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顾没批评他,反而让他把这个错误记在黑板上,让所有人都看看。“错了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他对围过来的工人说,“你们自己搞培训,比厂里组织的还管用。”

越国的钢铁厂给了老顾最大的惊喜。郑大山带着工人搞了个小改小革小组,把原来的手动加料改成了脚踏式,省了不少力气。他们还发现,往高炉里加石灰石的时间提前十分钟,脱硫效果更好。

郑大山得意地说林工说这叫提前脱硫,是新技术。他们试了三次,硫含量降到了虞国的标准。

老顾看着高炉顶上的烟囱,烟比以前淡了不少。他问周启元这些改进厂里给奖励了吗。周启元含糊其辞说还没来得及研究。

“得赶紧研究。”老顾盯着他,“工人凭本事提高效率,该得的奖励不能少。不然谁还愿意动脑筋?”

老顾离开越国那天,郑大山他们拿着新改的料斗来找周启元。这个料斗能精确控制加料量,比原来的准多了。

郑大山说用这个每天能省两吨焦炭,按章程该给他们利润的百分之一当奖金。周启元看着料斗,又看看郑大山身后的二十多个工人,终于点头同意。

消息传到明国和宁国,王顺和赵虎也去找各自的厂长,要求兑现奖金。周启元的纺织厂和张厂长的造船厂,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给了工人一笔钱。

拿到奖金的工人劲头更足了。王顺他们开始研究织机的转速,赵虎他们则琢磨着怎么减少焊接变形。车间里不再是只有机器的轰鸣声,还多了工人讨论的声音。

但这一切让有些人坐不住了。明国的工业协会里,几个大厂主聚在一起,愁眉苦脸。

“再这么下去,工人都要爬到我们头上了。”一个胖厂主拍着桌子,“周启元开了头,现在到处都在要奖金。”

“听说虞国的工人还能分利润。”另一个厂主说,“咱们可不能走那步。”

他们决定给周启元施压,让他收回给工人的权力。周启元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知道工人参与管理确实有好处,但又不敢得罪其他厂主。

宁国的张厂长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造船厂的股东们听说工人拿了奖金,纷纷打电话来质问,说他胳膊肘往外拐。张厂长只好去找朱奠培,想把监督小组撤了。

朱奠培听完只说了一句话:“船要是再漏水,你自己赔。”

张厂长没辙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支持赵虎他们。

越国的周启元则更直接。他干脆把钢铁厂的股份卖了一半给劳动国际,自己落得清闲。郑大山他们成了工厂的股东,虽然股份不多,但说话更有底气了。

联邦三十八年五月,劳动国际在玄中城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朱昭熙看着各国送来的报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工人不是机器,是有脑子的。”她对李怡说,“给他们一点权力,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东西。”

李怡点头回应:“但阻力也不小。明国的工业协会已经在抵制我们的技术标准了。”

“让他们抵制。”朱昭熙拿起一份电报,“韩国刚用我们的新标准造出了高速织布机,比明国的快三成。他们要是不跟上,订单迟早会被抢走。”

会议结束后,朱昭熙让老顾再去一趟明国和宁国,不是去检查,而是去帮工人想办法。

老顾到了松江府,王顺正愁眉苦脸。工业协会的人不让他们再管零件的事,说这是越权。

“他们不让管,咱们就换个法子。”老顾笑着说,“你们可以自己统计废品率,每月公布一次,让厂里的人都看看。”

王顺眼睛一亮:“对呀,我们把数据贴在大门口,让所有人都知道谁干得好,谁干得差。”

第二天,纺织厂门口就多了块大黑板,上面写着各班的废品率和原因。工人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看,干得差的班组脸上挂不住,偷偷地改进。

宁国的赵虎也学了这招。他们把焊缝质量图画在了造船厂的围墙上,红的绿的一大片,谁的活儿不好,一眼就能看见。张厂长发现,自从画了这图,返工率降了不少。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慢慢改变着工厂的氛围。工人不再是被动地干活,开始主动想办法提高效率。厂主们虽然不情愿,但看着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不好再说什么。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明国工业协会的厂主们私下开会,决定联合抵制劳动国际的技术标准。他们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看到工人获得更多权力。

在宁国,张厂长虽然表面上支持监督小组,但暗地里给工人使绊子。他故意延迟采购新型焊条,让工人们无法正常工作。

越国的情况相对好些。郑大山他们已经成为工厂的小股东,有了发言权。但他们也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平衡生产效率与工人权益。

联邦三十八年的夏天,比往年更热。但在明国、宁国、越国的工厂里,比天气更热的,是工人的劲头。他们拿着记录本,围着机器讨论,脸上带着以前很少见的笑容。

谁也不知道这场变革会走向何方,但至少,一个新的开始已经出现。工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厂主们则不得不面对这一变化。

在玄中城,朱昭熙密切关注着各国的动态。她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方向正确,终会到达目的地。

劳动国际的官员们忙着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希望能引导各国工厂走向更加公平和高效的发展道路。

这些年的时间里,虽然劳动国际的总部还在虞国那边建设,但是从联邦三十二年到现在,劳动国际一直都是围绕着她,跟着她在玄中城里办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己可以凭借着威望和社会主义首倡者的名义担任第一届领导。

但是李怡这些虞国的后辈如果在担任国内职务的时候,还担任劳动国际的重要职务,那么其他国家乃至虞国自己都会认为劳动国际只是虞国劳动党的分支,长此以往,这个朱昭熙苦心孤诣建立的组织很有可能走上原来历史上的第三国际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