什么不能剥你'。\"

宴席之上,丝竹声声。酒过三巡,石董桶依计行事,果然引得尉景勃然大怒。

\"石董桶!你个下九流的戏子!\"尉景虽然年过五旬,力气却不小,一把推开石董桶,\"大庭广众脱人衣服,你有断袖之癖不成!\"

石董桶灵活地躲开,笑嘻嘻道:\"将军可以盘剥百姓,我董桶为什么不可以剥你?\"

满座宾客哄堂大笑。尉景脸色由红转青,正要发作,高欢及时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都是玩笑。姐夫莫要动气。\"

他扶着尉景坐下,亲自斟了一杯酒:\"姐夫啊,董桶虽然是个戏子,说的话却在理。你若老是想着'坐以待币',迟早会变成'坐以待毙'啊。\"

谁知尉景一把推开酒杯,振振有词:\"当官不以钱为主,不如回家当牛马!今宵有酒难道不醉?对着打开的酒瓶难道不喝?贪污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他越说越激动,竟指着高欢的鼻子:\"更何况,我不过是拿老百姓的东西,你却连天子的东西都拿!和你比,我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妈的,说我贪污?我才刚开始呢!\"

高欢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苦笑。看着这个曾经收留自己、教自己读书写字的姐夫,心中五味杂陈。记得少年时寄居尉景家中,这个姐夫虽然贪财,却总会偷偷给他塞些铜钱:\"贺六浑,去买些笔墨,好好读书。\"

如今想来,竟是恍如隔世。

———————

\"所以,父亲最终也没有惩治尉景?\"高澄冷冷地问,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

崔暹垂首道:\"丞相顾念旧情,只是训诫了几句。\"

高澄猛地站起身,衣袖带起一阵风:\"旧情?他顾念旧情,可曾顾念大魏的江山!\"

他走到案前,展开一卷名单:\"这些日子,我们查处的贪官污吏共十七人,收缴赃款百万之巨。可最大的蛀虫,却还在逍遥法外!\"

崔暹低声道:\"尉景毕竟是世子的姑父,又是丞相的恩人...\"

\"恩人?\"高澄冷笑,\"他若是真念亲情,就不该这般拖累父亲!汉使将至,若让外人知道大魏的大将军是这等货色,我高氏颜面何存!\"

当夜,一队甲士闯入尉景府邸时,他正在欣赏新得的夜明珠。那颗鸽卵大的珠子在烛光下流转着诡异的光泽,映照着他贪婪的面容。

\"你们好大的胆子!\"尉景暴跳如雷,\"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丞相的姐夫!世子的姑父!\"

带队的校尉不卑不亢:\"奉世子令,请将军配合调查。\"他一挥手,甲士们立即开始搜查,很快抬出十余箱金银珠宝。

当尉景被关进廷尉大牢的消息传开时,邺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茶肆里有人调侃:\"这下可真是'尉'所不至,'景'色全无啊!\"

尉景在牢中暴跳如雷,对狱卒大吼:\"告诉贺六浑!小儿富贵了要杀我!当年他寄居我家时,怎么不敢这般嚣张!记得那年冬天,要不是我给他一件皮袄,他早冻死了!\"

高欢得知消息时,正在与几位谋士商议接待汉使的事宜。

\"丞相!\"老家臣高义匆匆进来,\"尉景大将军被世子抓了!\"

高欢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茶水洒了出来。几位谋士识趣地退下。

\"这个澄儿...\"高欢长叹一声,\"做事总是这么急。\"但他心里明白,儿子做得对。尉景确实该受些教训了。

第二天一早,高欢穿戴整齐,直奔皇宫。他要在皇帝元俊面前演一出戏。

\"陛下!\"高欢跪在殿前,声泪俱下,\"尉景虽有罪,但念其昔日功劳,恳请陛下网开一面!\"

元俊坐在龙椅上,心中冷笑。他早知道高欢会来这一出,便配合着摇头:\"尉景罪证确凿,民愤极大,朕不能徇私。\"

高欢连连叩首:\"陛下!尉景于臣有养育之恩,若不能救他,臣无颜面对家姐啊!\"

如此三请三让,元俊才\"勉强\"答应:\"既然丞相如此恳切,朕便饶他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去所有官职,闭门思过!\"

消息传到尉景耳中,这个跋扈半生的将军终于感到后怕。当他看见高欢亲自来牢中接他时,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贺六浑...我...\"

高欢扶起他,语重心长:\"姐夫,这次为了救你,我舍了老脸向陛下求情。若是下次再犯,恐怕我也无能为力了。\"

尉景浑身一颤,终于低下了头。

送尉景回府后,高欢独自在书房坐了很久。窗外月色如水,他想起少年时在尉景家读书的日子。那个会偷偷给他塞饼子的姐夫,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父亲。\"高澄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汉使明日入城。\"

高欢抬起头,看着日渐成熟的儿子,微微一笑:\"澄儿,你做得对。但是治国之道,刚柔并济。有些事,急不得。\"

高澄躬身道:\"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而在尉景府中,刚刚死里逃生的将军正对着一堆账本发愁——高澄派人传话:三日之内,必须退还所有赃款。

尉景长叹一声,终于开始老老实实清算这些年的\"所得\"。窗外的月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显得格外苍凉。他突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冬天他给高欢披上皮袄时,少年眼中闪烁的感激之光。那时的他们,何曾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