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蒋沫熙就935了,早上9点出门,下午3点回来,回来的时候王璟妍刚好睡起午觉来。
蒋沫熙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休息、玩耍,代明荣和代战骁都表示支持。
胡哈尔国这时候派来了使者,这回是正式商议交换柯沁王一事。
代明荣一看就知道对方打的是什么主意了,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胡哈尔国这是打算换回柯沁王就准备抢粮了。
这回代明荣不着急了,至少要等到玉米收成之后再把人放回去。
代明荣派了副将去扯皮,反正交换的具体赎金礼部那边已经谈好了。
但作为边关大将,什么时候放人就是他这位主帅说了算了。
毕竟两边谈好之后是胡国自己一直不来赎人,不能说什么时候赎要胡国这边说了算,他的耐心告罄,胡国这边就等着吧。
不过胡国这边既然准备把人换回去了,代明荣还是马上给京城去信。
蒋沫熙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给太爷爷代老将军去了一封信,走的是国公府的渠道。
交出图纸后,蒋沫熙就没有再做过望远镜了,毕竟他现在都935了,上班期间也不需要太多的休息时间了。
玉米地追肥过后,玉米杆子和玉米穗就肉眼可见的开始增高、饱满。
虎行关的将领们现在是每天都要去玉米地里跑一趟,参与种植的士兵和附近的农户也被这一片片兴旺的玉米田给吸引了。
蒋沫熙成了935,王石井却是早出晚归,连带着邵云安都不由激动起来。
而在敕南府,蒋康宁这位知府更是已经连着多日没有回衙门了,完全泡在了玉米地里。
敕南府种下的玉米时间比虎行关要早,加上敕南府的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玉米的生长时间也比虎行关要早。
虎行关的玉米还要半个月才能收获,敕南府这边的玉米已经全部成熟了!
蒋康宁当时不曾经见过京城玉米收获的盛景,这一刻看着这丰收的景象,他不禁眼眶湿润了。
“蒋知府,您去掰下一节玉米打开给咱们瞧瞧是否饱满。”
专门从忠勇村赶来的慕容世子出声。
蒋康宁回头看了世子一眼,弯腰把袍角往腰里一塞,下了田,府城的官员们全部跟上。
忠勇村的玉米也成熟了,不过要等玉米晒透了再收,届时慕容世子也会提前赶回去看看一亩收获的实际重量。
蒋康宁作为知府,掰下一根玉米,撕开绿色的苞叶,周围立刻响起惊呼抽气声。
“这就是玉米吗?都长满了呀!”
蒋康宁转身:“大家动手,咱们收一亩的鲜玉米称重!”
所有官员立刻往腰带里塞衣摆,兴冲冲地进了玉米地。
敕南府这一回种植的玉米全部集中在府城,其余地方只有忠勇村种植了近40亩的玉米。
忠勇村别院的那半亩地收获的玉米良种,蒋康宁拿走了一半,剩下的玉米种子还播了近40亩的玉米地。
如此的良种获取率令人咋舌。
因为没有足够的种子,所以敕南府这一年只能种一季的玉米,如何能种植两季,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
毕竟这涉及到土地的追肥、种子的耐热性选择等。
但敕南府如果能开垦出更多的荒地来轮种,那一年收获两季绝对不成问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足够的种子。
忠勇村的40亩玉米地,郭子榆是一亩都没有收,打算全部晒干后再收获,全部也是全部用作留种。
蒋康宁带着众人亲自下地收了一亩的玉米,随后农户们把这一亩的玉米全部摘去苞叶称重。
“2,2,28石,4斗!”
喊出这一句的人声音都抖了。
“什么?!”
“不可能!”
“肯定是称错了!”
“怎么可能有28石!京城才6石!这也差得太多了!”
所有人都疯了,就是蒋康宁都认为绝对是称错了。
“重新拿个秤过来!”
蒋康宁扯着嗓门儿喊。
焦急地等了半天,附近的农户们抬来了又一柄秤。
所有人盯着装筐、称重,蒋康宁亲自看称、记录,等到一筐筐的鲜玉米称重相加,再减去筐的重量……
蒋康宁盯着册子上最后的计数不会动了。
慕容世子急切地问:“蒋知府,多少!”
蒋康宁还是没有动作,慕容世子忍不住挤过去低头看,这一看,他也不懂了。
“世子殿下!是多少啊!”
府城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在发抖,所有人都想着是不是刚才当真记错了!当真是称有问题!
“大人!是多少!是不是咱们称错了!”
蒋康宁木愣愣地抬头,木愣愣地张嘴:“2,2,28石,5斗……”
“什么?!”
田间地头炸开了。
这怎么还多了一斗!
所有人不知疲惫地换刚才那个秤重新称,可称过后还是在4斗和5斗之间徘徊,而28石没有变!
看着那一筐筐新鲜的“玉米”,28石……一亩产了28石……
有人一屁股坐下嚎啕大哭了起来,28石……一亩产了28石……!!!
蒋康宁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四肢发软,脑袋发晕,他呆呆地仰头去看同样傻了的慕容世子。
“不是说,一亩6石吗?”
