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院的试验田刚完成 “天下共生图” 的补种,青禾就被阵微弱的荧光吸引到了竹屋角落 —— 那是枚嵌在贝壳里的萤石碎片,来自三日前到访的溶洞族使者,此刻正发出忽明忽暗的微光,碎片边缘凝结的水珠,竟泛着淡淡的灰绿色,像被什么东西污染过。
“这萤石的光快灭了。” 阿珠抱着小雏菊走来,花朵的根须轻轻缠上萤石,瞬间缩回时沾着缕透明的水汽,“小花说水汽里有‘湿腐之气’,会慢慢侵蚀发光的东西,要是源头不除,整个溶洞的萤石都会暗掉。”
话音未落,秦雪匆匆捧着传讯符赶来,符纸是用溶洞特有的 “光苔纸” 制成,上面的字迹需借萤石光才能看清:“溶洞族族老传来急讯,” 她指着符纸上的图案,暗河倒灌的水流冲垮了光苔覆盖的岩壁,成片的光苔枯黄腐烂,几名族人举着萤石火把,在黑暗中艰难前行,“他们世代居住的萤光溶洞,暗河突然改道倒灌,湿腐之气蔓延,连族中最耐湿的光苔都快枯死了,要是光苔彻底消失,溶洞就会陷入永久黑暗。”
青禾的伴生苗突然颤动,叶片上浮现出细密的荧光纹路,与萤石碎片的光芒产生共鸣。她摸了摸腰间的布囊,里面的抗风麦、盐禾种子轻轻震动,像是在呼应新的危机:“我去!” 她取出布囊里的种子,目光落在清沼禾和冻禾的种子上,“清沼禾能净化腐浊,冻禾耐低温,溶洞里又暗又湿又凉,说不定能杂交出适合的作物。”
秦逸的星辰剑在半空划出微光,投射出萤光溶洞的虚影:幽深的溶洞如迷宫般延伸,岩壁上原本该布满发光的光苔,此刻只剩零星的荧光,暗河的黑水顺着裂缝渗出,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水洼旁的萤石雕像已失去光泽,像被蒙上了层灰雾。“楚瑶带火灵族准备‘调温阵’,用温和火能平衡溶洞的湿寒;林墨带竹灵族编‘滤水藤网’,过滤暗河的湿腐之气;” 他递给青禾一枚萤石吊坠,“这是溶洞族使者留下的圣物碎片,能增强你在弱光环境下的绿韵感知。”
传送阵落在溶洞入口时,潮湿的寒气裹着腐味扑面而来。青禾刚展开伴生苗,叶片上的荧光纹路就亮了几分,勉强照亮周围的环境。溶洞族的少年阿萤提着盏萤石灯赶来,灯芯的光芒微弱得只能照亮身前三尺,他的衣袍上缝着光苔织成的纹样,腰间挂着块完整的萤石:“族老说,外来人会把光苔的光带走,” 他警惕地盯着青禾的种子袋,“三年前有修士想凿开岩壁引光,结果让湿腐之气漏得更快,连暗河的鱼都死了大半。”
跟着阿萤走进溶洞深处,青禾才看清危机的严重:主洞的光苔已腐烂成灰绿色的黏液,顺着岩壁滴落,暗河的黑水泛着泡沫,水面漂浮着枯死的水草,几名族人正用萤石碎片试图唤醒光苔,却只能看着碎片的光芒一点点变暗。族老坐在萤石圣像前,手中捧着块龟裂的光苔标本,圣像的萤石 eyes(此处修正为 “眼眸”)已失去光泽,像沉睡的老者。
“光苔是溶洞的‘肺’,” 族老的声音在空旷的溶洞中回荡,“它能净化空气,还能为萤石提供能量,现在光苔一死,萤石的光也撑不了多久了。” 他指着暗河中央的小岛上,那里还残留着小片鲜活的光苔,被族人用萤石围了起来,“那是最后一片光苔,要是连它也死了,我们就只能离开溶洞,去地面找活路了。”
当夜,青禾在光苔岛旁搭建试验棚。她取出清沼禾和冻禾的种子,将两者杂交后,浸泡在萤石圣像融化的水中 —— 这是从冰魂石、海灵珠、风息石的经验中总结出的方法,部族圣物的能量能让作物快速适配本地环境。林墨则用竹灵族的千年竹藤,在暗河上编织滤水藤网,藤网的缝隙间嵌着萤石碎片,能在过滤湿腐之气的同时,释放微弱的光芒。
