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还搭在那根发烫的黑色线路上,掌心被灼出一片红痕。主控台的嗡鸣声压过耳膜,第二根深桩的锚定反馈稳定在临界值上方,能量柱的倾斜止住了,可她知道,这只是短暂的喘息。
七分钟。
这是应急回路能撑住的全部时间。
她没回头,声音直接切进通讯频段:“苏悦,北侧屏障交给你。张洋,别松手,钻杆一旦偏移,整根桩都会崩。”
说完,她迅速调出反向推力装置的能耗模型。屏幕上,能量储备条从7%开始缓慢下滑,冷却系统早已瘫痪,散热口喷出的蒸汽在空中凝成细雾。她盯着曲线,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三道隔离指令,将主控台算力重新分配,留下12%的冗余用于突发响应。
就在这时,通讯器传来断续的信号音。
“……x-947……Y-302……每十一秒……一次脉冲……”
是定位小队的最后传讯。声音只持续了两秒,随即被杂波吞没。林晚立刻调出引力场波动图谱,将那段残音与主监测数据对齐——频率吻合,间隔吻合,连脉冲上升沿的斜率都一致。
但她不能立刻行动。
主系统负荷已达98%,若直接广播坐标,算力波动可能引发延迟,哪怕0.3秒,都足以让反向推力装置失衡。而一旦装置停摆,能量柱将重新被牵引,之前的牺牲全成空谈。
她闭了闭眼,指尖抵住太阳穴。
三次。
今天“心灵洞察之镜”已用两次,一次在深桩启动前确认张洋的心理状态,一次在钻头卡死时读取技术员的应急方案。现在,只剩最后一次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将意识沉入那片熟悉的静默之中,目光锁定通讯频段残留的能量信号。下一瞬,视野骤然翻转,她仿佛看见了那名定位队员最后的思维残影——他趴在废墟边缘,手指在终端上颤抖,脑海中反复闪现的是坐标与脉冲频率,还有一句没来得及发出的警告:“别信南侧信号……”
信息确认。
林晚睁开眼,额角渗出一层冷汗。她没说话,而是转向苏悦的方向,目光落在她脸上。
“你在担心什么?”她问。
苏悦一愣,下意识摸了摸战术背心的扣带:“我怕这是陷阱。敌人知道我们依赖定位,故意放一段真数据引我们过去。”
林晚没反驳。她再次凝视苏悦的双眼,启动最后一次“心灵洞察之镜”。
镜中浮现的不是怀疑,而是记忆——苏悦想起三个月前,一支侦查小队因误判信号全军覆没,领队临死前还在喊“坐标是真的”。她的恐惧源于过往,而非对当前情报的否定。
团队还能信。
林晚收回视线,迅速将坐标拆解为三段加密指令,分别通过低频、中继、跳频三个独立信道发送。每段指令单独看毫无意义,只有在接收端拼合后才能还原真实位置。
“第一段已接收。”张洋的声音传来。
“第二段通过。”北侧监测员回应。
“第三段……收到。”苏悦看着终端,抬头看向林晚,“x-947,Y-302,是城西废弃变电站的地下层。”
林晚点头,正要下令建立监控链路,主控台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反向推力装置的核心温度突破安全阈值,操作员开始出现眩晕症状。
“缓冲电容还有多少?”她问。
“净化组那边只剩两组,但连接线路烧了。”苏悦快速翻看设备状态,“就算接上,也只能撑四十秒。”
林晚盯着装置核心节点,又一次集中精神,凝视负责维稳的技术员。最后一次“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镜中,对方脑海闪过一个念头:“用残余电容做脉冲缓冲,每十秒释放一次,能延缓流失。”
她立刻下令:“把两组电容接入脉冲回路,设定十秒周期释放,别持续输出。”
指令下达后,装置能量流失速度略有减缓。屏幕上,倒计时从41秒跳到48秒,虽不稳定,但争取到了额外窗口。
“苏悦。”林晚转身,声音清晰,“你带北侧两名游动战力,立刻前往x-947建立外围监控。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回报,不准擅自接敌。”
“那你呢?”
“我守装置到最后。”
苏悦盯着她看了两秒,终于点头,抓起装备转身就走。
林晚坐回控制台前,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将监控权限移交苏悦,同时设定自动警报阈值。她调出引力场源头的实时波动图,脉冲频率依旧稳定在每11秒一次,没有变化。
但她注意到一件事。
第三次脉冲到来时,源头的能量峰值比前两次高出0.7%,虽然微弱,但在如此精确的监测下,足以说明问题——它在增强。
她刚想调出历史数据比对,主控台突然剧烈震动,散热口喷出的蒸汽瞬间转为黑烟。警报声拉长,能量储备条从5%直坠3%。
“林晚!”通讯器里传来张洋的喊声,“装置核心过热,手动调节失效,我们撑不了多久了!”
她盯着屏幕,手指悬在系统强制关机键上方。
关,意味着放弃反向推力,能量柱将重新被牵引。
不关,装置可能在三分钟内彻底烧毁,连缓冲机会都没有。
她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目光落在监控画面上——苏悦的小队已抵达x-947,热成像显示,地下层有持续的能量波动,位置与坐标完全吻合。
找到了。
她收回手,没有按下关机键。
“所有人注意。”她的声音在频道里响起,“引力源头已确认,坐标x-947,Y-302,地下三层。监控组就位,维稳组继续坚持,等待下一步指令。”
话音落下的瞬间,主控台最后一块散热板发出刺耳的金属撕裂声,屏幕边缘开始发黑。
林晚伸手,将应急回路的接入端口握得更紧。
电流顺着她的掌心窜上手臂,皮肤开始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