所有人猛地看向知府大人,有人惊叫:“大人!这玉米一亩可以产6石?!”
“咱们产了28石!”
有人又哭又笑:“28石……咱们产了28石……呜呜呜……”
蒋康宁抬头看着那一片片还未采摘的玉米地,咬牙:“再采一亩!”
所有瘫坐在地上的人顿时蹦了起来,没有人喊累。
京城,君后收到了邵云安的信和东西,看完了信,他把那一个个盒子打开。
卓金在一旁惊奇地说:“千岁,这是瑞郡郎给太子殿下做的?看着倒很有趣意。”
君后道:“有一套是给庄安郡王的。”
卓金愣了:“给小郡王的?”
怎么送到宫里来了?
君后道:“庄安郡王属龙,云安给他做了几样首饰怕不合规矩,叫本君瞧瞧,他就是谨慎。”
卓金立刻明白了,立马应声说:“瑞郡郎这是心里时刻装着千岁您,才会处处为您着想。”
君后脸上的满意绝对是卓金说到他心坎上了。
邵云安给慕容宝宝做的这套蟒龙首饰若是不说,也看不出是龙,就是那龙角和龙爪像了些,不过不是五爪倒也无妨。
而给太子做的真的萌龙和萌虎就可爱极了。
君后让卓金把太子的两套首饰收好,慕容宝宝的这套待给皇上过目之后,由卓金这边记录一下就送去罗荣王府。
宫中有记录,日后就不怕有人以此去给王府找麻烦。
慕容宝宝属龙,这是多么吉祥富贵的属象,当然,君后觉得太子的虎也十分的映衬身份。
君后等着永明帝过来景幽宫,却不知永明帝这时候正一路往景幽宫狂奔而来。
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永明帝拿出了他生平第二速度狂奔至景幽宫,进了宫门就开始喊:“君后!君后!”
听的永明帝的声音都变调了,君后面色惊变,起身就往外走。
刚走出殿门,君后就看到神色慌张向他跑来的永明帝,君后大惊:“皇上!何事如此慌张!”
永明帝跑到君后跟前抓住他的胳膊就往殿内走,大喘气地说:
“齐攸……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朕要去敕南府,朕要马上去敕南府!”
君后心里一颤,问:“敕南府怎么了?”
永明帝直接把刚收到的加急奏折塞给君后。
君后抽出被永明帝抓着的胳膊,两手拿住奏折直接看了起来。
等到君后看完,也同样是神色大变。
永明帝的手都哆嗦了:“朕要马上去敕南府!宣!宣老帝师!宣六部的尚书!马上给朕宣!”
永明帝转身又往外走,君后急忙跟上,卓金都傻了,这敕南府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敕南府增了肥的良田,用了忠勇公府提供的最新种植技术,鲜玉米亩产超28石!
别说永明帝急吼吼地要奔赴敕南府,得到这一消息的朝廷重臣们恨不能马上多出一双隐形的翅膀,把他们带去敕南府!
这份奏折是走的800里加急送来的。
蒋康宁那边连续收获了5亩鲜玉米,亩产全部超过了28石!
足足是京城之前实验田亩产的4倍还多!怎么会差这么多!
收获的鲜玉米蒋康宁也下令拿去晒,敕南府肩负着为全国提供玉米种子的重担,那真是……
也就当时在场的人一人分了一根鲜玉米回去尝尝味道。
蒋康宁是当天就写了急奏派人快马送回京城,永明帝这边也不耽搁,他要快马赶去敕南府府城,不坐船了。
当天,禁军500人带着随身口粮开道,先行出发,老帝师也想去,但他是中书令要坐镇京城。
再说,虽然老帝师的身子骨年轻了许多,但永明帝也不敢让他一路快马奔去敕南府。
代老将军申请陪同前往,永明帝把朝中和京城托付给老帝师和罗荣王。
隔天,他与君后就带着30名“精壮”官员并代老将军和1000名禁军,骑马赶往敕南府。
先行出发的禁军一路上通知御驾会经过的州府,让他们提前做好接驾准备,准备好御驾经过时的补给。
敕南府府城这边,蒋康宁和慕容世子直接在田边搭了帐篷住下了。
一亩地的鲜玉米达到了28石!
这晒干后的玉米再去掉玉米芯,妥妥的一亩地的干玉米净重能超过7石!
京城那边的干玉米净重一亩地实际不到4石,还是忠勇公府的实验田达到了这个数目,这差得真的太多了!
蒋康宁这边还给郭子榆去了一封信,让他把忠勇村的玉米收2亩称重。
蒋康宁不知道皇上和君后会亲临敕南府,反正在玉米全部收成完之前,他是不会离开这里了!
附近得到消息的人们只要得空的全部往这边赶来,亩产28石的粮食,这是什么神仙作物!
忠勇村,郭子榆的手在发抖,所有参与收获这2亩玉米的村民们一个个呆若木鸡地围在秤旁。
郭子榆有气无力地说:“换,换秤……”
“我去祠堂拿秤!”
一位村民喊了一嗓子,许多人回神跟着他跑。
郭子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突然有人一嗓子哭了起来:“34石!天老爷!34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