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19章 技术破局,科研找到对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9章 技术破局,科研找到对策

林晚的手指在主控台边缘轻轻划过,指尖触到一段冷却的金属边框。屏幕上的数据流仍在跳动,但节奏已被她亲手打乱——那条伪装成系统心跳的上传轨迹,此刻正被延迟指令拖得支离破碎。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灰鸢刚传回的身份信息调至主屏。那个叫“李”的运维主管,曾在西北基地挂名登记。三年前,那里有一座废弃矿道试验设施,后来因电力系统异常被永久封闭。而如今,同样的技术痕迹,出现在了联盟的核心网络里。

“不是巧合。”男研究员盯着档案对比图,声音低沉,“这种三级跳频编码,早就被淘汰了。民用系统不会用,也不会有人去翻旧协议。”

林晚点头,目光转向技术组长:“他们靠的是隐蔽性,不是强度。只要我们能预判它的行为模式,就能反过来利用它。”

技术组长站在副控台前,眉头紧锁。他刚刚完成对b区存储阵列的日志分析,发现每次数据外传都伴随着一次微小的电压波动——不是来自外部电网,而是设备内部电源模块的自主调节。

“它在自检。”他说,“每分钟一次,像呼吸一样规律。如果我们打断这个节奏,它会进入警戒状态。”

女工程师立刻接话:“那就让它继续‘呼吸’,但我们改它的空气。”

所有人都看向她。

她指着模拟界面:“我们可以建一个假环境,专门喂它错误反馈。比如让系统负载看起来还在波动,实际工作已经转移到隔离环路。它以为自己在监听,其实听的是录音。”

林晚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她没说话,而是走到主控台中央,调出系统架构图。三分钟后,她在测试环路与主运行区之间画出一条新路径,并标注为“虚拟响应子系统”。

“双轨运行。”她说,“明面上维持原有交互逻辑,暗地里把真实运算迁走。等他们意识到不对劲时,我们的升级早已完成。”

技术组长深吸一口气,开始拆解干扰模块的唤醒机制。他发现这个程序并不主动攻击,而是依赖外部信号触发——每次“李”的账号登录电业局系统,就会激活一次短暂连接。也就是说,对方是通过合法身份定期唤醒潜伏节点。

“他们在等我们动。”他抬头,“一旦我们重启升级流程,他们立刻就能察觉。”

“那就让他们‘察觉’。”林晚手指敲击桌面,“但我们重启的,是假流程。”

计划迅速成型:女工程师负责编写模拟脚本,在虚拟子系统中还原系统负载变化、温度曲线和资源占用波动,加入随机延迟和噪声扰动,确保反馈信号自然流畅;男研究员则协助验证新架构的抗干扰能力,重点测试在高频探测下是否会出现协议泄露;技术组长带队重构底层通信协议,切断原驱动包与主系统的任何直接关联。

键盘声重新密集起来,节奏稳定,带着一种压抑后的爆发力。

林晚退后半步,靠在控制台旁的立柱上。她闭眼,凝神,开启“心灵洞察之镜”。第一眼落在技术组长身上——他的思绪清晰,正反复推演驱动层剥离后的兼容风险;再看女工程师,她脑海中浮现的是脚本执行后的预期波形图,严谨而专注;最后是男研究员,他在想军用档案中的类似案例,试图找出更多可复制的防御策略。

没有人怀疑,也没有人犹豫。

她睁开眼,轻声道:“准备切流。”

凌晨五点零七分,系统开始迁移。

第一步,关闭主环路对外响应接口;第二步,启动虚拟子系统,载入预设行为模型;第三步,将真实运算任务逐层导入隔离通道。整个过程持续四十七分钟,期间三次遭遇异常握手请求,均被模拟环境成功承接。

主控屏上,资源占用曲线先是轻微震荡,随后趋于平稳。升级进度条重新出现,从百分之六十三开始缓缓推进,速度比之前快了近一成半。

“成了?”女工程师低声问。

“还没完。”技术组长盯着日志窗口,“真正的考验是接下来十二小时。如果他们没发现异常,说明我们骗过了他们的眼睛。”

林晚走到主控台前,调出b区节点的实时监控画面。那个曾悄悄外传数据的模块,此刻仍在定时发送请求——目标地址不变,封装方式一致,传输内容却已完全不同。

它收到的,是一段精心伪造的系统状态报告:核心进程运行正常,安全扫描已完成,反制技术研发进度停滞。

“他们在听。”林晚说,“但他们听到的,是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

男研究员忽然抬头:“等等,我刚收到军用档案库的补充记录——三级跳频编码最后一次公开使用,是在一次边境设施撤离行动中,用于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设备的状态。当时……为了防止敌方追踪信号源,技术人员在协议里加入了‘假心跳’功能。”

林晚眼神一凝。

“什么意思?”女工程师问。

“意思是,”男研究员语速加快,“设计这套干扰系统的家伙,很可能知道‘假心跳’的存在。如果我们现在用这种方式反制,他可能会反过来判断我们在设局。”

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技术组长立即调出虚拟子系统的底层参数:“我们现在模拟的是标准心跳频率,每分钟六十次。但如果他知道这是假的,就会怀疑一切看似正常的反应。”

林晚沉默几秒,忽然伸手,在屏幕上划出一道斜线。

“那就别做标准的。”她说,“我们不做‘正常’,做‘出错’。”

所有人一怔。

她继续道:“让虚拟系统偶尔卡顿,让负载曲线突然下跌又回升,让某些节点响应延迟超过阈值。让他们看到问题,看到漏洞,看到机会。”

“你是说……引他们出手?”技术组长明白了。

“对。”林晚声音沉稳,“他们不怕系统强大,怕的是我们太完美。只要我们露出破绽,他们就会忍不住想确认,想深入,想扩大优势——那时候,才是真正切断他们触角的时候。”

女工程师快速修改脚本,在模拟程序中加入三处非规律性故障点:一处内存溢出警告,一次短暂断连,还有一个虚假的调试接口暴露。

“接口伪装成未加密状态,但背后接的是陷阱程序。”她回头,“只要他们连进来,就能顺藤摸瓜。”

林晚点头,目光扫过三人:“记住,我们现在不是在防守。我们在钓鱼。”

主控台上的进度条继续前进,绿色光带稳步延伸。窗外天色仍暗,科研室内的灯光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林晚站回原位,手指轻点耳麦:“灰鸢,继续盯住‘李’的操作记录。下次他登录,我要第一时间知道。”

回应很快传来:“他已经在线了。”

她看着屏幕,那个熟悉的账号正在电业局系统中查询城南数据中心的用电负荷。

几乎同时,b区节点再次发起连接请求。

这一次,虚拟子系统如常响应,但在第三次握手时,故意丢弃了一个数据包。

连接中断。

三十秒后,重试。

林晚嘴角微动。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