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院的晨课刚至 “作物跨域适配” 章节,试验田外突然卷起阵异常的热风 —— 风裹着细小的沙粒,竟让刚结穗的盐禾叶片微微卷曲。青禾手中的《共生实践录》突然被风掀起,书页间夹着的戈壁族传讯符 “啪” 地贴在伴生苗上,符纸边缘的焦痕瞬间蔓延,像是被烈火灼烧过。
“是戈壁族的‘灼风符’!” 青禾猛地站起,伴生苗的叶片已浮现出扭曲的热风纹路,“只有当灼风强度超过百年一遇时,符纸才会出现焦痕。” 她快步走向码头,腰间的布囊随着脚步晃动,囊里的沙棘果干、盐禾种子相互碰撞,像是在呼应符纸的预警。
码头的了望塔上,林墨正用星韵望远镜观察远方,雷光剑的蓝电在镜片前凝成层防护膜,挡住扑面而来的沙粒:“戈壁方向的天空泛着赤红色,” 他放下望远镜,声音带着凝重,“是灼风卷起的沙尘,比上次监测到的范围扩大了三倍,戈壁族的风息石恐怕撑不住了。”
楚瑶的红绸突然从竹屋飘来,绸面沾着的沙粒被麒麟真火灼烧殆尽:“刚收到秦雪的传讯,” 她将绸面展开,上面映出秦雪的虚影,“戈壁族的族老说,他们世代守护的风息石能量只剩三成,灼风已摧毁了七成的固沙植被,再不想办法,整个戈壁都会变成流沙带。”
青禾的指尖划过伴生苗的热风纹路,突然想起布囊里的种子:“我去!” 她按住囊口,里面的固沙麦种子似乎在微微震动,“固沙麦能固沙,盐禾耐极端环境,或许能杂交出抗灼风的作物。而且我去过的地域多,知道怎么和部族合作,不会像以前的修士那样强行改造。”
秦逸望着青禾眼中的笃定,星辰剑的四色光带投射出戈壁的虚影:赤黄色的戈壁上,稀疏的沙棘林已变成焦黑色,几座土黄色的帐篷在风中摇摇欲坠,帐篷中央的风息石泛着微弱的土黄色光芒,勉强挡住部分灼风。“楚瑶带火灵族准备‘稳温阵’,防止灼风烤焦作物幼苗;林墨带竹灵族编‘防风藤网’,削弱风势;” 他递给青禾半块星陨碎片,“这是阿珠特意为你加固的,能增强绿韵能量与部族圣物的共鸣。”
传送阵落在戈壁时,灼风裹挟着沙粒如刀割般袭来。青禾刚展开伴生苗,叶片就被风刮得贴在掌心,她急忙催动绿韵能量,在周身凝成层淡绿色的防护膜。戈壁族的少年阿风骑着骆驼赶来,他的麻布袍上缝着风息石碎片制成的饰品,腰间的皮囊里装着半袋焦黑的沙棘籽:“灼风越来越强,” 他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风息石的光芒只能护住帐篷,族老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放弃家园,去别处迁徙了。”
跟着阿风走进部族营地,青禾才真正看清戈壁的惨状:风息石周围的沙地上,布满了被灼风刮出的深沟,原本用来固沙的沙棘丛只剩下焦黑的枝干,几名族人正用石块压住即将被风吹走的帐篷布,脸上满是疲惫。族老拄着风息石制成的拐杖迎上来,杖头的石片光芒黯淡,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渣:“三年前有修士想在这里种庄稼,” 族老叹了口气,“结果挖断了风息石的根系,让石力更弱,灼风也更凶了。”
当夜,青禾在风息石旁搭建试验棚。她取出布囊里的固沙麦种子和盐禾种子,将两者杂交后,浸泡在风息石融化的水中 —— 这是从冰原族冰魂石、渔岛族海灵珠的经验中得到的启发,部族圣物的能量能让作物更快适应本地环境。林墨则用竹灵族的千年竹藤,在试验棚周围编织成防风藤网,藤网的缝隙间还缠着冰灵族的凝露,能降低灼风的温度。
