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20章 舆论交锋,市场展开反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0章 舆论交锋,市场展开反击

b区节点第三次握手失败后三十秒,重试信号如期而至。林晚没有动,指尖在耳麦边缘轻轻一压,声音平稳:“灰鸢,记录这次连接的所有参数,包括延迟波动和校验码变化。”

“已捕获。”回应几乎同步响起,“对方在调整重连策略,节奏比之前快了零点七秒。”

她收回手,转身离开主控台。科研室的警报光仍在闪烁,但节奏已被压制到最低频段。数据迁移已完成,虚拟子系统正按计划释放异常信号。现在,轮到另一条战线启动。

走廊灯光稳定地向前延伸。她的脚步不急不缓,穿过两道安全门,进入指挥中心侧翼的市场作战区。这里的大屏上,舆情曲线如心跳般起伏,大片暗红区域尚未褪去。几名工作人员紧盯各自终端,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林晚走到主监控屏前,目光扫过一组实时数据——过去十二小时,关于联盟技术升级的负面话题仍占据热搜前三,部分社交平台出现大量相似评论,内容直指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她抬手开启通讯:“发布通道确认?”

“三大媒体通稿已签发,两小时后上线。”声音来自角落的操作位,一名戴眼镜的男员工抬头回应,“社交矩阵准备就绪,首批推文将在通稿发布后十分钟内同步推送。”

林晚点头,随即凝神,视线依次掠过几位核心成员。她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第一人,女策划,脑中正反复模拟话题发酵路径,重点关注如何将技术术语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生活场景;第二人,负责舆情分析,思维集中在对手可能使用的污名化关键词库,已在后台预设多个反驳模板;第三人,短视频负责人,脑海里回放着几位中小企业主的采访素材,思考如何剪辑出最具说服力的片段。

情绪清晰:紧张但有序,谨慎中带着主动出击的意图。

她收回目光,开口:“第一阶段内容,全部围绕真实案例展开。用用户原话,不加工,不渲染。”

众人应声操作。大屏上的声量图开始缓慢变动,正面信息占比从不足三成逐步上升。

两小时后,权威媒体同步刊发专题报道。标题简洁直接:《联盟技术升级实测:三家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超四成》。文中附有实地拍摄的照片与原始数据表,采访对象均为近期接入新系统的合作企业。

消息发布十五分钟内,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八百万。一位食品加工厂老板的视频被广泛转发,他在镜头前指着生产线说:“以前十个人干的活,现在六个就行。我不是替谁说话,我是看账本说话。”

林晚站在大屏前,看着舆情曲线缓缓由红转绿。信任指数从41.3%回升至58.6%,虽未完全恢复,但趋势已稳。

就在此时,监测系统发出提示音。

“发现异常评论集群。”技术人员调出分析界面,“集中在两个短视频平台,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过去一周,行为模式高度一致,疑似水军。”

屏幕上,数百条评论以相似句式刷屏:“说得再好也是包装”“上次出事前也这么宣传”“小心数据造假”。发布时间间隔精确到秒,Ip分布显示主要来自境外中转节点。

林晚走近屏幕,快速浏览几条内容,随即下令:“启动‘回声协议’,把这些账号的发言全部归集,推送给平台高权重审核账户。”

“同时,把这三位企业主的完整采访视频拆条,加上字幕,分时段投放。”她补充,“重点突出他们提到的成本下降和订单增长部分。”

指令下达后,反制动作迅速执行。虚假评论很快被平台识别并限流,而真实用户的自发讨论开始增多。有人贴出自家工厂使用同类设备的前后对比图,有人计算出节能带来的年度节省金额。舆论风向悄然偏移。

一名年轻策划突然起身,语气急切:“我们能不能趁势追击?挖一下对方之前抹黑其他项目的历史记录,直接曝光他们的操作手法?”

他身旁另一人立即反对:“不行。现在公众还在观望,一旦变成骂战,反而会让大家觉得双方都有问题。我们得守住‘只讲事实’的立场。”

争论在小范围内展开。林晚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再次凝神,开启能力。

她看向那位主张反击的年轻人——其思绪炽热,脑海中浮现的是过往被恶意竞争打压的经历,情绪中夹杂着对不公平规则的愤怒;而提出克制意见的同事,则反复权衡行业整体信誉,担心过度攻击会引发反弹,削弱公众对改革派的信任。

她终于开口:“我们的目标不是赢得骂战,是赢回信任。”

所有人安静下来。

“下一波内容,主打技术透明。”她继续说,“安排一场实验室直播,开放参观通道。让公众看到我们在做什么,怎么做。”

“不提对方名字,不渲染阴谋。”她目光扫过全场,“只展示过程,只呈现结果。”

命令下达后,团队迅速转入新阶段准备。直播脚本开始起草,安保流程重新核对,摄像机位逐一确认。

林晚退回指挥台旁,目光落在主屏上。信任指数已升至63.2%,且仍在缓慢爬升。社交媒体上,#亲眼看看技术升级#的话题热度持续走高,不少用户留言表示愿意报名参观。

她拿起耳麦,低声询问:“科研室那边情况?”

“稳定。”灰鸢回应,“虚拟系统刚经历第五次试探性连接,对方仍未察觉异常。技术组正在加固陷阱程序,等待进一步动作。”

她点头,将注意力重新放回舆情面板。

就在此时,一条新消息弹出。

某知名科技博主发布动态:“收到匿名资料包,声称掌握联盟系统漏洞详情,将于今晚八点直播解读。”

林晚盯着这条信息看了两秒,随即调出该博主的历史发文记录。过去三年,他曾三次参与类似“揭黑”行动,两次被证实信息来源不可靠,但每次都能引发短期舆论震荡。

她没有下令封锁,也没有公开回应。

而是转身对短视频负责人说:“把刚才那段食品厂老板的采访,剪一个三十秒精华版,标题用他说的那句话——‘我不是替谁说话,我是看账本说话。’”

“现在就发。”

对方立刻执行。

五分钟后,这条短视频冲上热搜第七。评论区迅速被真实用户占领。“账本不会骗人”“比起听谁爆料,我更信实际效果”“等直播?先看看人家工厂产量再说。”

林晚站在大屏前,手指轻触屏幕,将博主的预告信息拖入监控列表。

她的视线最后落在全局态势图上。技术防线稳固,舆论阵地初步夺回。两条战线都在推进,节奏可控。

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对方不会只靠一次爆料就收手。真正的交锋,还在后面。

她抬起手腕,看了眼时间。

十七点二十三分。

距离对方承诺的直播,还有不到三个小时。

她按下耳麦:“通知技术组,保持陷阱激活状态。如果对方在直播期间尝试远程验证漏洞,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捕捉到信号源头。”

“另外——”她顿了顿,“让灰鸢查一下这个博主最近三个月的资金往来记录。尤其是有没有接受过来自电业局关联企业的赞助。”

指令发出后,她没有移动,依旧站在大屏前。

红色预警框在角落一闪而过,新的连接请求再次出现。

这一次,虚拟系统在响应过程中故意暴露了一个调试接口。

连接成功。

对方的数据探针,正缓慢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