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红色路线在大屏上静止不动,像干涸的血痕横贯城市肌理。林晚的手指从港口收费站的位置移开,笔尖悬停在空中,纸面留下一个微小的墨点。
她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数据流——热成像记录、电力负荷曲线、通信脉冲频率、工人行为异常点。屏幕左侧并列展开六个窗口,信息瀑布般滚动。系统自动进行交叉验证,但匹配度始终卡在百分之六十七。差值来自未知变量:那些没有登记身份的搬运者,那辆电瓶车消失的方向,还有冷藏车厢内部从未被完整捕捉的温控模式。
林晚按下通讯键:“把最后一次装卸过程的原始帧传过来,我要看防护服人员接触箱体的顺序。”
“正在上传。”调查小组回应,“注意,画面有两秒因电磁干扰出现噪点。”
她等了不到一分钟,视频开始播放。两名穿防护服的人从仓库推出手推车,第一箱是标准金属箱,表面无标识;第二箱略小,四角加装磁性锁扣;第三箱呈圆柱形,搬运时使用独立支架。他们对前两箱动作利落,而对圆柱箱格外谨慎,一人扶稳箱体,另一人检查支架连接处是否牢固。
林晚暂停在支架抬起瞬间的画面。她放大接口部位——金属触点排列方式与普通电源不同,更像是高频信号传输端口。
她迅速打开国际物流违禁品数据库,输入特征参数。搜索结果跳出三项匹配项,其中一项为“超导量子计算模组运输规范”,备注栏写着: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高密度信息处理单元,常用于加密破解与AI模型加速运算。
她的目光落在“AI模型加速”几个字上。
随即切换到社交媒体后台日志。过去四十八小时内,针对联盟的虚假指控内容呈现出明显升级趋势:初期言论结构松散,逻辑漏洞多;但从昨晚开始,攻击文本变得更具说服力,论据组织严密,部分评论甚至能精准引用技术白皮书中的段落进行曲解。
这不是普通水军能做到的。
她回想起科研团队曾提到,最近三次模拟攻击中,对方入侵路径的演化速度超出常规算法生成节奏,仿佛每一次都被“学习”过联盟的防御反应。
现在她明白了——他们在用真实战例训练攻击模型。
而这些物资,就是支撑这套系统的燃料。
林晚闭眼,集中精神。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能力作用于自身时,并非窥探他人,而是让思维进入一种剥离状态。杂念退去,只剩下纯粹的信息链路。她不再看单个数据点,而是观察它们之间的引力关系——电力波动与运输时间的重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脉冲信号释放时机恰好覆盖周边监控存储周期;防护服等级对应生物危害三级标准,但搬运过程中未见液体泄漏防护措施,说明所运非活体样本。
所有线索指向一个结论:这批物资的核心用途并非储存,而是即时部署。它们不是送往终点站,而是在流动中维持某种持续运行状态。
她猛然睁眼,手指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三条路线的地理高程图。港口线地势平坦,隧道线存在电磁屏蔽区,环线经过多个信号干扰带。如果要保持设备稳定运行,哪条最适合?
答案是港口线。全程无地质遮挡,电力接入便利,且终点靠近海外节点,便于远程控制。
但她又注意到一点异常——每次货车通过人工核查关卡时,调查小组都未发现证件查验延迟或警卫额外盘问。这意味着通行文件不仅齐全,而且具备优先放行权限。
执法系统内部有人配合。
她立即调取近一个月该路段执勤记录,筛选出交接班时段与运输时间重叠的班次。三组人员名单浮现出来,其中一名警卫的名字出现在两次运输期间的值班表上。
她将名字输入内网追踪模块,关联其通讯记录和消费数据。此人月收入八千,但上周有一笔两万元的境外转账入账,备注为“设备维修费”。
林晚停下操作。
这不是简单的受贿。对方选择了一个低级别但关键岗位的人员,支付合理金额,制造合法交易假象。整套流程干净得像是演练过无数次。
她重新看向大屏上的三条路线。此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移动轨迹,而是一张正在收紧的网。对方不仅拥有高端硬件资源,还掌握舆论建模能力和执法渗透渠道。这已经不是单一攻击行动,而是一次系统性压制的预演。
只要再完成一次输送,他们的技术迭代就会压过联盟现有的反制武器;只要再释放一轮AI生成的舆论内容,公众信任就会彻底崩塌。
时间窗口太短了。
林晚拿起红笔,在战术板上写下六个字:阻断即削弱。
她不需要摧毁整个链条,也不必追查幕后所有人。只要在下一次运输中切断一次关键节点——尤其是那个携带圆柱形模组的环节——就能打乱对方的部署节奏。哪怕只是延迟七十二小时,也足以让联盟完成应对准备。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轻敲桌面。
港口线风险最高,但也最可能藏有核心组件。如果能在通关前实施干扰,既能避免跨境冲突,又能迫使对方暴露更多应急方案。
她调出海关通道布局图,重点标注x光扫描区与人工开箱检查位之间的过渡地带。那里有十五秒的视觉盲区,车辆减速驶入安检台时,前后均有遮挡。
若在此刻制造短暂电力波动,是否能让扫描中断?
她正要启动模拟推演,终端突然弹出新提示:调查小组发来补充影像——电瓶车工人离开餐馆后,并未返回仓库,而是拐进一条老旧居民巷,在一栋三层楼前停下。他没有进门,而是将一张折叠的纸片塞进一楼窗户缝隙。
林晚放大画面。
那栋楼外墙斑驳,空调外机歪斜,看起来无人居住。但就在工人离开十分钟后,窗帘微微晃动了一下。
有人接走了纸条。
她立刻调取该地址历史档案。房屋登记人为退休教师,三年前病逝,房产至今未过户。水电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每月都有固定电费产生,金额刚好够维持一台主机和通信设备运行。
一个隐藏联络点。
她把坐标标进地图,发现它正好位于港口路线与环线之间,距离两条路径的最近交汇点不足八百米。
这不是偶然。
这个点既能接收前线情报,又能快速传递指令,极可能是现场指挥中枢。如果能在下次运输时同步干扰这里,或许能截获实时调度信息。
林晚的目光回到主控台。
大屏上,三条红线依旧沉默地延伸着,像三条等待激活的引信。她的手指缓缓划过港口路线的终点位置,停在那个尚未命名的仓储集群图标上。
笔尖压进纸面,墨迹微微晕开。