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巡查小组成立后的首次行动,目标直指明国松江府的刘老板纺织厂。巡查小组采取突击检查方式,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厂区。当时,被任命为专职安全员的刘老板小舅子正在附近茶馆打牌,完全不在岗位上。
小组人员调阅了最近三个月的安全检查记录,并与实际情况逐一核对,发现大量 问题。记录上明确标注“消防栓正常”的设施,实际上连接水带已经老化龟裂;记录为“灭火器合格”的器械中,有五个压力阀指针早已归零,完全无法使用。
小组组长当场向刘老板出示处罚决定:“根据补充细则第七章第二十三条,你们的行为属于严重违规。
处罚决定如下:第一,立即更换所有过期消防设施;第二,开除现任安全员,按照正规流程重新任命;第三,停业整顿半个月。如果整顿后仍不合格,将永久取消你们的技术授权资格。”
刘老板试图通过人情关系疏通,但被组长严词拒绝:“这次是跨国联合巡查,任何国家的人员都无法单独干预处理结果。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严格执法面前,刘老板只能按要求进行整改。消息很快在业内传开,其他工厂主见巡查小组执法严格,纷纷开始自查自纠,更换不合格的安全员,重新规范检查记录制度。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浮现。五月底,越国的郑大山向朱昭熙发来紧急电报:越国几家钢铁厂虽然按照细则要求进行了日常检查,但在应对突发事故时仍然显得手足无措。
上月,一家钢铁厂的高炉突然发生漏水事故,现场工人因为不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不知道该先关闭哪个阀门,延误了十分钟才采取正确措施,导致高炉停产一整天,造成十几万的经济损失。
郑大山在电报中写道:“现行细则只规定了应急处理的基本框架,但没有具体说明不同类型事故的详细操作步骤。
工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仍然会慌乱。我们打算编制一本《应急操作手册》,但需要劳动国际的官方支持,否则厂主们又会以‘标准没有要求’为借口,拒绝配合实施。”
朱昭熙立即回电:“请立即开始编制手册,劳动国际将会将其纳入补充细则的修订版中。同时要求各国工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每个季度至少一次。巡查小组将把应急演练情况纳入日常检查范围。”
郑大山组织技术小组很快编写出《应急操作手册》,其中详细列出了高炉漏水、尾矿库渗漏、火灾等常见事故的具体处理步骤,并配发了简易示意图。
然而当越国钢铁厂按照手册进行首次应急演练时,发现许多工人仍然无法准确记忆操作步骤――手册中使用了过多专业术语,普通工人难以理解。
“我们需要把专业术语改得更加通俗易懂。”郑大山在技术小组会议上指出,“比如将‘关闭高炉进水阀’改为‘关紧高炉下面的大水龙头’,这样工人们一听就明白该怎么做。”
经过修改的手册在工厂推广后,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国家反馈的新问题:宁国造船厂反映手册中的火灾处理步骤不适合船厂的特殊环境,因为船厂大量使用易燃油漆。
代国矿山企业则认为尾矿库的应急方案过于复杂,矿山尾矿库规模较小,不需要那么多处理步骤。
面对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朱昭熙指示起草小组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别编制了六个版本的《应急操作手册》,针对性覆盖纺织、造船、冶金、矿山等主要行业。手册发布后,各国工厂的应急演练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就在各项工作似乎渐入佳境时,六月初,从南武洲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当地残余势力仿照《补充细则》,编制了一套所谓的“南武洲工业标准”,向周边小国兜售,声称其“比联邦标准更省钱,更容易执行”。
李怡将获取到的假标准文本交给朱昭熙。经查,这份标准将专职安全员制度改为“厂主自行监督”,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的赔偿金额标准,甚至完全删除了尾矿库防渗膜的检查要求。
“已经有三个小国与他们签订了协议。”李怡汇报时说,“这些国家认为联邦标准过于严格,假标准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但按照这种标准进行生产,迟早会发生重大事故。”
朱昭熙立即做出部署:“派遣跨国巡查小组前往这三个小国,向他们展示越国污染事件和明国火灾事故的详细案例,说明假标准的危害性。同时与这三个国家的政府谈判,只要他们放弃假标准,劳动国际可以帮助他们申请更多的改造补贴资金。”
巡查小组抵达后才发现情况比预期更加复杂。这三个小国工业基础薄弱,确实无力承担按照联邦标准进行改造的费用,只能选择成本较低的假标准。
一位小国厂主向巡查小组坦言:“我们工厂每月利润只有几万元,如果按照联邦标准改造设备,要好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我们真的没有办法。”
巡查小组将实际情况反馈给朱昭熙。她立即召集成员国代表会议,提出“阶梯式补贴”方案: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小国,改造补贴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贷款利息再降低两个百分点,还款期限延长至十年。
这一方案获得了成员国的普遍支持。三个小国政府得知后,立即终止了与南武洲残余势力的协议,转而开始按照联邦标准改造工厂。南武洲的假标准失去了市场,最终不了了之。
但朱昭熙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只要各国工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就会有人试图钻标准的空子,总会有势力利用这些差距来破坏联邦的统一。
七月初,在劳动国际年度会议上,朱昭熙提出了“工业互助计划”:让工业发达的虞国、韩国等国家,帮助工业基础薄弱的小国建设标准化工厂,派遣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并负责培训当地工人。
计划特别规定,通过互助建设的工厂,必须严格执行联邦标准和补充细则,劳动国际将进行全程监督。
韩国代表首先表示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小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厂,并派遣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前往指导。”
虞国工业部也表态:“我们可以按成本价向小国提供设备支持,不收取任何利润。”
会议结束后,朱昭熙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厂房。她深知,标准与细则只是基本框架,真正要实现工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各国之间的真诚互助和深入信任。这条道路,依然漫长而艰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劳动国际陆续收到各国在执行新标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的工厂反映设备改造进度跟不上时间要求,有的地区表示缺乏合格的技术人员,还有的企业希望获得更详细的技术指导。
为此,朱昭熙又提出了建立“标准实施支持中心”的计划,在每个成员国设立专门机构,为当地工厂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和改造方案设计等服务。这些中心由劳动国际统一管理,确保各地能够获得同等水平的技术支持。
同时,劳动国际还建立了定期评估机制,每半年对各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一系列措施逐步推动了联邦工业标准的全面实施,为各国工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