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警局的走廊里,脚步声此起彼伏。重案组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白板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照片和便签——从郊野公园的“金”案、松江湿地的“木”案,到淀山湖支流的“水”案,三名死者的信息被反复标注,却始终找不到能串联起凶手身份的关键线索。郑丹妮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面前的咖啡已经凉透,桌上摊着王奕提交的第三具尸体解剖报告:死者为29岁女性,生前是一家花店的店员,失踪前曾在下班后去过郊区的便利店,监控只拍到她的背影,未发现可疑人员尾随。
“张昕,三名死者的活动轨迹有没有交叉点?”郑丹妮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连续两天两夜的高强度工作,让整个重案组都处于紧绷状态。
张昕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红点,眉头紧锁:“郊野公园、松江湿地、淀山湖支流,都在上海郊区,且彼此距离较远,没有直接的地理关联。我们排查了三名死者的社交软件、通话记录和消费记录,除了都是女性、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暂时没发现其他共同点。既不是同事,也不是朋友,甚至没有共同的消费场所。”
郝婧怡抱着一叠资料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第三具死者的家属已经联系上了,确认死者名叫李娜,性格内向,社交圈很小,家属说她最近没有得罪人,也没有和人发生过争执。另外,我们扩大了金条的排查范围,查到三个月前有一家小金店失窃过一批黄金,款式和重量与第一案发现场的金条相似,但失窃黄金已经被熔铸,无法直接比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紧急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像针一样刺破了沉闷的空气。郑丹妮猛地站起身,快步接起电话,只听了几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挂掉电话后,抓起对讲机,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龙亦瑞!立刻带杨媛媛、郭爽、蒋舒婷去闵行区‘老灶台’火锅店!那里发生命案,一名男性当场被烧成焦尸,初步判断和五行案有关!”
对讲机那头,龙亦瑞刚带着队员回到警局,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听到指令立刻抓起装备:“收到!我们现在就出发,预计十五分钟到现场!”
“郝婧怡,你立刻联系消防部门,调取火锅店的监控,询问现场目击者!张昕,查一下这家火锅店的位置,看看和前三个案发现场有没有关联!”郑丹妮一边下达指令,一边拨通了法医部的电话。
此时的法医部里,王奕和韩家乐刚完成第三具尸体的毒理检测报告,听到电话里郑丹妮的声音,立刻警觉起来:“火锅店失火?男性焦尸?”
“对,目击者说火是突然从死者身上烧起来的,现场没有明显的火源,很可能是凶手刻意布置的,对应五行里的‘火’。”郑丹妮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一丝凝重,“前三个都是女性受害者,这次突然变成男性,凶手的作案目标可能发生了变化,你们尽快赶过去。”
“好,我们马上出发。”王奕挂了电话,立刻拿起尸检箱,对韩家乐和徐楚雯说:“徐楚雯,你留下整理第三具尸体的最终报告,我和家乐去闵行火锅店现场。”
十五分钟后,龙亦瑞带着队员赶到“老灶台”火锅店。店外已经围满了围观群众,消防车和救护车停在路边,刺鼻的烧焦味混杂着火锅的牛油味,让人阵阵作呕。几名消防员正在收拾装备,一名消防队长看到龙亦瑞,立刻迎了上来:“龙队,火已经灭了,死者在店内靠窗的位置,我们检查过现场,没有发现电路故障或燃气泄漏,火是从死者身上开始燃烧的,疑似人为纵火。”
龙亦瑞点点头,戴上手套,跟着消防队长走进火锅店。店内一片狼藉,桌椅被掀翻,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碗碟,靠窗的位置围着一圈警戒线,地上躺着一具黑漆漆的焦尸,尸体蜷缩着,衣物和皮肤已经完全碳化,看不清面容,只有大致的人形轮廓。
“杨媛媛,带两个人询问店员和目击者,详细记录火灾发生时的情况,尤其是死者生前有没有和人接触,有没有可疑人员进出。”龙亦瑞的目光扫过现场,“郭爽、蒋舒婷,勘查现场,重点找有没有易燃物残留、打火机或其他纵火工具,注意保护好痕迹。”
就在这时,王奕和韩家乐推着尸检车走进来。看到地上的焦尸,王奕的眉头瞬间皱紧:“死者身份确认了吗?火灾发生时间是几点?”
