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重生之我在云都偷心三千次 > 第1100章 真相揭露,联盟永铸辉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0章 真相揭露,联盟永铸辉煌

指挥室的主屏上,“夜瞳计划”的红色标记仍在闪烁,那条新浮现的线索——与军工研究所财务主管同名的担保人——被林晚用标线牢牢锁定。她指尖在控制台上轻点两下,将这条信息同步推入紧急研判会的共享界面。倒计时归零,系统自动接通联盟高层通讯频道,七位核心成员的影像依次出现在环形屏幕中。

“各位,”林晚开口,声音平稳,“三小时前,调查小组从城西配电站取回一组服务器与纸质档案。其中一份烧焦边缘的会议纪要,提到了‘赵铭系资源池’与七家科技企业的关联。更关键的是,这些企业近期的技术活动,全部指向一个代号——Y.t.,夜瞳。”

她调出三维图谱,三项证据并列呈现:会议纪要的扫描件、境外资金流向的时间轴、以及硬盘中提取的数据包上传记录。

“所有异常数据同步发生于每日凌晨两点十五分,持续十七分钟。”她的目光扫过屏幕,“而就在这个时间段内,‘星轨资本’旗下的七家企业,连续三次同步更新了加密协议版本。这不是巧合,是指令响应。”

一位委员皱眉:“仅凭时间重合,是否足以定性?若对方只是利用相同技术架构……”

林晚没有反驳。她微微前倾,视线落在对方双眼上,短暂开启“心灵洞察之镜”。那一瞬,她看到的不是怀疑,而是担忧——担忧贸然行动会引发市场震荡,担忧联盟多年积累的信任被一次误判摧毁。

她收回目光,语气放缓:“我理解你的顾虑。但如果我们等到他们完成部署再反应,代价可能是一整套城市应急系统的瘫痪。”她按下播放键,一段音频在会议室响起。

“……待‘夜瞳’激活,第一波攻击将切断三大数据中心的备用链路。”

杂音干扰严重,但指令清晰。

全场沉默。

另一位委员低声问:“来源可靠?”

“来自服务器本地存储的未加密日志。”林晚回答,“传输路径已被截断,原始设备由双人封存,鉴证组正在做笔迹与纸张年代分析。”

第三位委员仍持保留意见:“即便属实,我们现在公开,会不会打草惊蛇?一旦他们转入地下,后续追踪更难。”

林晚点头:“所以,我们不急着曝光。”

她切换画面,展示“三阶揭露法”的框架。

“第一阶段,发布技术白皮书,只公布资金异常与协议同步模式,由云都理工学院网络安全实验室背书;第二阶段,在防御系统上线后,进行封闭式攻防演示,向监管机构直观展示威胁;第三阶段,配合执法部门依法启动调查程序。”

“我们要的不是舆论声讨,”她说,“是让规则重新立起来。”

会议室陷入短暂安静。随后,第一位委员缓缓点头:“我同意。先以技术报告形式释放信息,既能稳住公众情绪,也能试探对方反应。”

第二位委员也表态:“科研团队那边需要支持吗?”

“需要真实攻击样本。”林晚转向调查组长,“你们得再回去一趟。”

调查组长立刻回应:“可以。但不能强拆电源,否则他们会察觉。”

“不必。”林晚调出配电站平面图,“在夹层外侧安装被动监听装置,捕捉下一次数据上传的完整流量。只要抓到一次明文指令,就能反推出他们的通信密钥。”

“风险在于,他们可能更改上传时间或加密方式。”

“那就多布几个点。”林晚指着图纸上的三个隐蔽角落,“三个采集端同步记录,哪怕只有一个成功,也能拼出部分数据。”

会议结束前,她最后强调:“所有人暂停一切对外宣传节奏。苏悦,你手里的‘城市护盾’系列,推迟发布。”

苏悦在侧边终端确认:“已通知团队,素材全部撤回。”

“等第一阶段白皮书发布后,再顺势推出。”林晚补充,“那时,我们不只是守护者,更是真相的揭示者。”

会议结束后,林晚没有起身。她调出内部调度面板,确认调查小组的装备清单已审批通过,监听设备将在二十分钟内送达中转站。与此同时,苏悦开始联络高校合作方,准备白皮书的技术摘要。

陈远从科研区发来消息:“防御程序缺少真实攻击模型,模拟环境无法触发深层漏洞。”

林晚回复:“最多十二小时,新数据就会进来。撑住。”

她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额角隐隐作痛,视野边缘有轻微浮动感。但她知道,还不能停。

苏悦走过来,递上一杯温水:“你还好吗?”

“没事。”她接过杯子,手指触到杯壁的温度,稍微清醒了些。

“刚才会上,你没看我。”苏悦低声说,“是不是……也不确定我能扛住?”

林晚抬眼看她。这一次,她没有动用能力。她只是看着这个陪她走过最黑暗日子的朋友,摇了摇头:“我看你,是因为我相信你。不需要确认。”

苏悦笑了下,转身回到自己的工位。

林晚打开个人终端,再次查看那份会议纪要的高清扫描图。在“智渊未来”下方,那道铅笔划痕依旧微弱,但“Y.t.”两个字母已经清晰可辨。她将图像放大至像素级,逐行比对笔迹粗细与压痕深浅。

突然,她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Y”字起笔处,有一处极小的墨点晕染,像是书写时笔尖顿了一下。

她迅速调出之前查获的行动计划草案,翻到标题页。

同样的蓝墨水,同样的顿笔痕迹。

完全匹配。

这不是代号,是签名。

有人不仅参与了计划,还在每一份文件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她立即在权限系统中检索近六个月与赵铭有过间接接触的人员名单,重点筛选曾被其推荐入职其他公司的前下属。名单跳出二十三人,她逐一比对笔迹样本。

当看到第七个名字时,她的手指停住了。

张维,现任“星轨资本”技术顾问,三年前由赵铭亲自写推荐信进入行业。

其公开签署的项目评审表上,“张”字末笔习惯性上挑,与“Y”字的收尾弧度一致。

她调出张维近三年的公开发言记录,发现他在一次闭门论坛中提到:“真正的控制,不在于显形,而在于无形中设定规则。”

林晚将这个名字拖入核心嫌疑人标签,设为最高监控优先级。

此时,调查组长发来消息:“监听装置已准备完毕,三十分钟后抵达现场。”

她回复:“记住,只采集,不干预。如果发现有人提前清理现场,立即撤离,不要硬碰。”

“明白。”

她关闭通讯,重新看向主屏。

“三阶揭露”进度条的第一阶段已启动,白皮书框架正在生成。

灯光映在她的脸上,神情平静,手指却始终按在控制台边缘,指节微微泛白。

窗外,天色尚未亮透。

指挥室里,只有终端低鸣和键盘敲击声交替响起。

她忽然想起重生前的那个夜晚。

也是这样的寂静。

也是这样的等待。

只是那时,她在等一个人的回心转意。

而现在,她在等一场风暴的起点。

她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将“张维”与“夜瞳计划”的关联图谱置顶。

红色连线缓缓延伸,连接起资金、技术、人事三条脉络。

下一秒,系统弹出警报。

一条加密通讯记录被一级监听队列捕获,来源为境外匿名跳板,内容仅有一句代码指令:

【Y.t._pRotocoL_INItIAtEd_At_02:15_toNIGht】

启动时间:今晚两点十五分。

林晚盯着那行字,没有动。

她缓缓坐回座位,拿起通讯器。

“通知调查组,行动提前。必须在他们上传数据前,把监听装置布进去。”

她顿了顿,声音沉下来。

“这一轮,我们不能再等他们先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