三日后,幼苗破土而出,叶片泛着淡青色,表面覆盖着层细密的绒毛 —— 这是从盐禾叶片的排盐绒毛改良而来,能挡住沙粒,还能在灼风来袭时锁住水分。“就叫它‘抗风麦’吧!” 青禾轻轻触碰叶片,绒毛瞬间竖起,将阵突如其来的小股灼风挡在外面,“等它长到半尺高,就能用根系固沙,叶片还能削弱风势。”
然而,第五天的清晨,百年一遇的强灼风突然袭来。防风藤网被风刮得剧烈晃动,部分藤蔓已开始断裂,抗风麦幼苗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根系渐渐暴露在沙层外。族老急忙带领族人举行 “风祭”,他们围着风息石吟唱古老的祭词,手中的风息石碎片抛向空中,却只在风里划出道微弱的光痕,很快就被灼风吞没。
“不能只靠风息石!” 青禾突然想起极西荒原固沙麦的根系网络,“阿风,快让族人采集风滚草,和竹藤一起编织成双层防风网;楚瑶,用稳温阵的火能加热风息石周围的土壤,激活石下的根系!” 她将星陨碎片贴在风息石上,伴生苗的根系顺着碎片钻入石中,绿韵能量与风息石的土黄色光芒交织,形成道巨大的光网,将抗风麦幼苗笼罩其中。
当光网与防风网同时起效时,奇迹发生了:抗风麦的根系突然加速生长,在沙层下织成道密不透风的网络,将松散的沙土牢牢固定;叶片上的绒毛泛着淡青色的光,与光网呼应,将灼风的能量转化为养分,输送到根系。风息石的光芒也渐渐变强,石下的根系顺着抗风麦的根须蔓延,在戈壁下形成道巨大的 “风脉”,彻底稳住了灼风。
风停后,戈壁族的族人纷纷跪在沙地上,对着风息石和抗风麦叩拜。族老捧着块完整的风息石走到青禾面前,石面映出的戈壁景象中,抗风麦已连成片淡青色的海洋:“戈壁族愿加入共生计划,” 族老的声音带着哽咽,“以后我们会和抗风麦一起,守护这片土地,让其他戈壁部族也能过上好日子。”
半月后,秦逸和阿珠骑着骆驼来到戈壁时,看到的是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抗风麦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的绒毛泛着微光,戈壁族人与青禾的弟子们一起收割麦秆,用麦秆和竹藤编织新的防风网。阿珠抱着小雏菊蹲在抗风麦旁,花朵的根须钻入沙层,与抗风麦的根系交织,金色花粉落在风息石上,让石面的光芒愈发璀璨。
“小花说抗风麦的麦秆还能用来制作储水罐,” 阿珠笑着对青禾说,“以后就算遇到干旱,戈壁族也不用担心缺水了。” 青禾将抗风麦种子小心翼翼地装入布囊,现在她的 “共生百宝箱” 里,已有了荒原、雾沼、高原、浅滩、戈壁的种子,每一颗都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希望与智慧。
回程的骆驼背上,青禾望着渐渐远去的戈壁,伴生苗的叶片上浮现出完整的天下地图轮廓 —— 浅滩的盐禾、高原的冻禾、雾沼的清沼禾、荒原的沙棘苗、戈壁的抗风麦,在地图上连成片绿色的脉络,像大地的血管般,流淌着共生的能量。秦逸走在她身边,星辰剑的四色光带与风息石的光芒交织,映照着戈壁的夕阳:“你看,天下的共生之路,已在你手中铺得越来越宽。”
当他们回到绿洲时,试验田的 “天下共生图” 已扩展到整个田地 —— 不同地域的作物在同一片土地上迎风生长,叶片相触,根系相连,像一幅流动的、鲜活的天下画卷。青禾站在田埂旁,望着这幅由种子与希望编织的画卷,突然明白:真正的共生,不是让所有土地都变成一样的模样,而是让每片土地都能在尊重与协作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