“还没确认身份,火灾发生在半小时前,店员说死者是独自来吃饭的,进店后只点了一份火锅,还没开始吃,身上就突然着火了。”龙亦瑞解释道,“目击者说火来得很快,瞬间就把人裹住了,他们想帮忙灭火,但火势太大,等火灭了,人已经没救了。”
王奕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检查焦尸。尸体表面已经碳化,皮肤开裂,露出里面的肌肉组织。她用镊子轻轻拨开死者的衣物碎片,发现衣物的燃烧程度比皮肤更严重,且燃烧痕迹集中在躯干和四肢,头部燃烧相对较轻:“火是从死者的衣物或身体表面开始燃烧的,可能是凶手在死者身上涂抹了易燃物,或者使用了延时点火装置。”
她又检查了死者的手部,发现右手手指蜷缩着,似乎死前攥着什么东西,但因为燃烧,已经无法辨认。“需要带回法医部进行解剖,才能确定死因和准确的燃烧原因。另外,现场有没有找到易燃物残留?比如汽油、酒精之类的。”
“我们正在勘查,暂时还没发现明显的易燃物痕迹,但空气中有淡淡的酒精味。”郭爽走过来说,手里拿着一个证物袋,“这是在死者座位旁边发现的一个破碎的玻璃瓶,瓶身上没有标签,里面残留着少量液体,可能是易燃物。”
王奕接过证物袋,对着光线看了看:“立刻送去化验,确定里面的液体成分。另外,死者的身份需要尽快确认,看看他和前三名女性死者有没有关联。”
这时,郝婧怡的电话打了过来:“龙队,火锅店的监控调出来了!火灾发生前十分钟,有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人走进店里,在死者旁边的座位坐了一会儿,然后又离开了。监控没有拍到他的脸,但他离开后不到五分钟,死者身上就着火了。另外,我们查到这家火锅店的位置,距离前三个案发现场的直线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暂时没发现地理关联,但店主说,最近一周,那个穿连帽衫的人已经来过三次,每次都只点一杯水,坐一会儿就走,好像在观察什么。”
“观察目标...”龙亦瑞的眼神变得锐利,“看来凶手是有预谋的,他之前来踩点,确定目标后再动手。这次选择男性受害者,是因为‘火’的属性需要,还是有其他原因?”
王奕站起身,看着地上的焦尸,若有所思:“前三个案子,凶手用‘斩首’对应‘金’、‘断臂’对应‘木’、‘溺水’对应‘水’,都是通过特定的死亡方式和象征物来对应五行属性。这次用‘焚烧’对应‘火’,选择男性受害者,可能是因为‘火’主阳刚,与男性的属性对应,凶手的仪式感非常严格,每一个细节都在遵循五行的规律。”
“五行...金木水火土...”郝婧怡的声音在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恍然大悟,“凶手这是在筹集五行对应的‘祭品’?前三个是金、木、水,现在是火,接下来就是土了!他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五行仪式!”
这句话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龙亦瑞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清楚,凶手的仪式已经进行到第四步,距离最后一步“土”案只剩下时间问题。他们必须在凶手找到第五个目标前,抓住他的踪迹。
“王法医,尽快把尸体带回解剖,确定死因和易燃物成分。”龙亦瑞的语气坚定,“郝婧怡,排查死者身份,看看他的职业、社交圈有没有异常,尤其是和前三名死者有没有隐藏的关联。张昕,查那个穿连帽衫的人的行踪,调取火锅店周边的监控,追踪他的逃跑路线!”
王奕点点头,和韩家乐一起将焦尸抬上尸检车。看着尸检车缓缓驶离,龙亦瑞的目光再次落在现场的焦痕上。空气中的烧焦味还在弥漫,仿佛在提醒着所有人,凶手还在暗处,而一场关乎生命的赛跑,仍在继续。
回到警局后,解剖室里灯火通明。王奕和韩家乐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正在对烧焦的尸体进行解剖。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在死者的胃里发现了少量未消化的食物,确定死亡时间在火灾发生前一小时左右;同时,在死者的皮肤组织里检测到酒精和助燃剂的成分,确认是凶手在死者身上涂抹了助燃剂,并用某种方式点火,导致死者被活活烧死。
“死者身份确认了吗?”王奕一边记录,一边问。
韩家乐摇摇头:“还没,死者的指纹因为燃烧已经无法提取,dNA样本正在检测,需要和数据库比对。不过郝婧怡那边查到,死者可能是附近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名叫赵伟,40岁,已婚,有一个孩子。”
王奕停下笔,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40岁的男性工程师,和前三名25到30岁的女性受害者,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凶手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火’的祭品?这里面一定有我们没发现的线索。”
就在这时,郑丹妮的电话打了过来:“王奕,死者身份确认了,就是赵伟。我们查到,赵伟五年前曾负责过一个郊区的拆迁项目,而前三名女性死者的老家,都在那个拆迁项目的范围内!”
这个消息让王奕和韩家乐同时愣住了。原来,看似毫无关联的四名受害者,都与五年前的一个拆迁项目有关。凶手的目标从来不是随机选择,而是有明确的指向性——他在为五年前的某件事复仇,用五行仪式的方式,向那些他认为“有罪”的人复仇。
解剖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冰冷。王奕看着解剖台上的焦尸,心里清楚,这起五行杀人案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而他们要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当年拆迁项目的受害者或其亲属。一场围绕着复仇与正义的较量,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