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三十七年九月中旬,玄中城联邦议事大厅侧厅的小型会议室里,朱昭熙面前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技术共享2.0”计划的成员国申请清单,另一份是监察部送来的南武洲边境异动报告。劳动国际秘书处的官员站在一旁,等着她做决策。
“韩国、代国、岷国这三个已经提交了完整材料,符合所有条件,优先安排技术对接。”朱昭熙手指划过清单上的国名,“鲁国和陈国的申请里,劳工权益条款还没落实,让他们补充修改后再报上来。”
官员点头应下,又递上另一份文件:“明国、宁国、越国也提交了申请,但他们只同意将部分工厂的工时降至九时辰,拒绝全面推行,还要求先拿到技术资料再落实其他条件。”
朱昭熙拿起笔,在文件边缘画了道横线:“按协议来,条件不达标就不能纳入2.0计划。告诉他们,没有例外。”
话音刚落,李怡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加密电报:“南武洲那边有新情况。之前被查处的皇室代表,私下联系了明国的联邦工业技术研究院,想把手里的一批老旧机床卖给他们,还说能提供虞国十年前的炼钢技术图纸。”
“老旧机床?十年前的图纸?”朱昭熙放下笔,“这些东西现在根本没用,明国研究院为什么会感兴趣?”
“监察部查到,这批机床虽然老旧,但其中两台是当年虞国援助南武洲时留下的精密母机,经过改造还能用于制造中小型模具。至于十年前的炼钢图纸,里面有部分关于特种钢的基础配方,明国可能想从这里面找突破。”
朱昭熙沉思片刻:“让南武洲劳动党密切盯着,一旦交易达成,就按成员国监管条例处理。另外,通知联邦配件生产联盟,加快新型模具钢的生产,确保咱们的技术优势不被稀释。”
同一时间,明国松京城的联邦工业技术研究院里,李琮正拿着一份清单,和南武洲皇室代表派来的特使谈判。特使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说话时眼神总在四处瞟。
“两台母机,加上全套炼钢图纸,一共五十万银元,先付三成定金,货到付尾款。”特使把一张图纸复印件推到李琮面前,“这可是虞国当年的核心技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李琮拿起复印件,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关键参数处还有磨损的痕迹。他心里犯嘀咕,但想到研究院迟迟没有突破,还是咬了咬牙:“定金可以先付,但我要先派人去南武洲验货,确认母机还能正常运转。”
特使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可以,但你们的人只能在指定区域查看,不能接触其他设备。”
三天后,明国的验货人员抵达南武洲的一个私人工厂。工厂里杂草丛生,两台母机被放在角落,上面盖着破旧的帆布。掀开帆布,机器表面锈迹斑斑,电线也有多处破损。
“这机器还能用?”验货人员皱着眉,伸手摸了摸锈迹。
南武洲的负责人递过来一瓶机油:“只是表面生锈,清理一下,加上机油就能启动。我们上个月还用过一次,加工过一批小零件。”
验货人员试着转动机器的主轴,发现卡顿严重,明显是内部零件磨损过度。但他知道研究院急需设备,还是回去向李琮汇报:“机器能启动,但需要大修,图纸大部分内容清晰,值得购买。”
李琮当即拍板,让户部拨付十五万银元作为定金。十天后,两台母机和图纸被偷偷运到研究院。技术人员连夜拆解母机,发现内部的齿轮和轴承已经严重老化,根本无法达到精密加工的要求。而炼钢图纸里,关于特种钢的关键步骤被故意省略,只剩下基础流程。
“我们被骗了!”王工程师把图纸摔在桌上,“这根本就是一堆废品!”
李琮看着眼前的废铁,脸色铁青。他想联系特使追责,却发现对方早已没了踪影。五十万银元打了水漂,研究院的资金缺口更大了。
消息传到朱祁钧耳中时,他正在和内阁大臣商议如何应对“技术共享2.0”计划的门槛。听到这个消息,他猛地一拍桌子:“一群废物!连这点判断力都没有!”
户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说:“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研究院的资金只够支撑三个月了。如果再没有进展,只能暂停项目。”
朱祁钧沉默了许久,最终下令:“从皇室私库里调拨一百万银元给研究院。另外,让明国的纺织和钢铁巨头们出资,成立‘技术互助基金’,每家至少拿出五十万银元,凑够五百万,继续支持研发。”
但资本家们并不愿意掏钱。松江府的纺织大亨周启元直接找到朱祁钧,当面拒绝:“陛下,我们的工厂现在还在靠虞国的配件维持生产,利润已经下降了三成。再拿出这么多钱给研究院,万一还是没结果,我们的厂子就撑不下去了。”
其他资本家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扩大生产需要资金,有的说要改善设备没钱可投。朱祁钧磨破了嘴皮,最终也只凑到两百万银元,离预期的五百万还差一大截。
九月底,“技术共享2.0”计划正式启动。韩国、代国、岷国的代表在玄中城签署协议,虞国的技术团队随即进驻这些国家,帮助改造工厂、培训工人。
在韩国的新郑纺织厂,虞国工程师指导工人安装新型纺织机械。这种机械采用了自动断线检测装置,一个工人能同时照看八台机器,比原来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厂长看着运转的机器,笑得合不拢嘴:“按照这个速度,年底的产量能比去年翻一番。”
代国的矿山里,新的采矿设备正在作业。这种设备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不仅噪音小,还能精准控制开采量,减少矿石浪费。矿工郑泰拿着新领的安全头盔,对身边的人说:“现在不仅干活轻松了,每月还能多拿五个银元的安全补贴,比以前强多了。”
而明国、宁国、越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享受技术红利。宁国的造船厂因为没有新型焊接技术,订单被韩国抢走了三成;越国的钢铁厂因为无法生产特种钢,只能从虞国高价进口,成本比其他国家高了两成。
朱祁锂看着越国的工业报表,急得上火。他再次派特使去玄中城,想和朱昭熙谈判,同意全面推行九时辰工作制,只求能加入“技术共享2.0”计划。
特使见到朱昭熙时,递上了越国的承诺书:“我国承诺,一个月内所有工厂都实行九时辰工作制,三个月内成立工会,参与工厂管理。只求虞国能尽快提供新型纺织和炼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