三日后,幼苗破土而出,叶片泛着淡绿色的荧光,表面覆盖着层透明的薄膜 —— 这是从清沼禾的耐湿膜改良而来,能锁住水分,还能在弱光环境下反射萤石的光芒。“就叫它‘萤禾’吧!” 青禾轻轻触碰叶片,薄膜上的荧光纹路亮了几分,竟能为周围的光苔提供微弱的光,“等它长到半尺高,就能用根系净化暗河的湿腐之气,叶片的荧光还能滋养光苔。”
然而,第五天的清晨,暗河突然爆发大规模湿腐之气,黑水顺着裂缝涌上光苔岛,成片的光苔开始腐烂,萤禾幼苗的叶片也渐渐泛灰。族老急忙带领族人举行 “光祭”,他们围着萤石圣像吟唱古老的祭词,手中的萤石碎片抛向空中,却只在湿腐之气中划出道微弱的光痕,很快就被吞噬。
“不能只靠萤石!” 青禾突然想起雾沼血池的共生之法,“阿萤,快让族人收集萤石粉末,撒在萤禾的根系周围;楚瑶,用调温阵的火能加热暗河的水温,减缓湿腐之气的蔓延;林墨,用滤水藤网将光苔岛围起来,注入绿韵能量!” 她将萤石吊坠贴在萤石圣像上,伴生苗的根系顺着吊坠钻入圣像,绿韵能量与圣像的荧光交织,形成道巨大的光罩,将光苔岛和萤禾幼苗笼罩其中。
当光罩与滤水藤网同时起效时,奇迹发生了:萤禾的根系突然加速生长,顺着暗河的水流蔓延,将湿腐之气转化为淡绿色的养分,输送到光苔岛;叶片的荧光变得愈发明亮,照亮了整个主洞,原本腐烂的光苔在荧光的滋养下,重新长出嫩绿的新芽。萤石圣像的光芒也渐渐变强,圣像的眼眸重新亮起,在洞顶投射出星图般的光纹,将暗河的湿腐之气彻底净化。
光祭结束后,溶洞族的族人纷纷跪在光苔岛旁,对着萤禾和萤石圣像叩拜。族老捧着块完整的萤石走到青禾面前,石面映出的溶洞景象中,萤禾已在暗河两岸连成片荧光的海洋:“溶洞族愿加入共生计划,” 族老的声音带着哽咽,“以后我们会和萤禾一起,守护这片光,让其他溶洞部族也能拥有光明。”
半月后,秦逸和阿珠乘船来到溶洞时,看到的是片充满生机的景象:萤禾在暗河两岸轻轻摇曳,叶片的荧光照亮了整个溶洞,溶洞族人与青禾的弟子们一起收割萤禾的秸秆,用秸秆和光苔编织新的萤石灯。阿珠抱着小雏菊蹲在萤禾旁,花朵的根须钻入暗河,与萤禾的根系交织,金色花粉落在萤石圣像上,让圣像的光芒愈发璀璨。
“小花说萤禾的秸秆还能用来制作发光的织物,” 阿珠笑着对青禾说,“以后就算在溶洞深处,也不用怕没有光了。” 青禾将萤禾种子小心翼翼地装入布囊,现在她的 “共生百宝箱” 里,已有了荒原、雾沼、高原、浅滩、戈壁、溶洞的种子,每一颗都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光明与希望。
回程的船上,青禾望着渐渐远去的溶洞,伴生苗的叶片上浮现出完整的天下地图轮廓 —— 浅滩的盐禾、高原的冻禾、雾沼的清沼禾、荒原的沙棘苗、戈壁的抗风麦、溶洞的萤禾,在地图上连成片绿色的光脉,像大地的星河般,流淌着共生的光芒。秦逸走在她身边,星辰剑的四色光带与萤石的光芒交织,映照着溶洞的出口:“你看,天下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共生之光,而你,就是点亮这些光的人。”
当他们回到绿洲时,试验田的 “天下共生图” 已扩展到整个学院的田地 —— 不同地域的作物在同一片土地上迎风生长,叶片的荧光、绿意、赤芒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璀璨的天下星图。青禾站在田埂旁,望着这幅由种子与光芒编织的画卷,突然明白:真正的共生,不是让土地适应作物,而是让作物成为土地的一部分,用生命的光芒,照亮每一处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