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从终端屏幕移开,那封标题为“你看到了吗?”的邮件依旧静止在界面中央。她没有点开,也没有删除。指尖转而落在控制台边缘的物理按键上,按下通讯加密频道的第一组序列。
三秒后,科研团队负责人的头像出现在侧屏窗口。
“一小时,主控室。”她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带上最近四十八小时的所有溯源数据,包括厂区供电波动记录。”
对方刚要开口,她已切断连接。紧接着,市场团队负责人和调查小组组长相继收到同样的指令,措辞一致,不留商议余地。
七分钟后,三人陆续抵达。会议室灯光调至会议模式,沙盘系统自动激活,投影出城市东部区域的立体图景。两处废弃工厂的红点仍在闪烁,旁边新增了一条蜿蜒上升的曲线——舆情负面声量变化线。
“这不是巧合。”林晚站在投影前方,没有坐下,“过去六小时,我们遭遇了两次攻击。一次在这里。”她指向厂区标记,“另一次,在这里。”手指滑动,切换到舆情监控面板。
科研负责人皱眉:“技术端目前还在分析协议逆向结果,现在讨论协同是否太早?”
市场负责人立刻接话:“再不回应,公众信任会继续流失。我们应该立刻发布声明,澄清所谓‘天网计划’是旧时代已被废止的项目,与联盟无关。”
调查小组组长却摇头:“我不同意仓促行动。城东厂区外围布控还没完成,一旦媒体大规模曝光,对方很可能销毁证据。”
三人几乎同时看向林晚。
她没说话,而是走到每个人面前,目光逐一停留。当视线与科研负责人相接时,她微微凝神。
刹那间,对方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技术术语,而是一段记忆片段:三年前一次失败的反追踪行动,导致关键服务器被远程格式化。那份自责至今未消。她随即转向市场负责人,同样捕捉到一丝隐藏情绪——对高层施压的畏惧,担心这次危机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最后是调查组长,他的思维里浮现出一张模糊的照片:某个地下据点爆炸后的残骸,两名队员没能撤出来。
她收回目光,心跳略快,额角渗出细汗。这是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精神已经开始吃力。
但她不能停。
“你们怕的都不是错。”她回到主位,语气平稳,“一个怕技术跟不上节奏,一个怕公关失控,一个怕再有人出事。可正因为这样,才更要统一指挥。”
她调出时间轴对比图,将厂区电力峰值与网络谣言爆发节点并列展示。
“看这个。”她指着两条几乎重合的波形,“凌晨两点零七分,第一篇匿名帖被推上热搜预热榜;同一时间,城东b区厂房出现持续十分钟的高负载供电。这不是同步,是协同。他们一边在现实重建系统,一边在舆论制造怀疑。我们的反应如果脱节,就会被各个击破。”
室内安静了几秒。
“所以我的决定是——暂停所有单边动作。”她继续说,“科研组接下来十二小时必须完成三件事:第一,确认该加密协议是否存在可识别的信号指纹;第二,模拟其数据传输特征,建立监测模型;第三,准备一份技术白皮书草案,用于后续公开回应。”
科研负责人张了张嘴,最终点头。
“市场部。”她转向另一侧,“我不允许现在发声明。但你们要做三件事:整理近三年联盟安全审计报告的核心结论,制作成通俗化解读材料;梳理行业内类似诬陷案例,形成对比素材;最重要的是,锁定那些高频转发账号的真实归属,尤其是曾有过黑灰产记录的。”
市场负责人握紧了笔,眼神微动:“如果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热度只会越来越高。”
“那就让他们烧。”林晚说,“但火苗必须由我们来控。等我们掌握足够证据,一次扑灭。”
最后,她看向调查组长。
“你们继续在外围监控,二十四小时轮班。重点记录进出人员规律、换岗时间和通讯频次。明天凌晨两点,我会根据科研组提供的信号特征,判断是否具备渗透条件。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
调查组长沉吟片刻:“我们需要增配夜视设备和干扰屏蔽装置。”
“批准。”她说,“物资三十分钟内送达观察哨。另外,我会让灰鸢系统临时开放三级权限给你们的便携终端,用于实时回传数据。”
三人陆续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门即将关闭的瞬间,林晚叫住他们。
“从现在开始,所有信息只通过主控室中转。任何一方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不得自行处理。这不是建议,是命令。”
脚步声远去后,会议室只剩她一人。
她坐回控制台前,重新看向那封未读邮件。光标依旧在标题下方跳动。她伸手,轻轻拖动邮件至“待审”文件夹,没有打开。
终端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调查小组已完成新设备接收,西南角观察哨信号稳定,震动传感器部署完毕。
她调出厂区外围的实时监控画面。杂草随风轻晃,墙角一块锈蚀的金属牌半埋在土里,上面依稀可见“恒源机械厂”的字样。镜头拉近,排水管口附近有新踩踏的痕迹,泥土松动,像是不久前有人进出过。
她放大那一片区域,注意到泥地上有一道浅浅的划痕,呈直线状,两端略微加深。
像是某种重型设备被拖行留下的。
她记下坐标,标记为“b区西侧入口异常扰动”,设定系统每十五分钟自动抓拍一次该位置图像。
然后,她打开内部通讯日志,翻到半小时前的一条记录:市场团队分析师提交了一份账号行为分析报告,其中提到七个核心传播账号曾在同一时间段访问过一个加密云文档。
她输入权限密钥,尝试追溯文档来源。
加载进度条走到百分之八十时,突然停滞。
屏幕弹出警告:目标路径已被清除,原始存储节点无响应。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缓缓收紧。
就在这时,终端震动了一下。
新的消息来自科研组:
“初步建模完成,疑似信号指纹特征已录入系统。一旦检测到匹配传输,将自动触发警报。”
她回复:“保持监听状态,优先级设为最高。”
随后,她切换到调查小组的通讯频道,语音压缩成最低延迟模式。
“注意西侧围墙排水管区域,可能存在二次出入痕迹。不要靠近,也不要标记。等我的下一步指令。”
通话结束,她靠向椅背,闭眼几秒。
再睁开时,目光落回主屏。
沙盘上的红点依旧亮着,舆情曲线仍在缓慢爬升。而在最下方的数据流窗口,一条不起眼的日志悄然闪过:
“b区供电系统,今日第二次启动时间——02:06:43。”
她抬起手,按下了录音键。
“记录:双线攻击确认,协同机制已启动。所有行动单元进入待命状态,等待总攻信号。”
话音落下,她的手指悬停在发送按钮上方。
窗外,城市的灯火连成一片暗红色的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