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021章 局势变化,神秘再出新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1章 局势变化,神秘再出新招

连接成功的提示在屏幕上停留了不到三秒,随即被一道异常波动撕开。林晚的目光钉在科研系统的监控面板上,原本平稳的绿色曲线骤然抽搐,变成刺目的深红。

她手指在耳麦边缘一压:“灰鸢,切断虚拟系统的外部响应,立即封存所有日志。”

“正在执行。”回应几乎没有延迟,“但对方的数据探针已深入二级缓存,部分伪装参数被反向提取。”

林晚眼神未动。她盯着那串跳动的Ip地址——境外中转节点的数量比之前多了两倍,协议特征也在快速切换。这不是试探,是强压。

她转身调出舆情大屏。几组新话题正以非自然速度攀升,#账本也能造假#的讨论量在十分钟内翻了四倍。评论区里,相似句式密集出现,语气冷静却带着刻意引导的质疑。“数据太完美反而不真实”“谁来监督监督者”,这类言论被不断顶起。

她的指尖在桌沿轻轻敲了一下,闭眼。

视野沉入一片静默的流动中。灰鸢的思维正高速运转,对比着当前干扰波形与历史攻击样本的匹配度。一个数字反复闪现:87%。另一个词紧随其后——赵铭早期团队。

她睁开眼,声音压得很低:“不是新战术……是旧手法翻新。”

赵铭从不用一招致死。他习惯先制造混乱,让对手忙于应对表象,再悄然切入真正致命的位置。眼前的双线施压,声势浩大,却没有触及核心数据库,也没对技术细节发起专业性质疑。更像是在逼他们慌乱出招。

她按下通讯键:“通知科研组,暂停所有对外信号释放,进入被动防御状态。抗干扰模块迭代进度?”

“预计还需两个小时。”技术组回应得很快,“新版本能阻断协议逆向,但现在上线风险太高,系统可能无法承受切换时的负荷。”

林晚点头,目光落回舆情面板。市场团队已经开始行动,精选几位合作企业的原始生产记录进行二次传播。可热度上升的同时,负面声量也在同步膨胀。有人开始追问:“为什么偏偏是这几家工厂愿意站出来?”“有没有可能是筛选过的样本?”

信任的重建本就脆弱,一旦被反复冲击,便会重新滑向怀疑。

她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钝痛已经蔓延到后脑,像一根细铁丝在颅内缓慢绞紧。今天第二次使用能力是在半小时前,现在还能用一次。但她不能贸然动用。真正的关键时刻还没到来。

“灰鸢,博主的资金流查得怎么样?”

“初步结果显示,过去两个月有三笔匿名赞助转入其关联账户,付款方经过多层壳公司中转,源头指向一家注册在城南的能源咨询机构。”

林晚眼神微凝。城南那家机构,名义上独立运营,实际控股方正是电业局下属子公司。

她没说话,只是将这条信息标记为高危关联。

这时,科研室传来紧急通报:“主控系统延迟再次飙升,达到正常值的六倍。虚拟陷阱出现反向渗漏,对方似乎在尝试重构我们的响应逻辑。”

林晚立刻调出系统架构图。如果对方能模拟出联盟的真实运行模式,不仅能识破伪装,还可能反过来植入虚假指令。现在的被动防御撑不了太久。

她拿起笔,在战术板上快速写下三条指令:

一、技术端全面静默,关闭非必要接口,避免暴露更多行为模式;

二、舆论端停止主动推送,改为集中展示用户自发反馈,维持可信度而不刺激对立升级;

三、启动内部警戒等级提升至b级,限制非核心人员访问敏感区域。

写完后,她停顿片刻,在最后一行加重笔力:“警惕明攻暗守,防其声东击西。”

她知道,赵铭不会只满足于打乱节奏。他一定会在某个他们意想不到的时间点,推出真正能动摇根基的动作。或许是伪造一份足以引发监管介入的技术报告,或许是策反某个关键合作方公开倒戈。只要有一环崩塌,前期所有努力都会被推翻。

而现在,对方同时发动技术和舆论攻势,恰恰说明他们在掩盖真正的目标方向。

她将纸页折好,放在主控台边缘。这是提交紧急会议的第一份提案。她需要各部门协同,但她也清楚,一旦会议开始,决策节奏就会被拉长。而敌人最擅长的,就是在决策空窗期动手。

灰鸢的声音忽然响起:“检测到新一轮连接请求,来源与上次不同,但加密方式存在相同漏洞特征。对方可能在同一技术体系下运作。”

林晚盯着屏幕上的新Ip段,没有回应。

她想起前世最后一次项目汇报前的场景。那天早上,系统也出现了类似的波动。她以为是网络问题,直到下午审计组突然到场,宣布终止合作。后来她才知道,那份所谓的“违规操作记录”,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生成。

这一次,他们不会再用同样的方式栽倒。

她伸手摸了摸耳麦,准备下令追踪信号源头。就在这时,大屏右下角弹出一条实时警报:

某地方媒体发布快讯,《联盟技术升级项目涉嫌违规获取测试资质》,文中引用“知情人士”说法,称审批流程存在人为干预痕迹,并附有一份盖有红章的文件扫描件。

林晚瞳孔微缩。

那份章的样式,和市科委去年更新前的旧版一致。而真正的审批档案,从未对外流出。

这是伪造的,但做得很真。

更危险的是,它避开了技术争论,直指程序正义。公众可以不懂代码,但他们听得懂“走后门”。

她迅速调取该媒体的历史发布记录。过去一年,他们从未报道过任何科技类新闻。这篇稿件的署名记者,入职仅一个月,此前无相关领域经验。

“灰鸢,查这篇稿子的上传路径。”

“正在追溯。初步判断,稿件并非通过内部系统提交,而是由外部设备直接接入后台发布。”

林晚呼吸一沉。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在外围发动攻击,已经渗透进了信息发布的通道本身。

她立刻下令:“封锁该媒体所有接口权限,通知法务组准备声明。同时,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对外发布的审核日志,排查是否有其他异常入口。”

命令刚下达,科研室又传来消息:“抗干扰模块提前完成调试,可以部署。”

她看了眼时间。距离那个博主承诺的直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

她站起身,走到指挥台中央,目光扫过大屏上交错的红绿曲线。技术防线正在承受压力,舆论战场再度失衡,而敌人的真正杀招,仍藏在迷雾之后。

她抬起手,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视线投向灰鸢的思维核心。

下一秒,她的手指猛地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